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張瑞圖溪山行旅圖

明張瑞圖溪山行旅圖

《明張瑞圖溪山行旅圖》是明代的書畫,作者是張瑞圖,現崑崙堂美術館所藏。

基本信息

明·張瑞圖 溪山行旅圖 明·張瑞圖 溪山行旅圖

【規格】:208×62.5厘米

【收藏機構】:崑崙堂美術館所藏

作品賞析

明代張瑞圖《深山行旅圖》,從這幅作品來看,張瑞圖作畫並非初涉此道,而是有著相當老練的筆墨功夫,深山幽澗,棧道行旅,筆力渾厚,點染蒼潤,墨氣撲面,比起當時一班文人士大夫逸筆寄興,他已是很地道的山水畫家了。此畫自署作於崇禎壬午(1644),憑此可窺其晚年風貌。

作者簡介

張瑞圖(1570—1641年),字長公,又字無畫,號二水,別號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人(今青陽鎮蓮嶼下行)人。生於明穆宗隆慶四年庚午(1570年),著名書畫家。《明史》將之載入“閹黨傳”。

張瑞圖是晚明時期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即以擅書名世。時人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

日本書壇亦極力推崇。從江戶時代起倭人就因黃櫱的隱元禪師東渡日本時帶去張瑞圖的書跡而熟知其人,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張瑞圖被稱為“水星”。日人稱其書法“氣脈一貫,獨自風格”。

《明史·卷288·列傳186·文苑4·董其昌》:“同時以善書名者,臨邑邢侗、順天米萬鍾、晉江張瑞圖,時人謂邢、張、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遠甚。” 清·秦祖永《桐陰論畫》:“瑞圖書法奇逸,鍾、王之外,另闢蹊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