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宮廷畫師吳彬

明代宮廷畫師吳彬

吳彬在未出任工部主事之前,純粹是一位隱跡山林的民間畫家,自稱“枝隱頭陀”。 吳彬早年的畫跡,亦屬正統文人畫派一路,晚年的畫,去除了部分奇險怪誕的形式,多趨於柔和簡淡。 吳彬繪製的《五百羅漢圖卷》全長253公分,他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個奇特怪異,不同流俗的人物形象。

明代宮廷畫師吳彬

明代莆田書畫壇名家輩出,被後人稱為“莆田詩書畫四絕”的有:吳彬的山水畫、曾鯨的人物畫、洪仲韋的小楷、黃允修的篆刻。

吳彬,莆田人,字文中(一作文仲),號枝庵發僧,枝隱庵主,明代宮廷畫家,流寓金陵(今江蘇南京)。萬曆年間以能畫薦授中書舍人,官工部主事。是一位為後人所稱道的全能畫家。

吳彬在未出任工部主事之前,純粹是一位隱跡山林的民間畫家,自稱“枝隱頭陀”。頭陀是梵文的音譯,意即“抖擻”,也就是要滌盡人間一切塵垢和煩惱。“頭陀”是佛教苦行之一,修習“頭陀行”有十多種清規戒律。比如,穿衣要用人家丟棄的破爛衣物縫補成百納衣、糞掃衣;吃飯要向人家乞食,日只一餐;住要遠離人家,常於曠野樹林之下清心靜慮。吳彬樂以“枝隱頭陀”自勉,其中寓有隱居山林,一心修禪,專心學畫,勇猛精進的遠大抱負。

吳彬擅長山水、人物,尤工佛像,所畫人物奇形怪志,迥異前人;白描尤佳,脫出唐、宋規格,筆端秀雅,與眾不同。吳彬早年的畫跡,亦屬正統文人畫派一路,晚年的畫,去除了部分奇險怪誕的形式,多趨於柔和簡淡。傳說神宗在世時十分欣賞其才華,所畫之佛像“入為供奉”。1994年,天津楊柳青畫社特地編輯和出版了吳彬的傳世巨作《五百羅漢圖卷》,該書稱讚吳彬的《五百羅漢圖卷》是一件“使我們不得不流連往返、品味再三的佳作”。此畫構圖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誕而不失法度,線條疏密有致,用色艷而不俗,可視為吳彬羅漢圖中的扛鼎之作。雖然明代中國畫壇出現了山水、花鳥一統天下的霸局,但仍然出乎意料地冒出了吳彬這樣一位傳奇畫家。他的山水、人物畫在當時就已名揚四方,“人們以能獲其片紙為珍奇”。評論家認為“吳彬在創作上是一個極具創新精神、勇於探索的畫家”,“其山水畫絕不摹古,每出新奇,人物畫更是形狀奇異,迥異舊人,自立門戶。”這幅《五百羅漢圖卷》就是明代人物畫為後人留下的一座里程碑。

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佛教繪畫應運而生,至唐永徽四年(公元654)《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後,對羅漢之崇拜日熾,並開始繪畫或雕刻羅漢像。道釋人物畫中的羅漢是千百年來畫家們最喜愛的創作母題,“畫家羅漢誰第一,前有立本後貫休”。唐代王維、五代貫休、宋代張玄以及明代張仙童、吳偉等曾創作下大量的羅漢像,可惜流傳於後世的作品卻寥寥無幾。

羅漢,又稱阿羅漢,是小乘佛教修行達到的最高果位。傳說獲得阿羅漢果位的人,即為羅漢,可以受到天、人的供養,永遠進入涅槃,不再生死輪迴。吳彬繪製的《五百羅漢圖卷》全長253公分,他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個奇特怪異,不同流俗的人物形象。作者不惜力氣,著意刻畫人物動態和內心世界的同時,對於背景的描寫卻採用了以少勝多、以虛襯實的手法,幾乎舍掉了眾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環境,使一個個形態各異的人物更加鮮艷奪目。線上條造型與表現技巧方面,吳彬匠心獨運,線條飄動流暢而不輕浮,舒松隨意而不散亂,結構嚴謹而不拘束,時時處處顯示出作者嫻熟的藝術功力。從吳彬塑造的那五百個形象奇詭,五官極度誇張扭曲的羅漢身上,人們不能不對吳彬超常的藝術才能感到驚愕和嘆服,感覺到他確實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般的魔力。吳彬的羅漢畫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對當時弘揚佛法產生了助推作用。吳彬的過人之處更在於其人物個體的形態服從於群體造型以及宗教大畫面的能力。他的畫除了讓人們玩味不已之外,還將人們的視線導入那清淨無華、神秘平淡的永恆世界裡。當人們在欣賞畫作並得到審美愉悅的同時,還從中找到了契合點。難怪吳彬的羅漢圖自從問世以來就被明代和清代的統治者奉為至寶,僅清朝就有三位皇帝鑑賞此畫,並在畫卷上鈐下“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秘殿新編”等印章。由此可見,吳彬確是一位不同凡響的丹青妙手。後人吳彬的畫評價都很高,認為其“畫風獨特,足敵趙孟頫,頡頏丁雲鵬”。

吳彬不但是興化人的殊榮,也是中國畫壇的自豪。

明代宮廷畫師吳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