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問隱寶界山圖軸

明代王問隱寶界山圖軸

《明代王問隱寶界山圖軸》畫,是畫家王問創作的作品,尺寸大小:116×62.5厘米,此畫原藏清宮,後流落民間,故宮博物院考古學家顧鐵符先生於1949年購於廣州,捐贈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畫心左上自題:“寶界山,余讀易廬在焉。嘉靖戊申始得辭嶺南之命,寄傲其間,靜志遠交,可以寡過矣。詩曰:荒山雨雪暮寒時,碧樹臨湖橘柚垂。歸棹復尋漁逕入,幽居更向谷雲移。鱸如張翰思偏早,酒為淵明釀已遲。木石久諳麇鹿性,野人相見莫相疑。仲山王問寫並書。”鈐“王問之印”、“進士”等印。據此圖題跋,可知所畫是王問在嘉靖戊申年(二十七年,1548年)隱居無錫寶界山讀書時的情景,為畫家53歲時所作。鑑賞印鈐“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印。畫幅右下鈐“無事對青山”白方印,左下鈐“閒溪陳氏玉階珍藏”朱長方印。

畫中所繪當為寶界山實景。築於半山的房舍中,王問側坐,正對景讀書,屋前漁舟泊於岸邊,充滿生活氣息。畫家以濃墨繪雜樹參差,縱橫交錯,不拘成法,茅屋數間則以工細的淡墨寫出。用筆渾厚老健,筆墨輕重、濃淡、動靜的對比與襯托都恰到好處。王問之作傳世不多,得此盛年鼎絕作品實為不易。

此圖原藏清宮,後流落民間,故宮博物院考古學家顧鐵符先生於1949年購於廣州。1994年顧先生的家屬根據他的遺願將此圖捐贈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