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爭霸[暴雪娛樂出品的即時戰略遊戲全系列]

星際爭霸[暴雪娛樂出品的即時戰略遊戲全系列]

星際爭霸StarCraft(台譯《星海爭霸》)是由暴雪公司於1998年正式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類遊戲,主設計師為James Phinney 和Chris Metzen,由Shane Dibiri擔綱策劃。《星際爭霸》設定在一個科幻的故事背景里,圍繞三個假想的銀河種族展開,它們是:Protoss(一個純精神、純能量的種族),Zerg(一個純肉體、純生物的種族)和Terran(原版中來自地球的流放試驗品——罪犯,資料片中UED為地球的人類殖民者)。這款遊戲最初在Windows平台發布,後被移植到Macintosh和任天堂64平台。2010年7月27日《星際爭霸Ⅱ》發售。

簡介

星際爭霸星際爭霸
《星際爭霸》
(台譯《星海爭霸》,StarCraft)由暴雪公司製作並於1998年發行的一款即時戰略類遊戲,Blizzard公司的皇牌製作人Shane Dibiri擔綱策劃。這款遊戲與其前作《魔獸爭霸II》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與前作不同,星際爭霸被設定在一個科幻的故事背景里。遊戲的故事線圍繞三個假想的銀河種族展開,它們是:Protoss(一個純精神、純能量的種族),Zerg(一個純肉體、純生物的種族)和Terran(來自地球的人類殖民者)。這款遊戲最初在Windows(又稱視窗)平台發布,後被移植到Macintosh(俗稱“蘋果機”)和任天堂64平台。
《星際爭霸》是1998年最暢銷的電腦遊戲。同年,暴雪發布了它的擴展包(通常也叫做資料片)《星際爭霸:母巢之戰》(Starcraft: Brood War)。暴雪已聲稱他們正在製作一款以星際爭霸為背景的第三人稱視角射擊(third person shooter,TPS)類遊戲《星際爭霸:幽靈》(Starcraft: Ghost),並宣稱將在2005年發行。而後計畫被暫時擱置。
《星際爭霸》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介紹:任務版遊戲、多人對戰遊戲以及版本更新情況。
種族簡介
各種族來歷
從近四十年的科幻脈落上來看,星際爭霸的蟲族無疑有1979年由里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電影異形以及1986年的由詹姆斯·卡梅隆所導演的續集的影子,他們反映了高度的生物化組織、工兵(Drone)的概念、以及同一領導者的特質--就像現實生活中的螞蟻一樣。而神族則是1987年的電影鐵血戰士,他們顯示了崇尚榮譽感、好戰等等特質。它們首先在80年代的漫畫Alien VS Predator中成為對手,這個漫畫也在2004年被拍成同名的電影。一個兩者相關的顯著證據是1990年的電影鐵血戰士2中,最後主角來到了Predator們的船艦,牆上就掛了異形的頭顱--因為Predator有原始民族獵頭的習俗。不過需注意的是,在這個設定的歷史脈落下,人類是無助的,他們幾乎沒有反搏的能力,往往只是被另外兩方屠殺的牲頭。 哲學上的來說,星海爭霸的種族設定被認為反映了三種道德性質,也就是“人性”、“獸性”、“神性”。
人族/特倫斯
人族(或特倫斯、特蘭族): 英文原文為Terran,也就是來自於地球人以及地球人在太空其他星球的殖民地。在星際爭霸的原始故事中,在一代的遊戲中出現的人族是被地球放逐的罪犯,他們搭乘四艘巨大的移民太空船來到宇宙的另一端,這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地道的“地球人”,在整個遊戲系列中,唯一來自地球的人類是Gerard DuGalle以及他所帶領的地球UED艦隊。在星際爭霸的背景設定(也就是單機遊戲)中,人族的影響力不如蟲族或神族,這主要是因為在故事中,人類被敘述的規模要比其他兩族小很多。
蟲族/澤爾格
蟲族/澤爾格(或澤格族): 英文原文為Zerg,他們與神族有共同的創造者"賽而那加人",蟲族被創造為純肉體的生物,因此也譯為獸族,蟲族的智慧、意志、權力都集中在少數幾個高智商的腦蟲那裡,其他蟲族成員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完全聽命於腦蟲發出的幽能信號。另外,所有的蟲族有一個共同的領導者--主宰(Overmind),主宰是所有蟲族思想的起源,當然也包括各部族的酋長,也就是腦蟲。 蟲族的中心驅動力,就是不斷的侵略與同化其他種族,他們吸收其他種生物DNA的優點,而去除其缺點,因此蟲族的生命體常常具有生物學上的完美性;而蟲族占領的星球也是三族中最多的,因他們繁衍迅速、需要的資源也極少。也因此,蟲族在故事中未揭漏的秘密最多。
