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麻古塔

旦麻古塔

旦麻古塔又名安多天然佛塔,位於循化縣城東南21公裏白莊鄉道幃旦麻村的道幃河西岸。距西寧市上161公里,為藏傳佛教著名的尼姑寺廟,藏語稱“安多喬什丹讓”,旦麻古塔建於清代嘉慶年間,該寺院占地面積約十畝,由旦麻尼姑經管。現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集旅遊觀光、體驗民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旦麻古塔又名安多天然佛塔,藏語稱“安多喬壇”,據《 安多政教史》記載,此塔建於清代嘉慶年間或道光年間,塔建在4邊各長44米的正方形土丘上,塔座占地3畝,四周置嘛呢經輪304個。塔身為一小山丘勻稱規範,卻非人力所為,高18.8米,上鑲巨型日月金頂。

相傳 印度國王阿肖嘎(法王聶俺美)時代,由五百羅漢一夜間通力施法完成佛塔的施工,塔內有一千位先知先覺者的舍利子。

上面圖片不是所說的塔 這才是 上面圖片不是所說的塔 這才是

《安多政教史》記載:“這座寶塔位於道幃地方的藏族和撒拉族交界處。據說,過去由八十位成就者修建。塔內有一缽迦葉佛的舍利作為內藏,因而,被稱為‘秘密埋藏的伏藏物’”。

這座寶塔露出地面的部分原是一座方丘。後來,由賽康巴大師在此方丘上建了日月寶瓶。賽康巴本名羅桑丹增嘉措(1780年一1848年),是安多藏區很有影響的高僧。一說,土丘內有1大修行者埋藏的塔瓶,塔瓶內裝有1乞化缽飲光佛舍利,故在安多地區頗負盛名,又說是印度阿育王派500羅漢所建的108座佛塔之一。

塔頂的太陽、月亮寶鏡,是民國33年(1944年),甘肅夏河縣華遲喇嘛親自配製。塔基為梯形,四面每一面上有一種野花,隨季節變化,一季一面花,頗為奇異。旁有尼姑寺院,天然佛塔現有旦麻尼姑寺經管,該寺歷史悠久,現寺中有尼姑20餘人修行,早晚頌經,青燈金鐘,體驗著人生的因果業緣。至今常有來自藏區的朝拜者磕頭、誦經、轉經輪、繞轉,在藏族民眾中流傳說:“誰要是不朝拜安多喬壇,就好像穿了一件沒有領子的衣裳。”游者也很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