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村[武義縣]

星光村[武義縣]

星光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城中心地帶,東連繁華的解放路,南臨壺山街與南豐村相峙,西接上松線宣武公路,北靠花園殿巷與金星村毗鄰。

基本信息

簡介

(圖)老年活動老年活動

星光村古時屬縣城西隅。1930年屬武陽鎮,1946年屬壺山鎮。50年代初期屬城關鎮第三、四行政村。1954年,村民王桕友等人組織互助組,後轉為初級社。1956年成立星光農業社,1958年屬東風人民公社熟溪管理區,1961年建立星光大隊,1985年為壺山鎮星光村,1992年屬武陽鎮。有321戶、722人,其中畲族兩戶。有耕地367畝,山1498畝,工農業總收入66.71萬元,人均收入924元。

介紹

星光村村民以前的住房星光村村民以前的住房
星光村歷為縣政治經濟文化重地。50-60年代為中共武義縣委駐地。縣文化局、縣廣播電視局、縣勞動人事局、縣總工會、縣工商聯、縣審計局、縣礦管局、共青團武義縣委、縣人民政府招待所等設村區,落成的縣汽車站大樓、縣工商銀行大樓、縣郵電大樓、新華書店大樓、食品商場大樓以及在建的縣人民政府賓館、香山溫泉賓館等均在村內。
星光村原有法雲教寺、忠孝堂、香山寺、近思堂以及顧氏祠堂、井徐祠堂等宗祠4處,現已拆建。村區,清乾隆十四年(1749)建有壺山書院,有建立於1946年的武義明招中學。此外,歷史上有徽州會館、商會會址設在村區花園殿巷。1984年在村區壺山地段建有革命烈士陵園1座。整個陵園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5.15平方米,正中矗立著莊嚴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呈方塔形,用白色凝灰岩操面石建成,高14米,正面書刻著原浙江省委書記譚啟龍題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腳至公路有台階113級,台階兩側排立著133根方形欄桿白石柱和94塊雕著各種花紋的欄桿白石板,陵園兩旁種著整齊的萬年青、中山柏、廣玉蘭、雪松等,整個陵園造價15萬元。星光村意為星火燎原之地,武義縣的中共黨組織就誕生在村內的頭巷,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1926年8月,在金華省立七中師範讀書的中共黨員千家駒、錢兆鵬與徐雲從3人來武義建黨,在村區頭巷李守初家的西廂舉行入黨宣誓儀式,成立中共武義縣黨支部,推選李守初為黨支部書記,直屬中共杭州地方執行委員會領導。李守初帶領全體黨員,積極開展城鄉建黨活動,同時組織工會、農民協會和婦女協會,開展減息和反霸鬥爭。在李守初的帶動下,至1927年春,全縣先後建立了9個黨支部,發展了近百名黨員;有150個村莊的2萬餘名農民參加了農民協會。是年冬,北伐軍到武義時,李守初發動民眾召開軍民聯歡會,舉行提燈遊行,組織慰問。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李守初隱蔽到常山親戚家。1928年夏,根據黨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李守初回武義重新進行革命活動,以行醫為名,下鄉和黨組織秘密聯繫。1936年,紅軍挺進師來武義、宣平邊境,李守初攜帶數百銀元,趕到壇頭村資助紅軍。1942年,日本侵略軍入侵武義,李守初在麻車崗宣傳抗日,協助組織抗日自衛隊。是年9月10日,李守初在楊家口涼亭對農民宣傳抗日,被汪偽特務槍殺。
村區花園殿巷5號的何覺人,是武義縣早期的中共黨員。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1926年8月入黨,任中共武義縣支部宣傳委員,12月,在國民黨武義縣臨時縣黨部擔任執委、宣傳部長。主辦《大鑼報》,親自撰寫《發刊詞》,鼓動民眾起來革命。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曾被拘捕,出獄後繼續從事革命活動,是年11月,發動民眾衝擊武義縣警察局,再次被捕。1932年2月英勇就義。

農業發展

星光村居住集中,土地分散,除縣後畈近千畝肥沃的水田外,其他均為壟田山地。村民憑著祖輩的傳統習慣,經營著傳統農業。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1949年後,經過土改和農業合作化,糧食連年豐收,但村民生活仍然清苦。據統計,50年代初期,人均收入僅31元。1964年,村黨支部帶領村民率先發起田園化生產,嗣後,又建立了農科隊,推廣科學種田,實行稻種改良,在縣後畈種植雜交水稻700多畝,糧食產量年年在全縣奪標。1972-1978年糧食畝產均超千(市)斤,總產均在45噸以上,多次受到中共武義縣委、縣人民政府表彰。
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星光人,在開發農業項目方面又為武義縣各鄉村樹立了榜樣。1970年8月黨支部書記管叔林率18名壯勞力赴離縣城4公里的石山里開荒山209畝,種上茶葉和柑桔等經濟作物,還種了75畝杉樹苗,興辦豬場雞場。以後逐漸增加投資,先後架設了電網,修建房屋。1984年實行承包,承包額從當年的6500元遞增到1992年的2.52萬元,累計上交村承包款7萬元。

工業發展

星光村[武義縣]星光村
星光村從70年代開始大力興辦企業。1972年擴建糧食加工廠,同時創辦星光被服組,1974年建立拖拉機組,1978年建立泥木組。以後又辦起服裝廠預製場、彩印廠、皮革廠、鋸板廠、電子裝飾工藝廠等村辦戶辦企業20多家。1992年,星光村企業已擁有服裝、印刷、文具、皮革以及商業、汽車運輸業、建築等20多個行業,工業產值223萬元。
1980年4月投資5萬多元,將星光被服組改建為星光服裝廠,此為武義縣第一家村辦服裝廠,1982年,該廠金壺牌系列襯衫,為縣內由國家工商總局批准的商標。年產金壺牌襯衫14萬件,產值160萬元,遠銷上海、河南等地。曾獲金華市金龍獎。
1992年,中共武義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北設立了總面積約3200畝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星光村黨支部書記王文明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帶領村黨支部、村委會幹部制定規劃,研究方案,在緊連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即武義汽車站至金溫鐵路武義站開闊的縣後畈上闢地5萬多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建造停車場,小百貨市場、商場等大樓,與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相呼應。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占地1.5萬平方米的停車場已開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