神族/婆羅托斯
神族/婆羅托斯: 英文原文為Protoss,他們和蟲族有共同的創造者"賽而那加人(Xel'Naga)",他們的母星在艾爾(Aiur)。神族被創造為純精神、純能量的生靈,因此被譯為神族,神族的文明高度發達。
賽而那加族
賽而那加族: 英文名稱為Xel'Naga,是一個不可考的古代高級文明,他們常在宇宙的各處創造新的種族,並且暗中觀察。根據星際爭霸故事背景,他們在星際爭霸的歷史開始很久以前就被蟲族滅亡,他們首先創造了神族,後來因為神族所發展的方向不符合他們的理想,於是神族被遺棄了。他們又在另外一個星球(Zerus)創造了蟲族,他們很滿意這次的創造,因為蟲族表現出一種純然裸露的肉體上的完美性(暗示了賽而那加人有能力造出完美的生物,所以更在其上之意),但意外的是蟲族的主宰在某一日覺醒了,並且摧毀了賽而那加文明。
遊戲背景
幾千萬年前,有個科技極為發達的種族賽而那加(Xel'Naga)在宇宙中流浪,他們在所到達的星球創造新的生命,他們試著創造出純粹的生物形體,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就是普羅特絲(Protoss)族和澤格(Zerg)族。但野心使得普羅特絲族和澤格族陷入大規模的戰爭中而無法自拔。賽而那加給了澤格族同化寄生主的本領,結果澤格族卻最終毀滅了賽而那加。在這些種族的的戰鬥中,哈斯(Khas)取得了暫時的統一,他們以銀河低等種族的保護者自居,但他們始終害怕普羅特絲族和澤格族的挑戰。在澤格族開始將目標轉向普羅特絲族的時候,特蘭(Terran)族加入了戰爭。特蘭族是來自地球的流浪者。在地球第三次世界大戰後,地球出現了聯合政府,控制了大部分人口。然而地球聯合政府卻是個專制而恐怖的政府,他們摧毀宗教及不同的語言,並將異己流放到星際中,這就是特蘭族的由來。被流放的地球人從冷凍睡眠後醒來,發現自己正遭到異星力量的威脅,只有選擇戰鬥。澤格族為了霸占整個星系,也將目標放在擁有智慧潛力的特蘭族身上。
種族
遊戲中的3個參戰種族的特性各具特色。澤格族驍勇善戰,掌握著外星生化科技的靈魂,可寄生在其他生物身上,具有強大的適應力,可在條件極為困難的環境中生活,並擁有以量取勝的“同化”技術。普羅特絲族擁有心電感應能力,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使自己也常陷入分裂中,這個種族有殺傷力極強的秘密武器,部隊移動時還會升起強勁的“防護盾甲”。特蘭族人具備前兩個種族的優勢,但又都不太突出,既可遠攻,又善近守,是初上手的玩家不易操控的種族。
澤格族(蟲族)
澤格族靠“控制”和“建築地基”(Creep,一種神秘物質)來發展自己的社會和經濟。控制指澤格族特有的一種心靈意識力,澤格族通過它來控制自己種族中的事務。澤格中有領主一職,這是一種沒有戰鬥力的生物,但每個領主可控制一定數量的澤格族人,同時還可控制 8個單位,因此在遊戲的整個進程中要不斷地製造領主。在選擇澤格族後一開始就會有至少一個領主,因此可更早地了解地圖。克利普可來自澤格族的產卵器或建築地基克隆(Creep Conoly)所得。澤格族的所有建築除產卵器和提煉廠外,都需建在建築地基上,每當生產一個建築地基克隆,建築地基就會向周圍擴展一定的範圍。
所有的澤格族的部隊都是由孵卵器中的“小幼蟲”變異而來,這些不停運動的小幼蟲即澤格族生物的基本形態。要想造出高級的部隊,可點一下“幼蟲”,通過“變異選單”營造部隊。一開始只能製造雄蜂,雄蜂是澤格族的初級勞動單位,主要是採集資源、建造各類建築。
澤格族的初級戰鬥單位稱為澤格林(Zergling),這是一種能迅速移動的小東西,在擁有生殖池後就可生產它。一個幼蟲可變成兩個澤格林,因此澤格族很容易就能迅速組成一支小型的澤格林攻擊部隊。這是一種周身布滿小刺和尖牙如蛇狀的怪物,具有很強的進攻和防守能力,發怒時它們會向敵人噴出一種劇毒的酸液,尤其適合進行遠距離的攻擊。澤格地面攻擊地面部隊中最強的是Ultralisk,這是一種巨大的有利劍般爪子的、身上長滿鬃毛的龐然大物。它不能遠距離攻擊,也無法攻擊空中目標,但攻擊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遊戲中還有一種地面部隊稱為污染者,也是蠕蟲一類的東西,擁有施放瘟疫的特殊技能,同時可利用酸霧攻擊空中的和地面的目標。使用澤格族作戰時,澤格族的保護者(由Ultralisk升級而來)在進行空對地攻擊時的威力很大,甚至某些地方已經超過了特蘭族的飛彈防禦塔和普羅特絲族的光子大炮(Phonton Cannon)的攻擊距離。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摧毀敵人防禦設施的力量:女王(Queen)的腐化炸彈魔法只能用在具有有機結構的敵人部隊身上。腐化炸彈是一種瞬間就可把敵人消滅的攻擊方法,因此最好是用來對付敵人攻擊部隊的那些最致命的強力部隊。澤格族自身還有一種特殊能力,就是他們能夠自我深埋。在戰鬥中可在Vesp ene的旁邊埋上幾個澤格林,他們就會靜靜地待在那裡,乘敵人不備之時跳出來發動攻擊。埋藏的部隊也能夠升級,這樣埋藏後就能起到游擊隊的作用,即使不打算讓他們進行攻擊,也要埋上幾個,在敵人的基地聯合後作為瞭望塔,觀察敵人的動靜。澤格族中最有用的建築之一是Nydus Canal Mudation。它能建立一條雙向的地下秘道,讓澤格族的大部隊在其中通行。
