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是西藏第一個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西藏自治區波密縣與林芝縣交界處,主體位於波密縣易貢鄉,以易貢茶場所在的易貢湖為中心。總體呈寬頻狀展布,長軸方向呈北西——南東向。總面積為2160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地質遺蹟為特色。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的山峰
易貢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頂端,面積2160.8 平方公里。其中博物館景區東距波密縣城80公里,西到林芝約130公里。 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平均海拔約4000米,易貢湖面海拔2200米。受印度洋暖濕氣流沿雅魯藏布大峽谷北侵的影響,這裡降雨充沛,冰川發育,氣候溫和,植被茂盛。這裡是分布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極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源”和發源有多條河流的“江河源”。 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以罕見的巨型高速滑坡地質災害遺蹟為主體,具有國內最大的海洋性冰川,雪山群、堰塞湖冰湖峽谷瀑布、土石流溝、角峰鐵山溫泉等地質地貌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博物館。易貢湖畔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重要基地,當年西藏自治區黨委也曾在此選址,至今還保留著具有紀念意義的“將軍樓”。這裡也是頗具盛名的“易貢茶葉”生產基地,還是具有豐富藏民族和宗教文化特色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景觀

(圖)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主要地質遺蹟有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區、易貢巨型滑坡區、易貢堰塞湖區、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與反向河區、茶場與鐵山旅遊區、冰川地質遺蹟區、現代冰川區、峽谷地貌區與次生崩塌滑坡區。本地區為深切高山峽谷地貌,造成了明顯的氣候垂直變化。從終年積雪的高山寒帶向下,為高山亞寒帶、山地溫帶、亞熱溫帶、亞熱帶熱帶等不同的垂直氣候分帶。易貢巨型山體崩塌分為發生區與堆積區,崩塌體的體積達3000萬立方米,崩塌的最大落差達2580米,滑坡的最大垂直運距640米,最大水平位移為6700-7000米,堆積體方量達到3億立方米,主要包括高速滑擦痕、高速滑坡特有的噴水冒砂坑、土丘群;以及易貢堰塞湖區遺蹟、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斷裂帶與易貢——魯朗走滑斷裂構造遺蹟、易貢堰塞湖決口遺蹟、易貢堰塞湖潰決形成的次生崩塌、滑坡遺蹟;古冰川活動遺蹟及相應的地質生態環境等。
易貢巨型山體崩塌——滑坡的獨特類型是極其少見的。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地形條件是區域乃至全球構造促使整個青藏高原持續抬升的結果,由於組成這一地區的地層多為堅硬耐風化的岩石,且河流沿構造線分布,既易於深切,又有強大的水動力條件的侵蝕,導致地形比高在繼續加大,使得斜坡穩定性進一步減弱。這一地區的氣候更是獨特,其降雨不僅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又存在印度洋暖濕氣流沿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及其加拉白壘峰與橫斷山脈之間的谷地向北伸入,降水量豐富,在受到高山阻擋的區域,形成中國規模最大的海洋冰川群,海洋冰川的凍融一方面加劇了高山地區岩石裂隙的楔劈作用,又增大了河流的流量和對河谷的侵蝕切割能力,進一步加劇了河谷兩岸的邊坡失穩和崩塌、滑坡的形成與發生。
由於岩石堅硬,受到斷裂構造作用,其裂隙必然發育。裂隙的發育方向亦制約著崩塌的形成,裂隙的連通程度則決定了崩塌發生的頻繁程度。斷裂構造的長時間作用又使得不斷有岩石發生破裂,而給扎木弄溝源新的崩塌創造了條件。總之,易貢扎木弄溝巨型崩塌——滑坡是這些獨特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所形成的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成湖——湖水潰決——河谷地形改造——河谷次生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鏈是在別的地區極難見到的。
(圖)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雪山
在地質公園規劃區內,還包括有雅魯藏布大峽谷、帕隆藏布大峽谷、許木古冰川遺蹟和古鄉溝土石流、102滑坡群、拉月大塌方、培龍溝土石流等地質地貌景觀及地質災害遺蹟景觀。 卡欽冰川:西藏最長的冰川、中國第三大冰川、中國最大的海洋型山谷冰川;帕隆藏布:世界第三大峽谷,與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第一大峽谷)相接。 由於受到雅魯藏布大峽谷與南北向的伯舒拉嶺印度洋暖溫氣流的引導,在易貢地區形成了一個向北凸出的舌狀多雨帶,豐富的降水和特殊的高山地形,在此形成了中國罕有的海洋型山谷冰川,並成為高原上一個巨大的現代冰川發育中心。其中的卡欽冰川是中國境內最大的現代海洋冰川。 在易貢國家地質公園,還存在“反向河”地質遺蹟景觀。易貢藏布河與帕隆藏布河沿著古生代時期的裂谷帶發育,易貢藏布流向南東,帕隆藏布流向北西,兩條大河相向而流,幾乎成一條直線,故兩河匯合時很容易被誤認為是一條河,但在地理上是地道的反向河

