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寺

明道寺,是位於東鎮沂山,自黃帝登封,舜肇州封山,定為重鎮,歷代朝廷帝王,沿襲致祭,於此大興土木,建造寺廟蘭若。


東鎮沂山自黃帝登封,舜肇州封山,定為重鎮,歷代朝廷帝王,沿襲致祭,於此大興土木,建造寺廟蘭若。據不完全統計,自西漢至宋代末,較大寺庵廟觀,即有20餘座。東晉鹹安元年(371年),主持竺法汰,於岱嶽谷(百丈瀑布穀)口,汶水北岸(今上寺院村坐落處),建造梵宇,曰“明道寺”。該寺坐北面南,背倚獅子嶺,前臨汶河。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各代,數加拓址擴建,屢加整修功飾,規模極其宏闊,氣勢甚為壯觀,是沂山最大的寺院。明道寺於唐末“會昌法難”中被摧毀。
明道寺2010年在濰坊東鎮沂山重建,占地面積100畝,布局為中國傳統的院落形式。前有三門殿三楹,正門高大寬闊,為重檐建築,左右兩門略小。門外迎壁,其內東西分別建有鍾、鼓樓。中軸線上為天王殿,其後是大雄寶殿,殿前左右有珈藍堂、祖師堂。最後為法堂、藏經樓、齋堂、禪堂。建造用料,牆體磚石,封頂全覆清瓦。
明道寺遺址位於濰坊臨朐縣城南45公里的沂山鎮上寺院村,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面積約5000平方米,舍利塔就坐落在寺院村中心偏西的位置。1984年秋,村民建房時於遺址內原明道寺舍利塔塔基下的地宮中清理出了大量石造像殘塊,文化館及時派人進行了搶救清理。大部分佛像已基本恢復原貌,從臨朐明道寺舍利塔地宮出土的佛像,無論是造型題材,服裝佩飾風格特點,還是在造型藝術、雕塑工藝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集中體現了佛教造像精湛的雕造工藝和高超的造型藝術,與青州龍興寺窖藏佛像極為類似,具有明顯的時代和地域特徵。可見臨朐在當時是江北較大佛教中心,出土的佛像軀體各部非常勻稱、比例準確,無論是佛像還是菩薩像,其面部加工更加精確,並刻意刻畫他們的面部表情,在造型方面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