澤格族空中型的魔法單位為女王,可感染特蘭族的指揮中心;地上型的魔法單位為Defiler ,可吞食單位來恢復法力。澤格族的生命會自動恢復,但速度不快。
普羅特絲族(神族)
普羅特絲族是個古老而具有先進科學技術的種族,它們所擁有的技術和製造出來的武器設施是遊戲中其他兩個種族望塵莫及的。不過,普羅特絲族的人口比另外另個種族少很多,只能依靠大量的機器人來充當戰士。普羅特絲族幾乎從不製造任何建築,它們的勞動單位是機器人,叫作探測器。探測器是在地圖上定位一個坐標,然後相應的建築就會由普羅特絲族太空運輸艦傳送過來,而傳送的同時探測器便可開始修另一個建築了。因此這個種族在修建築時效率非常高。探測器又是最低級的戰鬥部隊,它們身上有厚厚的裝甲,比另外兩個種族工人的耐抗性能要強一些。普羅特絲族的建築要修在能量塔的附近。每座能量塔都能給一定範圍內的建築提供能量。這個範圍在地圖上表示就是一個圈,所有的建築都要建在這個圈裡,只有聯絡中心(Protoss Nexus)和Vespene Gas吸收器這兩種開採礦物資源的建築能夠建在圓圈範圍外。因此能量塔在普羅特絲族裡的地位很重要。另外每座能量塔還可分為8個普羅特絲族部件的共同資源。如果一座能量塔被擊毀,在其能量範圍內的建築就無法工作(如生產新的部隊等)。
普羅特絲族的部隊的生命值分為兩部分,即SP和HP。SP會自動恢復,速度很快,但有總恢復量的限制,超不過最大SP值的3倍。因此普羅特絲族的隊伍在大多數攻擊中先消耗SP再消耗H P。
普羅特絲族的初級地面部隊稱作狂戰士(Zealot),是一種強有力的近距離戰鬥部隊。由於狂戰士不能攻擊空中的敵人,因此在它們出征時要派幾個龍騎士隨軍行進。狂戰士是地面進攻的主攻部隊,在各項能力上升後更是如此。
普羅特絲族的中距離進攻武器是龍騎士(Dragon),其實是一種陸行坦克,可攻擊地面和空中敵人。龍騎士的開火頻率稍慢,在近距離戰鬥中不是很有效。一般躲在狂戰士後頭,協助攻擊空中的敵人和正面的敵人。在普羅特絲族電腦工廠里可升級龍騎士的攻擊距離。
在普羅特絲族的地面部隊中還有個叫光明聖堂武士(Templar)的特殊部隊,具有隱形能力,其作用是協助其他普羅特絲族部隊。光明聖堂武士升級後可施3種魔法:Psionie風暴、幻覺和統治包(Archon Warp)。Psionie風暴是大面積的攻擊法術,不會對建築物造成傷害。幻覺魔法會製造出某個士兵的一大堆複製品,這些假象打一下就會消失,但卻是施詭計的好幫手。統治包魔法是消耗兩個聖戰士的生命產生光明執政官(Archon),這是普羅特絲族最強的地面部隊。從攻擊和防守兩方面來看,執政官可同時攻擊地面和天空,可遠距離攻擊,武器是一門巨大的Psionic炮,威力不小。使用執政者時最好能帶上幾個其他的地面部隊。
普羅特絲族的另一種地面部隊是掠奪者(Reaver),這是一種體形龐大移動緩慢的單位,形狀就像是一隻大的機械毛毛蟲。每個掠奪者可帶10個甲蟲炸彈,是近距離殺傷力極大的攻城法寶。不過其移動速度太慢,效果就差一些,常用來拆掉敵人的建築。
普羅特絲族有強大的空軍,從速度緩慢的觀察者(Observer)到強大的仲裁者(arbiter),應有盡有。
觀察者是一種隱形飛船,不帶武器,但視野很廣,又不會被人發現,是用來偵察的好工具。玩家可在觀測大樓里升級它的速度和視野範圍。
偵察機(Scout)是普羅特絲族中級空戰單位,但它可攜帶強有力的武器裝備,包括空對空飛彈和攻擊地面目標的雷射。其可在裝甲、速度、視野和火力等屬性上得到提升。
太空梭(Shuttle)是用來運送普羅特絲族部隊的,每次可運送8個探測器或4個狂戰士,升級後速度會更快,但易受到敵空中部隊的襲擊,因此每次運輸時要有多架偵察機護航。
航空母艦(Carrier)是在天空中飛行的,因此應該叫空母。自己不能攻擊,但可攜帶截擊機,一般情況下可攜帶4架截擊機,在升級後可達到8架。截擊機是由空母製造出來的,單價為25個水晶。空母的目標大,速度緩慢,也是容易受到敵手攻擊的。
截擊機(Interceptor)可用脈衝炮對空及對地進行攻擊。
仲裁者是一種多功能的飛行戰鬥部隊,它能自動地把自己周圍一定範圍內的己方部隊和盟軍部隊隱藏起來,讓敵人難以摸清我方軍力情況。在進攻時,仲裁者還能讓敵高級部隊(如特蘭族的巡洋艦)暫時癱瘓,在防守中仲裁者又可使己方和盟軍被操作的部隊暫時無敵,不怕敵人的射擊,但這時被保護的部隊也暫時無法移動和進攻。仲裁者還能瞬間傳送一支部隊到它所在的地點,這一方面可把某支正在戰鬥的部隊撤離戰場,也可以在受到攻擊的時候召喚緊急支援。
