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林》

《易林》

曾從孟喜學《易》,授於京房,故其事附於《漢書.京房傳》後。 後漢《小黃門譙君碑》稱焦延壽之後裔,疑其為譙姓,但史傳無不作焦。 其《易》著除此《易林》外,又有《易林變占》十六卷,並見於《隋書.經籍志》。

易林

中國古代詩歌的寶庫.文章在分析《易林》詩中賦、比、興的具體而有變的運用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時也使之與《詩經》詩相比較,陳述了《易林》詩與《詩經》詩的關聯性和《易林》詩的獨特性.

具體介紹

十六

《易林》 《易林》
卷。漢焦延壽(生卒年不詳)撰。焦延壽字贛,梁(今 河南商丘)人。初以好學得幸於梁王,學生而為郡吏,察舉補為小黃(今河南開封初東北)令。曾從孟喜學《易》,授於京房,故其事附於《漢書.京房傳》後。又宋代黃伯思《東觀餘論》以為其名贛,字
廷壽,與史不符。後漢《小黃門譙君碑》稱焦延壽之後裔,疑其為 譙姓,但史傳無不作焦。漢碑本多假借通用,如“歐陽”之作“歐羊”者不一而足,至於舊本 《易林》首有費直之語,稱王莽建信天水焦延壽,其詞蓋出於偽托。按治《易》於象數之中別有占候一派,實自焦
廷壽始。其《易》著除此《易林》外,又有 《易林變占》十六卷,並見於《隋書.經籍志》。《易林變占》久佚。此書內容是以一卦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封又通變為四千零九十六卦,各系以辭.皆四言韻語,與《左傳》所載的“鳳凰于飛.和鳴鏘鏘”相似。專以封變、納甲、飛伏等說講陰陽災變,吉凶福禍而不及人事義理。此書對後世的影響歷代不衰,凡占卦術士皆以此為本。關於《易林》是否真為焦延壽所作,後世人也曾懷疑,如《漢書.藝文志》所載《易》十三家,蓍龜十五家而不及焦氏,《隋書.經籍志》始錄於五行家中,清代顧炎武曾說,t5林》疑東漢以後人偽托,焦延壽在宣、昭之世,《左傳》尚未立學官,而《易林》引《左傳》語甚多,又往往用《漢書》中事,如“彭離濟東,遷之上庸”,事在武帝元帝元年;“長城既立.四夷賓服,交和結好,昭君是福”,事在元帝竟寧元年等。今人錢鍾書先生《管錐篇》對此也多有評論,此書有 《漢魏叢書》叢本、《津逯秘書》本、 《四庫全書》本、 《學津討原》本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