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遠樓

明遠樓

明遠樓位於南京城南秦淮河邊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區,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是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清道光年間重建。平面正方形,三層木結構建築.雖距今已有460多年歷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中國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築。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江南貢院,位於南京城南秦淮河邊,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這裡是北岸的江南貢院,該建築巧妙地利用了秦淮河做它的泮池,照壁立在隔河的南岸。這裡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在清代,出自江南貢院的狀元達五十八人,占整個清代狀元總數一百十四人的一半以上。
明、清兩代的名人如吳承恩、唐伯虎、鄭板橋、施耐庵、吳敬梓、翁同龢、張謇等均出於此。明遠樓為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築,據《貢院碑刻》記載修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此樓高三層,為四方形,飛檐出甍,四面皆窗,是用以監視應試士子入貢院考試情形的樓宇。“明遠”二字,出自《大學》“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之句。從眼前的明遠樓看過去,穿越時空,我仿佛看到了我國科舉文化的曾經輝煌。

地理位置

江南貢院位於南京城南秦淮河邊,毗鄰夫子廟,它東接桃葉渡,南抵秦淮河,西鄰狀元境,北對建康路。

整個貢院成正方形,內有號舍20644間,每次考試可容納2萬多人。 當時貢院正門在今永和園及秦淮劇場之間。大門外街之東、 西各有木牌坊一座,即東、西轅門。大門外東西有石獅子一對及兩座石牌坊,軸線上有門三道,分別稱“貢院”、“開天文運”及“龍門”。龍門後依次有明遠樓、至公堂及戒慎堂。堂後有門,門後有飛虹橋。橋之南屬外簾,飛虹橋是內外簾的分界線。最後為衡鑑堂,是主考官閱考卷、評定名次的地方。考試期間內外簾分隔很嚴,不得擅自出入。整個貢院四周圍以高牆,牆外為街道,街道另一邊為店鋪民居。

人文歷史

自1905年廢科舉後,貢院即閒置無用。民國7年決定拆除貢院,開闢市場,只保留了明遠樓、飛虹橋和明遠樓東西少數號舍及明、清碑刻22方。

明遠樓
明遠樓為江南貢院的中心建築,據《貢院碑刻》所載:此樓修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雖距今已有460多年歷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我國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築。“明遠”二字,取自於《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的含意。此樓高三層,底層四面為門,樓上兩層四面皆窗,站在樓上可以一覽貢院,它當時起著號令和指揮全考場的作用。由於其地位與作用的特殊性,使得貢院內的建築,包括貢院以外一定範圍內的建築,在高度上均一律不準超過明遠樓。今位於夫子廟人民遊樂場內的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之一的“青雲樓”據《同治上江兩縣誌》所載:於康熙五十八年、雍正十二年皆重修,本三重(三層樓),以鄰貢院,故改二重(二層樓)。明遠樓內現留有康熙年間著名詞人李漁(李笠翁)所題對聯一副:“矩令若霜嚴,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囂盡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遺。”考試期間,監臨、巡察等官員登樓監視,“白天搖旗示警,夜晚舉燈求援。”以防止考生騷亂、作弊。開考前三天,照例便有僧道在“明遠樓”上設壇打醮三晝夜,以祈禱上界、陰間,並立“祭旗”,令士兵日夜更番搖旗吶喊:“有恩報恩,有仇報仇。”其目的在於告誡應試考生平日裡要行善禁惡,不然考場中必得報應。此外,每逢中秋佳節,監臨、提調、巡察等官員還可登樓賞月,品茗行吟,憑窗眺望那名聞遐邇的秦淮燈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