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城遺址

明中都城遺址

明中都城遺址,全國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皖東鳳陽縣城的西北隅,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其發祥地鳳陽所建設的一座卻於中途夭折的都城。中都城共有內、中、外三道城。外城周長約30公里,設四門,每座城門以內都有一條筆直的幹道,縱橫交錯。中間一道為禁垣,周長7.85公里,平面呈長方形,四面設4門。即南曰承天門、北曰北安門、東曰東安門、西曰西安門。禁垣以內為寬約80米的護城河,被護城河環繞的才是內城,即皇城;皇城周長3.68公里,平面近方形,占地84萬平方米;皇城牆高15米,全為長40、寬20、厚11厘米的特製大磚所砌。在中都城內十分明顯地存在著一條縱貫全城南北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南起外城的洪武門,北到外城的正北門(未建成),全長近7公里。

基本信息

Ming Zhongdu Cheng yizhi
明中都城遺址
明太祖朱元璋在其故鄉臨濠所建都城的遺址。位於安徽省鳳陽縣。朱元璋即帝位以後,建都南京,而以臨濠為中都,於洪武二年(1369)開始興建,至洪武八年停建。由於興建和使用的時間短暫,未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規劃上的某些布局,包括宮城內的宮殿布局,卻影響了明北京城的規劃。該址在1949年以前,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1982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中都城址平面圖]
中都城平面近方形,東西7760米,南北7170米,西南角的鳳凰嘴向外突出。外城9個城門。皇城(明代稱“禁垣”)位於全城的南部稍偏西,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160米,東西寬1860米,有4個城門。宮城(明代稱“皇城”)在皇城中央稍偏南處,平面近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890米,亦有4個城門。宮城內尚存奉天殿、文華殿和武英殿的基址,而以午門墩台保存最好,門洞內石須彌座上的雕刻,尤為精美。宮城北為苑囿。午門外左為太廟和中書省,右為社稷和大都督府、御史台。皇城承天門外左為城隍廟和國子監,右為功臣廟和帝王廟。這些遺蹟尚歷歷可見。大明門外雲濟街東西兩端為鼓樓和鐘樓,鼓樓的高大墩台仍保存完整。洪武八年停建中都以後,到洪武十六年首先拆中都宮殿的建築材料修建龍興寺,天順三年(1459)又拆中書省、大都督府和御史台等500餘間建築重修龍興寺。此時,中都宮殿已僅存遺址,中央官署也僅存中都留守司了。但在皇城東側,從天順以後卻陸續修建了5所“高牆”,專門囚禁皇族宗室罪犯。這是明中都城中很特殊的建築,崇垣深壕,望樓敵台,猶如郡縣城郭。“高牆”遺蹟至今尚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