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青花繪“福壽康寧”紋罐

明代嘉靖青花繪“福壽康寧”紋罐

明代嘉靖青花繪“福壽康寧”紋罐,是在明代嘉靖時期,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業從永宣時期的鼎盛走向了平凡。民間窯場得到了不斷的發展,明代早期官窯與官窯之間的明顯差距已不斷地縮小。一些民窯瓷器與官窯瓷器在胎釉、紋飾青花呈色等方面差異越來越小,有的僅為款識之差。

明代嘉靖青花繪“福壽康寧”紋罐

歷史發展

明代嘉靖時期,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業從永宣時期的鼎盛走向了平凡。民間窯場得到了不斷的發展,明代早期官窯與官窯之間的明顯差距已不斷地縮小。一些民窯瓷器與官窯瓷器在胎釉、紋飾青花呈色等方面差異越來越小,有的僅為款識之差。

藏品介紹

 
這件明代嘉靖青花繪“福壽康寧”紋大罐,口沿已缺,頸至底足高39厘米,胎質細白,內外滿釉,釉層肥亮青,罐外壁釉下用青花繪滿紋飾,肩部繪錢紋錦地如意開光,開光內繪形態各異的四隻飛鶴,腹外壁釉下繪四個開光,開光外繪滿海滔紋,上、下對稱繪兩隻花卉,近底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四個開光內下繪山石,山石上分別繪有松、竹、梅、石榴四樣花卉。每種花卉通過枝幹的彎曲盤轉組成“福、壽、康、寧”四字,而每個字各自溶入了真、行、草、篆之法,別具妙趣。
青花瓷器上將文字用青料書成燒制的產品,始見於元代。但把文字與紋飾圖案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圖中寓文,字中見畫者,為明代嘉靖朝首見,官窯與官窯的瓷器,均採用了這種深受民眾喜聞樂見的民俗形式。加上嘉靖時期青花呈色特有的深艷色“回青”料呈色,使這件器型碩大的嘉靖青花罐格外引人注目。
同類的青花瓷器在存世品中偶有得見。多已殘缺,完整者已如鳳毛麟角,曾見香港“天民樓”藏瓷中有一件明代嘉靖官窯青花繪“福、壽、康、寧”紋大碗,十分漂亮,而此罐與真之外觀差異,僅在於有無官窯款識和完整品相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