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的來由

星月的來由

星月的來由,是由顧城創作的現代詩詞之一。收錄於《顧城詩集》。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星月的來由》

【創作年代】現代

【作者姓名】顧城

【作品題材】新詩

【作品出處】《顧城詩集》

作品原文

樹枝想去撕裂天空

卻只戳了幾個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們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1968年冬

背景

在執著的追問和艱難的思索之後,我們有理由相信,樹枝與月,與星,尤其與天外的光亮之間,有著奇妙的衝突與和諧,所以撕裂與戳透,在顧城十二歲的眼睛裡,都不再是悲慘的劇情,而是為著一個叫光明的精靈在那裡棲居。正如“鏵犁翻起沾霜的土壤,土塊便獲得了生命和力量。”在這喚醒與生長的空當兒,他認定有痛楚就會有希望。

那巨人般的煙囪,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它俯視著布滿燈火的大地,有什麼神秘的打算?或者會不斷地吐出煙圈,讓世界煙霧瀰漫?或者也會允許在它的頭頂長出尖銳透明的白楊樹,刺向天空,放進月亮和星星?

作者簡介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