昭通乾醃菜

昭通乾醃菜

昭通籍人,不論外出打工、求學、經商、為宦,那怕走到天涯海角,坐到餐桌邊,便會懷念昭通的兩樣“土儀”——昭通醬乾醃菜。晚清,飄洋過海、留學東瀛的昭通學子 ,行囊中少不了這兩樣“土儀”;民國時期,龍雲、盧漢等聲名顯赫的袞袞諸公,家居廚房裡也少不了這兩樣物什。

昭通乾醃菜風味獨特

,歷史悠久。據傳,遠在明代,由於大批軍隊到烏蒙府屯戍,當時的烏蒙府尚未“改土歸流”,土司割據,伏莽不靖,中央朝廷沒有權威,令不行、禁不止,大批軍隊的軍需供給成為一大難題。為解決軍隊菜蔬供應,醃製醃菜、乾醃菜的工藝得以傳播,並在昭通特殊的自然條件下逐漸改進、完善,形成特色。

大缸醃菜

昭通乾醃菜俗稱“大缸醃菜”。每年初冬,將新鮮青菜擇揀,去黃葉、雜物,洗淨,曝曬到半乾(脫去水分約40%~45%)。醃菜的大缸用杉木製成。杉木缸可大可小,大者容積可達數立方米,家庭醃製用缸則精巧得多。將曝曬後的青菜放入缸中,每放一層青菜,都均勻地撒布精鹽、花椒、八角等香料末,穿新草鞋(新膠布水靴)踩實;再放一層青菜、香料末,再踩實,直到裝滿。上層表面用黃菜葉、草席苫蓋,用大石頭封壓。醃製一天后,加淡鹽水至淹過青菜,依然苫蓋封壓好。經45~50天醃製,即可開缸,活醃菜色呈淡黃的最好,青黃色者稍差。將活醃菜取出,懸掛在草繩上曝曬至乾,按色澤分揀,扎把,包裝出售。成品乾醃菜,色淡黃,葉表面有鹽霜,手摸有油潤感,清香四溢。品咂,酸味溫和、純正,略有回甜味。乾醃菜雅俗共賞。華堂盛宴,不少名特風味菜餚諸如酥紅豆、燒白等,大缸醃菜是不可或缺的配料,是廚藝中“出彩”的“戲眼”所在。日常生活,醃菜與薯類、豆類和其他蔬菜均相親相善,相得益彰。醃菜紅豆湯、醃菜洋芋湯、醃菜蠶豆湯、醃青蒜、醃青肉絲等,不但是普通家庭食而不厭的家常菜,如今也毫無愧怍地走進了星級賓館的宴會廳。——百味甘香,一身清淨;蒼生親近此物,士大夫亦知此味。昭通乾醃菜適宜於分散製作,又能批量生產,包裝、貯存、攜帶都很方便。民國《昭通縣誌稿》卷五《物產?特產》記:“……以調羹,其味酸香,銷行遠道”。

昭通乾醃菜昭通乾醃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