特倫斯族
特蘭族的飛行器是比較強的,它們的宇宙飛船體積最大,稱為巡洋艦,可把武器升級到大和(Yamato)炮,每發射一次需耗費150點能量值,可撕裂敵方的裝甲和其他防護設施,具有極大的破壞力,但造大和炮的費用很貴。這種大炮不僅消耗能量太多,而且第二次發射的等待周期較長。艦上的能量存儲器也可以升級(從200升到250),但還是不能滿足需要。
特倫斯族(人族)的戰鬥單位有:
工程兵(SCV):能夠採集資源(水晶和氣),會修理建築,修理速度較快,但要花資源。
步兵(Marine):有Stim Pack,能在一段時間裡加快攻擊和移動速度,但會消耗10點生命值。
火焰兵Firebat):有Stim Pack,能在一段時間裡加快攻擊和移動速度,但會消耗10點生命值。
幽靈戰士(Ghost):地上型的魔法單位,可發射核彈,有鎖定、隱形等能力。
禿鷹戰車(Vulture):有Spider Mine,能夠在地面上放置地雷,地雷更會在放入後潛入地下(此時算隱形單位)。一隻部隊造好後可帶3個地雷,無法補充。
圍攻坦克(Siege Tank):厚裝甲的坦克,有圍攻模式(Siege Mode)和坦克模式兩種攻擊方式,圍攻模式的攻擊力強,攻擊範圍廣,但攻擊速度慢,攻擊時也無法移動。
機甲戰士(Goliath):配備自動式雙管機槍(對地)和地獄火飛彈(對空)。
幽靈戰機(Wraith):出沒詭秘,用雷射對地射擊,用雙子星飛彈對空射擊,有隱身的技能。
運輸機(Dropship):在星際港口附加控制塔後出現,用於運輸。
科技船(Sience Vessel):空中型的魔法單位,可偵測隱形,可具備防禦矩陣、電磁衝擊波和輻射等能力。
星際巡洋艦(Battle Cruiser):裝甲極厚,有雷射炮和大和炮,可對地和對空射擊,攻擊力不錯,射程也很遠。
核彈(Nuclear Bomb):中心攻擊力600,周圍攻擊力400。
資源
遊戲中的資源只有礦石(Mineral)和瓦斯(Gas)。其中礦石散落在地上,6至8塊放在一起,一塊的含量為1500單位。礦石收集完後會消失。瓦斯可在類似火山口處建提煉場後開採,一個火山口的含量為5000單位。採集隊伍每人帶回來的量是8,而且這個值無法提升。瓦斯收集完後還可繼續,產量減少為2。
基地可提供9至10個人員單位的消耗,其中特蘭族為10,另兩個種族為9。特蘭族要建供應站(Supply Depot)來維持其供給,而普羅特絲族要建能量塔(pylon)來維持其精神力,澤格族要生產Overlord來維持其控制力。
建築
澤格族的建築物是靠人工突變產生的,其特性是除了總部和提煉場外,所有的建築物一定要建在建築地基(Creep)上,而且澤格族的的部隊在建築地基上會加快移動速度。
普羅特絲族的建築物是傳送產生的,所有建築要建在能量塔的範圍內才能正常運作(除了總部和提煉場外),所以在攻擊普羅特絲族時,往往要先進攻能量塔。
特倫斯族的建築物是建造產生的,其特性是總部和各種生產性的建築都可以飛行到新的地方再著陸,但在飛行中無法使用建築的任何功能,不少建築物可在其旁邊建造附加建築。像工廠(Factory)要在旁邊建造機械車間(Machine Shop),才能生產圍攻坦克(Siege Tank)。
以下是三個種族的基本建築:
仲裁法庭(Arbiter Tribunal):研究傳送術、凍結術,增加仲裁者50點技能。
軍械廠(Armory):可對地面機械部隊和空中部隊的部器、裝甲升級。
能源吸收站(Assimilator):普羅特絲族的建築,在有聯絡中心後興建。
兵營(Barracks):製造普通戰鬥單位的地方。
掩蔽壕(Bunker):特蘭族的特殊建築,可隱藏4個步兵,可自動對靠近的敵人發動攻擊。
大本營(Citadel of Adun):增加狂戰士的速度。
克康(Cocoon):建築其他建築的必要建築。
衛星站(comsat):特蘭族的有法力的建築,可使用法力對地圖做掃描,而且能偵察到隱形單位。
指揮中心(Command Center):特蘭族特有的建築。
控制塔(Control Tower):可使鬼魂戰機具有隱形能力,並研究阿波羅反應堆,使鬼魂戰機增加50點能量。
間諜中心(Covert Ops):可研究鷹眼以增加幽靈戰士的視野範圍,以及增加幽靈戰士的鎖定能力及隱身能力,並可研究摩比斯能源反應堆。
建築地基(Creep):澤格族的特有建築,其所有的建築都要建在這個建築地基之上。
控制中心(Cybernetics Core):可升級空中部隊的武器及裝甲,增加龍騎士的攻擊範圍。
工廠(Factory):製造其他建築的基本建築。
艦群塔 (Fleet Beacon):增加偵察機的視野範圍、速度,增加航空母艦的艦載量。
鑄造車間(Forge):普羅特斯族的建築,可升級地面部隊的武器及裝甲,升級能量盾。
兵營(Gateway):普羅特絲族特有的建築,可提供狂戰士、龍騎士、聖戰士。
Guardian:澤格族提供能源的建築。
產卵器(hatchery):澤格族的孵化建築。
