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崗

昆崗

昆崗是古代對於新疆阿拉爾市以及塔里木古河道周圍地區的古稱。

基本信息

簡介

和田河、克里雅河河道與龜茲于闐道自古以來就是溝通塔克拉瑪乾南北的捷徑,使塔里木盆地南北端文化交匯而發展。《漢書·西域傳》載:克里雅河一帶“(抒彌)東北與龜茲、西北姑墨克里雅河接”,和田河一帶“(于闐)北與姑墨接”;“(龜茲)南與精絕、東南與且末、西南與抒彌接”。“姑墨南至於閡,馬行十五日。”《水經注》載:“人姑墨川水,注之姑墨西北赤沙山,東南流經姑墨國西治,南至於闐馬行十五日,土出銅及雌黃。”大體說來,東北走向,應為于闐—克里雅河—阿拉爾—沙雅—新和—庫車—龜茲,西北走向,于闐—和田河—姑墨(阿克蘇、溫宿)—庫車—龜茲。

《舊唐書·西戎傳》“及阿史那社爾伐龜茲,其王(尉遲)伏閣信大俱,使其子以駝萬三百匹饋軍。及其鏇師,行軍長史薛萬備請社爾曰:‘今者既破龜茲,國威已振,請因此機,願以輕騎,羈取于闐之王。’社爾乃遣萬備率五十騎抵于闐之國,萬備陳國威靈,勸其人見天子,伏閣信於是隨萬備來朝。”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記載:“賀魯聞唐兵討龜茲,請為鄉導,仍從數十騎入朝。上以為昆丘道行軍總管,厚宴賜而遣。……九月,庚辰,昆丘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社爾擊處月、外密,破之,餘眾悉降。。

《新唐書·地理志》卷四三引賈耽《邊州人四夷道里記》:”又六十里至撥換城,一日威戎城,曰姑墨州,南臨思渾河……自撥換南而東,經昆崗,渡赤河,又西南經神山、唯陽、鹹泊,又南經疏樹,九百三十里至於闐鎮城。”

《太平寰宇記》記載:“又一撥換正南渡思渾河,又東南經昆崗,三叉等守戍,一十五日程至於闐大城,約千餘里。"

徐松(西域水道記》中說:“(和聞河)東北與蔥嶺河(葉爾羌河)一合……阿克蘇河從北來注之。又東,克勒底雅河(克里雅河)從南來注之。又東過布古斯孔郭爾郭境,北為額爾勾河。又東過沙雅爾城南。”依此而論,“布古斯孔郭爾郭”當在今天阿拉爾境內。

清《河源紀略》對此有具體描述:“河水發源回部之西睡,始見於喀什塔什吉布察克諸山,即蔥嶺也。有二源,其西源為喀什噶爾河,其西南源為葉爾羌河。河水又一源出於闐南山,北流為和閡河。三源既合,有阿克蘇河自北來會。河水東行經大戈壁北,為布古斯孔郭爾郭地,亦名塔里木河”,再東行會庫車河、海都河等,最終入羅布淖爾而伏”。

1775年測制的(大清一統輿圖),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阿克蘇河四河匯合處在今阿拉爾地區,匯合處中間為一小島,與《河源紀略》很相吻合。

由此而來,今天的阿拉爾就是清代所指的布古斯孔郭爾郭,同時也是唐宋時期所指的昆崗。

昆崗古墓

昆崗昆崗
昆崗古墓群是位於新疆阿拉爾市塔里木古河道的神秘古墓群落,因阿拉爾古稱“昆崗”,這片古墓群由此命名為“昆崗古墓”。據國際人類學權威機構鑑定,該古墓群距今最遠時期已有4600年的歷史。

阿拉爾市地處塔克拉瑪乾沙漠西北邊緣,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所在地。和田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蜿蜒東流在這裡匯聚而形成了塔里木河。歷史上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逐水草綠洲而居的遠古人類,在這裡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蹟。塔里木古河道發現的神秘古墓群落正是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轄區內的十一團十三連、十五連南部沙漠。這批墓葬群的發現,為研究昆崗(阿拉爾)的古代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