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棹孤丹·海淀

作品慨況

【作品名稱】明月棹孤丹·海淀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明月棹孤丹·海淀一片亭亭空凝佇②,趁西風霓裳遍舞。白鳥驚飛,菰蒲③葉亂,斷續浣紗人語。 丹碧駁殘④秋夜雨,風吹去采菱越女。轆轤聲斷,昏鴉欲起,多少博山情緒⑤。

作品注釋

①海淀:指今北京西郊之海淀鎮。吳長元《宸垣識略》云:“自怡園在海淀,大學士明珠別墅。”即納蘭家之別墅。後自怡園併入圓明園之一的長春園。

②一片二句:謂水淀中一片亭亭玉立的荷葉荷花,西風吹來,田田搖曳,仿佛是美麗的少女跳著動人的霓裳羽衣舞。

③菰蒲:指菰和蒲。水邊生多年草本植物,地下莖白,地上莖直立,開紫紅色小花。嫩莖即茭白,果實為菰米,一名“雕胡米”。

④丹碧駁殘:指荷花荷葉凋殘了。亦可解作飾有丹青彩畫之建築物的彩色已剝蝕。

⑤博山情緒:謂面對博山爐裊裊青煙而生起了幾多煩惱。博山,博山爐,代指名貴之香爐。因其形似傳說的海上的博山,故名。又一說,謂其形似華山,因秦昭王與天神博於此而得名。

作品賞析

上片寫秋日海淀之景,下片寫秋夜雨中之景。上片鮮活俏麗,下片淒迷索寞。上下片形成了對比。落句“多少博山情緒”,顯露出闌珊的意緒。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公元1676年(康熙15年)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僅31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