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本羲墓

易本羲墓位於嶽麓山“印心石屋”石刻上方,占地約25平方米。
易本羲,湖南湘鄉人,是辛亥革命時期華興會、科學補習所最早的成員之一。1903年入長沙武備學堂,年僅16歲的他到長沙不久後即追隨黃興從事民主革命活動,深得黃興器重。次年黃興、宋教仁、劉揆一等在長沙秘密成立反清革命團體時,17歲的易本羲毅然加入,成為華興會最年輕
易本羲墓
的會員之一。在他們的影響下,明德、經正等學堂湧現了一大批同情革命的進步師生。易本羲與胡瑛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在經正學堂組織義勇隊。但不慎為清政府偵知,危急之時避走武昌,入清軍工程營當兵以掩護身份。不久胡瑛與呂大森等深感非組織一機關不足以聯絡同行以促革命,與易本羲、宋教仁等在武昌加緊籌組革命團體。1904年5月,一個以補習科學知識為名的“科學補習所”便在武昌正式成立。科學補習所的創辦對此後長江中游一帶革命形勢的發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響,數年後在武昌組織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文學社和共進會的成員,早年多因參加科學補習所或受科學補習所傳播的民主革命思想影響而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
1904年黃興、胡瑛等組織長沙起義,並決定由易本羲行刺張彪、王怒行刺張之洞,但關鍵時刻長沙起義事泄,易本羲與黃興等遭清政府通緝,黃興亡命日本,易本羲被迫匿跡湖北各地。起義的受挫,使易本羲大受刺激,遂決定加入暗殺行列。是年底,他聽說滿清的死硬派大臣鐵良即將巡視南方,以鎮壓南方日益高漲的民主革命運動。他認為這是天賜良機,便在南京下關潛伏下來準備擊殺鐵良。無奈此事被李茂楨得知,李是當時兩江總督李興銳的孫子,又與組織暗殺鐵良的章士釗、俞大純等過從甚密。李茂楨苦苦勸章、李等人不要在他祖父任地發難,以免連累李氏家族。革命黨人為了日後利用李茂楨籌款及交通等便利,便接受了他的建議,暗殺鐵良的行動遂告中止。易本羲只好將暗殺器械運回上海,不料途中被清軍密探偵知,清廷懸賞兩萬元捉拿。易本羲應革命黨人之邀南下桂林伺機起義,可又因事機,泄密而告敗北,易本羲因迭遭通緝,國內難以立足,只好亡走香港。
20世紀初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生活艱難但沒能動搖其為革命的心志。1905年9月,易本羲由宋教仁主盟宣誓加入同盟會,成為湖南留學生早期加入同盟會的最年輕會員之一。後因日本政府與清政府勾結作出了限制中國學生留日的決定,陳天華、姚宏業激奮投海投江自殺,以驚醒國人,易本羲奮而回國,為反清革命,日益奔波,吸納志士。
因他屢次參加革命行動,且多系骨幹,早已被列入清吏逮捕名單。易
易本羲墓
本羲被迫再次去國離家,赴南洋,以教書為掩護繼續從事反清活動。還為同盟會在南洋華僑中募捐數10萬元以支持革命。
由於易本羲長期奔走革命,辛苦勞瘁,且久羈異國他鄉,心情抑鬱不伸,以至積勞成疾。每每念系祖國現狀及革命前途,常常憂憤不能自己,最後竟至吐血。
1911年,一心希望回國殺賊的易本羲不顧體弱多病,冒險毅然回至長沙,與同盟會湖南分會主要負責人曾傑等秘密策劃,準備在廣州起義成功後,鼓動長沙、湘潭的湘軍和防軍發難回響起義,又與王荷亭、楊阜青等人在長沙路邊井開設武城試館,作為革命的聯絡機關,秘密商討策動新軍回響廣州起義事宜。不意震驚清廷的黃花崗起義失敗,給對這次起義寄予無限希望的易本羲以極大的刺激和打擊,他憂憤交加,以致舊病復發,吐血不止,於1911年5月19日在長沙病逝,壯志未酬的他年僅24歲就離開了人世。辛亥革命後,譚延闓第一次督湘,為易親筆題字“就義成仁”並將他改葬嶽麓山雲麓宮左側。
作為革命前驅,易本羲似乎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他直接所從事的反清活動又多以失敗而告終,也許正因如此,後人很難在有關史書中找到其生平事跡。然而,在20世紀早期的中國歷史舞台上,正是有一批如易本羲這樣為了中國的民主與進步而鞠躬盡瘁的鬥士,正是有了他們艱苦卓絕的鬥爭,才迎來了中國幾千年帝制的傾覆,才迎來了辛亥後民主潮流的高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