成因

(圖)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的巨石
易貢扎木弄溝在2000年4月發生特大山體崩塌,形成從崩塌處至堆積前緣長達8.5公里,占地面積近20平方公里的地質災害遺蹟,為世界罕見。此外,還有古鄉溝、培龍溝、加馬其美溝土石流地質遺蹟景觀等。
2000年4月9日20時05分,西藏自治區波密縣易貢鄉扎木弄溝源區發生巨大山體崩滑,在重力作用下,強大的衝擊力激發了溝內沉浸百年的碎屑物質,在短暫的幾分鐘裡,溝內的塊石碎屑物質瞬間形成高速滑坡並解體,旋即轉化為超高速塊石碎屑流,以銳不可擋之勢,掃蕩谷口兩側山體,傾瀉於易貢湖出口處,完全堵塞了易貢藏布河,形成了長達4.6公里,前沿最寬3公里,高60—100多米的近似喇叭狀天然壩體,堆積方量約3億立方米,使易貢堰塞湖再次全部堵塞,湖水位急劇上漲。本次災害造成了約8平方公里的森林瞬間化為烏有,易貢、八蓋兩鄉及易貢茶場等4000餘人受災。著名的易貢茶廠近二千畝茶園受淹,直接經濟損失1.3億元以上(不包括毀壞的森林)。
此次崩塌滑坡垂直落差3000餘米,水平最大運距約7000米,平均速度高達39米/s左右。如此超高速運動,遠距離運移,巨大的堆積方量及破壞特性堪稱世界罕見。6月10日19時,被特大山體崩塌滑坡堆積體堵塞了62天的易貢湖水,沖毀了人工導流明渠,流速達9.5m/s,流量達2940m3/s。6月11日2時50分,易貢湖下游(約20km)最大的通麥大橋,水位升至52.07m,高出橋面32m,最大流量達120000m3/s,是雅魯藏布江年平均流量的26倍,狂瀉的洪水,造成下游的易貢藏布、帕隆藏布、雅魯藏布江水位猛漲,沿線公路、光纜通信設施嚴重破壞,各種橋樑悉數被沖毀,因指揮部組織得力,災害的全過程未曾造成一人傷亡,則堪稱世界奇蹟。易貢巨型滑坡給西藏人民造成災難的同時,也給全人類流下了寶貴的地質災害遺蹟。如:山體崩塌豁口遺蹟、滑坡擦痕遺蹟、兩側山體鏟蝕遺蹟、巨大塊石堆積遺蹟、錐狀丘狀堆積遺蹟、對稱側旋堆積遺蹟、氣浪波及帶遺蹟、堰塞湖淹沒遺蹟、次生土石流遺蹟、衍生地質災害遺蹟,堆積體潰口及水毀遺蹟,還有冒沙坑、塌陷坑、球型石等,是高速滑坡特徵保存最完整的研究場所,也是向人們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的科普教育基地。