軍營(Hive):澤格族的軍營。
機械車間(Machine Shop):可研究離子推進器、誘導地雷和圍攻坦克。
通道(Nadus Canal):澤格族特殊的建築,可在兩塊建築地基上用通道做瞬間移動,澤格族地上單位進入一側的通道,就會快地另一側出來。
聯絡中心(Nexus):普羅特絲族特有的建築。
核彈發射站(Nuclear Silo):特蘭族的特殊建築,可準備一個核彈,給Ghost發射。
天文台(Observatory):增加觀測者的速度、視野範圍。
物理實驗所(Physics Labs):可研究大和炮、巨人能源反應堆。
能源供應站(Power Station)。
水晶塔(Pylon):普羅特絲族特有的建築,能量供應裝置。
機器人工廠(Robotics Facility):可提供太空梭、掠奪者和觀測者。
科學院(Science Facility):可附加物理實驗所,研究電磁衝擊波、輻射和能源反應堆。
充電器(Shield Battery):普羅特絲族的特殊建築,可快速恢復能量盾的能源,且建築物擁有強大的法力,不過恢復時需要法力。
防禦設施(Spire):澤格族的特有建築。
子菌落(Spore Colony):澤格族的特有建築。
星際之門(Stargate):可提供偵察機、航空母艦和仲裁者。
星際港口(StarPort):可附加控制塔,提供鬼魂戰鬥機、運輸機、科技船和星際巡洋艦。
聖堂武士壇(Templar Archives):研究風暴術、幻術,增加聖戰士50點技能。
機器人技術中心(The Robotics Support Bay):增加掠奪者的攻擊力,增加5發甲蟲炸彈,增加太空梭的速度。
武器工廠(Weapons Plants):製造大型裝甲類武器的場所。
隱形
各個種族在遊戲中都有隱形能力,而且如果被攻擊者看不到隱形是無法還手的。特蘭族的Gh ost和Wraith都會隱形,隱形會消耗25點的起始費用,然後再慢慢扣法力,減少的速度和平常加的速度一樣,可隨時現身。
普特羅絲族的觀察者建造出來就會隱形,但無法實施攻擊行動。仲裁者可隱形自己一圈的單位,但無法隱形自己的其他的仲裁者。普特羅絲的隱形一直就是持續的。澤格族雖然不會隱形,但澤格族的地上單位會鑽地,效果猶如隱形,但鑽地時無法攻擊和移動,也會被敵人偵測出來,鑽地後可隨時鑽出地面來。
能偵測隱形單位的建築有Missile Turret、光子大炮、孢子繁殖地、Sunken Colony等。能偵測隱形單位的機動單位包括特蘭族的Science Vessel、澤格族的建築地基克隆和Overlo rd、普羅特絲族的觀察者。這些可以偵測隱形的機動單位都跑得不快。另外,特蘭族的衛星站也可偵測到隱形。澤格族女王的Parasite寄生蟲如果施在隱形單位上也能看到單位。
多人對戰遊戲
作為《星際爭霸》的前作,《魔獸爭霸II》採用的某些設定被很多資深玩家批評。比如,《魔獸爭霸II》兩個對立的種族獸人(Orc)和人類(Human)很多特徵被認為是平行的:對於人類的每一個戰鬥單位往往都能從獸人中找到相應的單位,反之獸人的每個戰鬥單位往往也能從人類的陣營中找到其替代者。此外,他們的科技樹也驚人地相似。星際爭霸摒棄了這一點,它融合了三個截然不同的種族:Protoss,Zerg和Terran。他們都各自有著迥然不同的戰鬥單位與科技樹。
作為即時戰略遊戲的重要元素,多人對戰功能被暴雪包含到遊戲中並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目前的《星際爭霸》支持基於IPX和UDP協定的區域網路連線。為方便玩家在網際網路上多人對戰,暴雪架設了自己的伺服器Battle.net,使得所有星際玩家(通常指擁有正版的合法用戶)可以免費地與世界各地的玩家進行對戰。還有些星際爭霸愛好者們開發了不同的聯網支持方式在網際網路上對戰,比較好的有TCP,UDP方式的 BNETD、 FSGS、PVPGN 戰網,IPX,UDP模式的 VS網路對戰平台,浩方對戰平台;雖然暴雪提供了多種不同的對戰形式,但是大部分玩家往往熱衷於單挑(one on one)和組隊作戰(Top vs Bottom,2 vs 2和3 vs 3的形式居多)。此外,也有一些玩家喜歡組隊與電腦對戰,通常通過地圖設定來使電腦在對戰的時候獲得一些優勢(這樣可以使對戰更具挑戰性)。暴雪曾經發布過一些使電腦擁有巨大優勢的“瘋狂級”地圖。星際爭霸提供開放的編輯地圖的軟體,使得廣大的星際愛好者可以修改、創造、編輯自己喜愛的地圖,再套用到對戰當中去。更有一些星際愛好者創造出RPG地圖、微操作地圖使得星際的玩法多種多樣,適合不同興趣的玩家。其中比較著名的地圖編輯者有【Ragnarok】Valkyrie、Rose.of.Dream 、Forgoteen_ 、Zeratul0li等。
版本更新
