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玄寺

西元五至六世紀時,北朝所設統制僧界之官署。 北朝諸代皆沿用此制,僅略作更動。 南朝則無此名稱,而設僧正、僧主、法主等僧官。

解釋

又作昭玄曹。西元五至六世紀時,北朝所設統制僧界之官署。

歷史

北魏太武帝時發生毀佛法難,繼立之文成帝則於興安元年(452)下詔復興佛教,同時設定監福曹為中央僧官機構,主事僧官以道人統為正,都維那為副。和平元年(460)改為昭玄寺,設有大統一人、統一人、都維那三人,及功曹、主簿員等,統攝諸州之沙門曹與州統、郡統、縣統等,並裁決殺人罪以下之僧尼罪犯。北朝諸代皆沿用此制,僅略作更動。南朝則無此名稱,而設僧正、僧主、法主等僧官。隋代改昭玄寺為‘崇玄署’,置於鴻臚寺(接待外賓、朝貢者之機構)之下,至代亦設有崇玄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