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指數

春捂指數

中國自古有“春捂秋凍”的說法。醫療氣象學家們提出了4點“春捂”指數。

春捂方法

春捂指數春捂指數

時機: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提前預防。醫療氣象學家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時間長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是在氣象台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

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研究表明,對老年人或者體弱多病的人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溫差: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面對“孩子臉”似的春天,你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一般認為,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該捂的信號。

時間:14~30天恰到好處。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並不會立刻回升,即使此後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14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30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如果衣服減得過快很可能凍出病來。這是因為,在這期間,氣溫變化較大,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此外,頭部、手部、腳部是人體三個最易散熱的部位。尤其對老年人來說,入春後,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手套,脫掉厚襪子,否則容易降低身體免疫力,導致疾病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護頭頸部,研究表明,氣溫在l5℃左右時,人體約1/3的熱量從頭部散發。而老年人的血管多少有點硬化,冷風一吹,難免造成腦血管收縮,輕則感到頭昏、頭痛,重則會發生意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