《星際爭霸:母巢之戰》作為《星際爭霸》的擴展包在1998年底被發布,該擴展包為每個種族增加了2個全新的兵種,同時也有一套新的故事線使得《星際爭霸》的劇情得到延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星際爭霸從剛發布時的v1.00到現在的v1.13f共經歷了至少13次版本的更新(其中1.00-1.03的是星際爭霸原版,從1.04開始是母巢之戰),通常每一次版本更新都會修補一些Bug,或調整平衡性(包括種族,兵種以及戰術上的平衡)。
1.05修改了小狗變飛龍、坦克架在大和炮艦等bug;
1.07普遍被認為是蟲族橫行的時代,4D、5D速出小狗、地刺rush等戰術使得星際在1v1對戰比賽中,往往在5分鐘之類結束戰鬥,使得星際的可玩性受到了挑戰;當時1.07的版本很普遍,到了1.07後期曾經有非官方的1.07P版本以及1.07亞聯版本(asiagame)加入了錄像功能。
2001年的星際爭霸1.08版開始加入了比賽錄像功能,同時修改了平衡性,也就是兵種的數據有改動,蟲族的血池由150增長為200、地刺的變化成本增加等,同時加強了人族(坦克的射程)和神族,使平衡性趨於完美。
1.09版開始支持UDP協定的區域網路連線
1.10版修改了蟲族飛農民的bug
1.11b版支持觀看以前的所有錄像版本。
很多《星際爭霸》的支持者認為這些版本的更新將星際推上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高度
職業化星際
由於遊戲本身所具備的高度對抗性、觀賞性和平衡性。《星際爭霸》繼一些優秀的第一人稱射擊(first person shooter,FPS)類遊戲(如:Quake 3)之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職業化的比賽項目。職業化星際在韓國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目前韓國有300人左右的註冊職業星際選手。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優秀的職業選手可以拿到數十萬美元的年薪。(以韓國的經濟標準衡量,他們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
關於職業化星際的起源目前說法不一。一般認為玄震寰(Hyung Jun Hwang)是第一個嘗試在《星際爭霸》的比賽中引入“職業化”概念的人。他雇用了一些知名的體育節目評論員,並鼓勵他們以富有激情的方式解說。他讓選手們穿上類似於軍裝的比賽制服,開啟了電子競技選手的制服潮流。(現在選手有了各種各樣獨特的制服)。目前的職業《星際爭霸》比賽與傳統的職業體育比賽有很多相似之處。
電視媒體
然而與傳統的職業競技項目不同,電視媒體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韓國的職業《星際爭霸》比賽通常是由電視台進行策劃與安排的(而傳統競技項目如足球的聯賽是由足協來策劃的)。在韓國,電視台全權負責比賽,而比賽也成為電視台受歡迎的播放節目,並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廣告與贊助收入。這種運作模式為職業《星際爭霸》比賽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但同時也有一些職業選手抱怨過於頻繁的比賽讓他們疲憊不堪。
戰隊管理
就像一級方程式(F1)的車手要加入某個車隊一樣,《星際爭霸》的大多數職業選手是屬於某個戰隊的。每個戰隊都擁有獨特的標識(如比賽制服)和強大的凝聚力。同時戰隊所進行的統一作息管理,也保證了選手的良好競技狀態和高水平的比賽。然而,少數戰隊間的比賽因涉及到戰隊利益而被懷疑進行了暗箱操作。
職業《星際爭霸》比賽以單挑(one on one)為主,但一些戰隊間的比賽仍包含2 vs 2的形式。星際女性職業選手開始起步。
著名職業選手
人族選手
SlayerS_`BoxeR`
xellos
NaDa
iloveoov
GooDFriend
蟲族選手
BYUN
YellOw
GoRush
Chojja
JulyZerG
Jju
Ipxzerg
神族選手
IntoTheRain
Garimto
Reach
Nal_ra
Kingdom
Grrrr
Foru
Zeus
PuSan
Anytime
Linyu)Pj
bisu
韓國星際職業選手興衰更替的大概情況
在星際1.07時代,普遍認為蟲族是占優勢的,蟲族選手以niza,byun,hot,zergboy,gorush
橫行一時,但神族的Grrrr…卻多次擊敗其他種族選手公認為第一。在韓國一場重要賽事的決賽中卻敗在Intotherain的閃電兵下,Intotherain名聲大振。