旅遊資源

(圖)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的山脈
易貢眾多的景區景點可分為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產業旅遊資源三個大類,按資源特徵和品種之差異,下分為11類型21個亞類。其中有很多特色突出的景點,為易貢旅遊提供了鮮明的主題和資源支撐。產業旅遊資源也已發掘出具有潛力的品種。以下將對三大類旅遊資源作簡要敘述。 3大類: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產業旅遊資源。11類型:地質遺蹟景觀、山景、水景、生物、冰川、洞景、氣象/氣候景觀、古建築、古遺蹟、民風民俗、生態農業觀光等旅遊資源。21亞類:自然資源的災害遺蹟景觀、地質遺蹟景觀、山景、水景、洞景、森林、動物、冰川、氣候/氣象景觀;人文資源的墜機遺蹟、民居、寺廟、民風民俗;觀光農業的觀光農業、牧業、林業、果林、藥業、手工業、觀光茶葉等。
1、典型的災害地質旅遊資源:地質災害遺蹟資源是本區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蹟資源。是集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與完整性、面積適宜性以及科學研究價值於一體的極其罕見的巨型地質災害鏈遺蹟資源。峻秀的高山,深邃的峽谷,活躍的新構造活動,使該區的地質災害頻繁,規模巨大,有的堪稱世界之最,通麥天險、古鄉土石流、帕隆溝土石流、102大滑坡、東久土石流、易貢特大型山體崩塌滑坡。是典型的地質災害博物館。易貢巨型山體崩塌滑坡是易貢國家地質公園內最系統、最具規模的地質遺蹟資源。易貢巨型山體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規模在兩大方面都為中國第一。崩塌體的體積達3000萬m3,崩塌的最大落差達2580m,崩塌體撞擊扎木弄溝內鬆散堆積物形成高速遠程滑坡,滑坡的最大垂直運距640m,滑坡的堆積體方量達到3.0億m3,滑坡體內最大的單個巨石直徑達44m,體積達30000m3。滑坡的最大水平位移為6700—7000m,滑坡的平均運動速度達到了37—39m/s,是少有的巨型遠程高速滑坡。
(圖)易貢國家地質公園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氣墊效應的作用下,滑坡的前緣部分飛過了易貢藏布南岸的古堆積壠。沒有飛過該壠的滑坡體,在回落的過程中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土丘群。易貢巨型山體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留下的遺蹟,從易貢茶廠即可仰望扎木弄溝源頭髮生崩塌的位置。在進入茶廠前的盤旋公路邊可以看到以往滑坡形成的堆積壠和本次滑坡的堆積特徵。在靠近易貢藏布的南岸高地上可以看到至今還保留著的高速滑坡墜落時形成的土丘群,可以看到湖水潰決後,易貢湖消失形成的曲流。
2. 奇異的冰川地質旅遊資源:由於受到雅魯藏布大峽谷與近南此向的伯舒拉嶺對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引導,在易貢附近形成了一個向北凸出的舌狀多雨帶,豐富的降水和特殊的高山地形,在此形成了中國罕有的海洋型山谷冰川,並成為高原上一個巨大的現代冰川發育中心。其中的卡欽冰川是中國境內最大的現代海洋冰川,也是西藏最大的現代冰川。在易貢附近的所有高山上常年白雪皚皚,冰蝕地貌舉目可見,與角峰相連的刃脊下展布著個個冰斗,其下的“U”型槽谷內的現代冰川的冰舌伸向了2500m左右的山腰,冰舌末端的冰川終磧及其冰川兩側的側磧依稀可見,冰水和著降雨形成個個冰水扇。在卡欽冰川的前沿發育有高達600m的冰瀑布。在海拔5000m左右的盆地中,冰磧丘陵起伏、湖泊星羅棋布,還分布著十分引人注目的鼓丘群和羊背石。易貢的冰川和雪山規模大、類型全、景觀奇特,具有極好的觀光旅遊和探險價值。
3、特殊的構造地質旅遊資源: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深斷裂帶呈北西—南東走向,是岡底斯陸緣岩漿弧與念青唐古拉弧背短隆的構造界面。通過衛星照片解譯,其寬度約1—8km,長達數百公里。向北西延伸被那曲—羊八井斷裂所截,向南東延伸可能與怒江斷裂帶會聚。易貢藏布—帕隆藏布深斷裂帶可能是古生代時期的裂谷帶。易貢藏布、帕隆藏布兩條大河沿該裂谷帶發育。在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易貢藏布流向南南東,帕隆藏布流向北北西,兩條大河相向而流,是地地道道的反向河,在小比例尺的地質圖或地理圖上,如果不仔細辨認流向很容易將這兩條大河誤認為是一條大河,這也是難得的構造形跡。
4、 其他地質旅遊資源:易貢所處的西藏高原東南部地區,由於新構造運動活躍,斷層發育,隆起幅度大且正處於抬升階段,高山不斷抬升,河川不斷下切,形成眾多大小峽谷。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名列世界第一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和世界第三的帕隆藏布大峽谷。溫泉、沸泉礦泉在園區內也多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