進入1.08時代後,人族選手SlayerS_BoxeR嶄露頭角,在比賽中多次擊敗Grrrr…、Intotherain以及諸多蟲族選手,此後niza,byun逐漸淡出,byun據說去當兵了。此時又一位蟲族新星Yellow出現與SlayerS_BoxeR抗衡,但總是輸多贏少,難以撼動SlayerS_BoxeR星際第一人的地位。另外還有一位神族選手ChRh也比較強,時不時也戰勝過SlayerS_BoxeR、Yellow幾次,緊隨其後的還有神族選手intotherainbow Garimto等。另外還有人族族的Sync、人族Themarine、法國人族Ekly也是同期非常強悍的選手。
緊接著天才人族少年Nada出現,使得人族選手成為各項賽事冠軍的常客。隨著BoxeR、NaDa、Yellow、HOT以及Intotehrain,Garimto的淡出,神族選手處於弱勢。弱勢的神族隨著又一位神族選手Reach的出現,扭轉了神族選手的頹勢。
但是人族選手還是人才濟濟, Nada多次戰勝 Reach,有稱雄之勢。Yellow之後,有蟲族快手Chojja,但還是不敵Nada,Nada鋒芒蓋過BoxeR。
此時又有人族的Xellos、神族Nal_rA、 神族Zeus, 神族Kingdom、人族Iloveoov、人族Silent-control、人族GoodFrind、蟲族Julyzerg等崛起。
2005年12月21日中國星際選手LinYu)Pj(沙俊春)以及=PNZ=Lx(羅賢)代表著中國星際最高水平加入 SK T1俱樂部,成為Boxer的隊友。
韓國星際職業選手眾多,由於比賽頻繁,競爭激烈選手的優勝劣汰周期越來越短。
進行一場星際爭霸的比賽
儘管《星際爭霸》比賽的戰術和技巧至今仍在不斷地發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對一場在兩個有經驗的玩家之間的單挑做一個描述。
比賽之前
在遊戲開始之前,包括資源點(遊戲中也被稱為“礦區”)在內的所有地圖信息是被參賽的選手所熟知的(與一些其他即時戰略遊戲不同,星際爭霸不包含隨機地圖功能)。然而選手最初出現在地圖中的位置則從幾個設定好的出生點(在資源點附近)中隨機產生(因此一般情況下選手不知道對手的位置,但是也有一部分比賽地圖只有兩個出生點,這樣對手的位置就可以被確定了)。選手在選擇完自己所控制的種族之後就開始比賽,這時候有4個負責採集資源和修建建築的單位(通常俗稱為“農民”或“工人”)和一個負責生產它們的基地。每個建築和戰鬥單位都有它們各自的視野。初始時在視野外的部分被置為黑色(即:不可見區域),而如果一個區域曾經可見但現在不可見將保留為最後一次可見時的狀態。通常將這種設定稱為戰爭之霧
比賽初期
比賽開始之後選手要馬上進行資源採集。通常在1到2分鐘之後要派遣一個用於資源採集和建造建築的單位(俗稱農民)進行偵查(如果過早偵查,會使資源的採集有較大的損失)。偵查在一場《星際爭霸》比賽的任何階段都顯得至關重要,因為這樣可以隨時掌握對手的戰術以便能採用相應的戰術去克制。值得一提的是,Zerg玩家在初始時擁有一個叫做宿主(Overlord)的單位,它是一種空中的可移動單位,用來為Zerg提供補給,因此Zerg玩家在初期通常採用宿主和農民結合的方式進行偵查。
大約在農民偵查的時候,選手就開始著手建設自己的基地。這時候的選手要面臨一個策略上的選擇。他可以選擇初期鞏固防守發展科技,也可以準備初期的快攻,也可以快速擴張自己的經濟(占領新的資源點)。總的來說,每一種戰術都有它的優勢和弱點,這也是為什麼偵查在比賽中始終至關重要。同時選手也有辦法殺掉或者趕跑對手用來偵查的單位。在初期的農民偵查結束之後,通常使用便宜的,隱性的或是快速的兵種進行偵查,如:Protoss的探測器,Zerg的宿主和Zergling以及Terran的禿鷲戰車和蜘蛛雷。
如果有選手選擇初期快攻(有時也叫“速推”)的話,一般在遊戲進行到4--5分鐘的時候發動攻勢。現在已經發展出了很多初期快攻的戰術,也有很多針對初期快攻的防守策略。兩個高手間的快攻戰術一般並不多見,因為快攻不僅僅對防守者是一種威脅,對於進攻者也同樣危險。因為在初期生產比對手更多的部隊往往會影響自己的經濟(生產部隊就沒有足夠的資源生產農民了)。初期快攻的進攻者犯下的任何錯誤都將是致命的。一場歷時8分鐘的比賽結果往往決定於初期的一次成功的快攻或者是一次不成功的快攻。
僵持階段
如果比賽能夠堅持10分鐘未分勝負,雙方將為爭奪地盤發生戰鬥。為使自己能有一個良好的經濟(以生產更多的部隊擊垮對手)。選手一般會向儘可能多的資源點擴張,同時也會努力防止對手做同樣的事情。初期的優勢或者劣勢將對這個時期產生影響。在這個時期里,選手囤積自己的部隊,並用部隊打擊對手的資源點,摧毀他的科技建築(如:學院、科學研究所等)以及用來生產戰鬥單位的建築(如:兵營、兵工廠等)。當然,選手也可以選擇用自己的部隊去削弱對手的部隊。
戰鬥中的《星際爭霸》
餘下比賽的重點是在對資源的控制。一個好的資源控制(通常要在前面的比賽過程中獲得)將使選手在這一階段獲得主動。然而這種優勢也很有可能被打破,只要處在劣勢的一方能夠發現對手戰術上的漏洞並利用漏洞採取相應的對策克制(這需要不錯的偵查)。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當對手忙於針對你的地面部隊組建軍隊時,你可以悄悄積攢空中力量給他以出其不意的打擊(很多對地能力較強的戰鬥單位不具備對空能力或對空能力較弱),來完成一次“大翻盤”。隨著比賽的進行,比賽的一方將逐漸控制比賽(通過控制越來越多的資源點,或者在地面部隊作戰中取得優勢)。一場遊戲會在有限的時間內結束,因為《星際爭霸》將資源設定成有限的(當一方資源枯竭時,往往就不能與優勢方繼續抗衡了)。而且通常長時間的比賽(一般指一個小時以上的比賽)是非常罕見的,往往是取得優勢的一方逐漸將優勢擴大並為他帶來勝利。
比賽後期
一個典型的結局是這樣的:處在優勢的一方向處在劣勢的一方發動猛烈攻勢。而這時處在劣勢的一方一般會試圖拖延對手以給他充分的時間組建抵抗部隊。當優勢方進攻時,他往往並不選擇強行攻擊劣勢方的地基建築(因為這些地方的防守一般比較嚴密),而是試圖讓對手被迫在一個對自己比較有利的地方與自己交戰。當劣勢方幾乎沒有部隊的時候,他會選擇投降。然而,也有一些比賽劣勢方在優勢方的猛烈攻擊之前就選擇認輸,如果他意識到這時已經沒有機會再取得優勢了。
比賽之後
欣賞高手的錄像
從v1.08版開始,暴雪為《星際爭霸》提供了錄像重放功能。這樣玩家可以在一場比賽結束之後選擇將它記錄下來。只要版本匹配,記錄下來的星際錄像可以在所有的《星際爭霸》中播放。一場錄像再現了這場《星際爭霸》比賽中的所有細節(相當於以觀眾身份觀賞)。截至2004年,已經出現了很多的星際錄像站點。這些站點擁有包括世界頂尖選手在內的各種級別的比賽錄像(但通常以非職業比賽為主)。
RWA(Replay With Audio)是一種將同步語音集成在《星際爭霸》錄像檔案中的增強語音錄像格式。通過使用RWA工具(一種用來錄製和播放RWA格式檔案的免費軟體),你可以將自己的或者別人的錄像加上解說,RWA工具將保證你的解說與錄像同步。RWA錄像對於《星際爭霸》的新手是非常有幫助的,他們可以從別人的解說里得到比自己觀看高手錄像更多的指點,而且,一個好的解說會使錄像本身具備更高的觀賞性。
BWChart是一種通過解析《星際爭霸》錄像檔案,對《星際爭霸》比賽進行技術統計的開放原始碼軟體。它可以統計參賽的選手很多方面的數據,如:初期的發展順序,人口的增長速度等等。通常認為的一項比較重要的技術指標是APM(Actions Per Minute ,每分鐘操作總數)。APM可以直觀地反映選手在相同的時間內能夠處理多少事情。也有一部分人把APM看成是衡量一個玩家水平的重要標誌,然而,過高的APM也可能因包含大量的無效操作而變得沒有意義。通常一個《星際爭霸》愛好者的平均APM值在100左右,而職業玩家的平均APM值在200以上,並且峰值往往可以達到500。
由於涉及到轉播權等方面的問題,通常職業《星際爭霸》比賽的錄像是不能公開的。取而代之,他們將比賽的過程用VOD(Videos on Demand,視頻點播)的形式發布。《星際爭霸》比賽的VOD將比賽進行中的視角存儲成流媒體格式(通常是用MPEG-4壓縮的ASF格式)。比賽的VOD由視角的不同可以分為選手視角VOD和裁判視角VOD,然而,由於選手視角VOD因暴露了選手過多的信息而遭到職業選手的抵制,因此現在職業比賽的VOD通常是以裁判視角存在的,而選手視角的VOD則一般出現在教學性質的比賽當中。
《星際爭霸2》在07年已開發40%,將於進2年內開始發行,到時玩家將體會到星際爭霸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全新感受.

《星際爭霸》在單人遊戲方面做的同樣周到。為一些剛入門的玩家著想,開發公司特地在此遊戲中埋設了只能在單人模式下生效的“熱鍵”,即作弊碼,使大眾選擇的餘地更大了。以下是其一部分。

modify the phase variance研發所有科技
war aint what it used to be開關戰爭迷霧
food for thought人口無限
redio free zerg任務遊戲時的隱藏的歌曲
noglues敵人無法施放魔法
staying alive任務無法完成
there is no cow level立即完成目前任務
whats mine is mine水晶礦無限
breathe deep氣體無限
something for nothing開放所有可生產的選項
black sheep wall地圖全亮
medievalman單位數量無限生產operation cwal加速生產
show me the money增加10,000氣體和礦物
the gathering魔法無限
game over man遊戲立即失敗 Poweroverwhelming無敵

相關條目

政治人物 教育娛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