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大學

日本陸軍大學

日本陸軍大學,日文(陸軍大學校、りくぐんだいがっこう),舊大日本帝國陸軍設定培養參謀軍官的教育機構,德國陸軍、美國陸軍、蘇聯陸軍也有相同的機構,大日本帝國海軍方面與之相當的學校為“海軍大學校”。現在日本陸上自衛隊與之相當的學校是“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教育期間為步兵、騎兵三年,炮兵、工兵為兩年。日本陸軍內的諸所學校通常是在教育總監部的管轄下,但陸大卻是由參謀本部直轄的學校,陸大學生畢業後的人事安排由參謀本部直接處理。

基本信息

大學介紹

 日本陸軍大學 日本陸軍大學
1883年至1945年間,日本陸軍大學創設於東京港區北青山(開校後一年遷往千代田區,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疏散至山梨縣甲府市),培養參謀軍官及日軍將、大佐級高階軍官及軍事研究為其主要任務。設定的64年間共有3,485名畢業生,略稱“陸大”。報考資格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部隊兩年以上經歷,未滿30歲的中、大尉軍官。教育期間為步兵、騎兵三年,炮兵、工兵為兩年。日本陸軍內的諸所學校通常是在教育總監部的管轄下,但陸大卻是由參謀本部直轄的學校,陸大學生畢業後的人事安排由參謀本部直接處理。

1885年在設校兩年後,從當時普魯士軍事學院請來名將毛奇(老毛奇)的弟子Klemens Wilhelm Jacob Meckel少校擔任教官,引進當時優秀的普魯士軍事參謀教育與制度。

陸大畢業生可以獲授一枚“菊花與星”畢業徽章佩於胸前,因為此徽章酷似日本江戶時代天保年間發行的錢幣,所以陸大畢業生就以“天保錢組”來自稱,最優秀畢業生可以從天皇獲賜軍刀,則又稱“軍刀組”,畢業生在日後軍職升遷有優先考量。陸大畢業的軍官自視甚高,將“菊花與星”畢業徽章佩於胸前視為光榮,矮視非陸大出身軍官,往往以“無天組”蔑稱非陸大出身軍官,因為他們沒有此“菊花與星”畢業生徽章,造成了一些軍官對立現象,所以於昭和11年就禁止在軍服佩帶陸大畢業徽章。

課程設定

陸軍大學校的課程分“普通學”和“軍事學”兩類。普通學包括“交通、歷史、數學、統計、國際公法、法律、外語”,其中外語分為“英語、法語、德語、俄語、漢語”,共608課時。軍事學分為“學科”和“術科”兩種,學科包括“馬學、衛生、會計、兵器、建築、參謀學要務、戰史、戰術、海戰術、地形、沙盤、要塞戰術”,共1796課時。術科包括“馬術、參觀、野外測量、現地戰術、參謀演習拉練、戰史旅行、基層勤務、秋季演習、參加特別大演習”,不算馬術共304天,馬術806課時。

中國學生

1.王俊(1894-1976),原國民黨陸軍中將、軍事理論家、教育家。派名欽寵,號榮切,字達天。澄邁縣文儒鎮排坡園村人,1923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畢業。歷任黃埔軍校少校地形教官,軍校教導團第三營營長,黨軍第一旅參謀長,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第一師副師長、師長。 1931年任國民黨陸軍步兵學校第一任校長,蔣介石親自任校長後,他改任教育長。1935年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陸軍中將。“八·一三”淞瀘抗戰前夕,他代表國民政府中央赴瀘與日軍談判。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一部次長、第12集團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國民政府軍訓部次長。廣州淪陷後,他誓要與日寇血戰到底,在粵北組織抗戰,堅持阻住日軍北上,指揮取得了二次粵北大捷。王俊將軍的名聲日隆,與楊傑蔣百里並稱為“三大軍事理論家”。1946年任立法院委員。1949年去台灣,仍任立法院委員。

1945年9月9日侵華日軍在南京中國簽署投降書時,王俊擔任日方代表引導官。資料記載,當日早晨,在中國陸軍中將王俊的引導下,岡村寧次領著陸軍少將今井武夫等6名投降代表進入會場,向中國政府軍政代表何應欽提交投降書。

2.王樹常(1885-1960) 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奉天(今遼寧遼中人,生於 1885年9月11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8期步科、日本陸軍大學第1期畢業。1911年回國,任南京參謀本部第二局一等科員,1917年再入日本陸軍大學學習,1919年任北京政府參謀本部第4局4科上校科長,1920年任奉軍第27師參謀長,1921年任鎮威軍司令部參謀長,同年5月任黑龍江督軍公署少將參謀長兼步兵22旅旅長,8月兼任黑龍江省陸軍訓練處處長,1925年10月任奉天督軍公署總參議,1926年任黑龍江督軍公署參謀長兼第16軍軍長,1927年1月任北京政府陸軍部次長,6月任張學良安國軍第3方面軍團第10軍軍長,1928年任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軍令廳廳長,同年12月任遼寧省政府委員,1929年任國民政府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東北防俄軍第1軍軍長,1930年9月任河北省政府主席,鏇任東北陸軍第2軍軍長,入關調停中原大戰,1932年8月任天津衛戍司令部司令,併兼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1935年8月任軍事參議院中將副院長,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拒絕接任張學良職務,1937年1月任甘肅綏靖公署主任,4月任豫皖綏靖公署主任,未就職,6月加上將銜,抗戰爆發後辭去軍事參議院副院長職務,閒居香港、北平,1944年3月任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1949年1月在北平迎接解放。後任國家水利部參事,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團結委員。1960年4月8日在北京病逝。

3.熊式輝(1893-1974),字天翼,江西省安義縣人,1911年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時值辛亥革命發生,他一腔熱血傾慕革命立志推翻滿清,即參加革命軍,同時加入同盟會。1913年入陸軍第一預備學校,鏇升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1915年畢業保定軍校第二期,任李烈鈞部滇軍方聲濤第四師第三十八團團附,北伐贛軍司令部副官長。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陸軍大學學習。1924年畢業返粵,歷任廣州滇軍幹部學校教育長,獨立第一師賴世璜部黨代表。該師鏇擴編為第十四軍,仍任軍黨代表,併兼第一師師長。1927年冬,部隊改編為第十三軍,任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併兼江西省政府委員。1928年調任第五師師長,淞滬警備司令。1930年任江浙皖三省“剿匪”總指揮。1931年出任南昌行營參謀長,同年十二月,任江西省政府主席。1933年五月兼南昌行營辦公廳主任。1935年十一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1937年抗戰軍興,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主持贛政長達10年,是國民黨內新政學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42年起歷任國防部最高委員會委員,鏇出任駐美軍軍事代表團團。1943年轉任國民黨中央設計局局長。1945年五月,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六月,隨行政院長宋子文莫斯科參加中蘇談判。八月,日本投降,歸國。九月,任東北行營(後改行轅)主任及行營政治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東北接收及對蘇談判,杜聿明任東北保全司令協助熊式輝接收東北。1947年二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八月,免東北行轅主任職,改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9年國民黨大陸兵敗時,新華社發布了43名國民黨戰犯的名單,其位排名第18。後寓居香港、主持《海角鐘聲》詩社,並在泰國曼谷經營紡織廠。1954年張群授蔣介石的意思由台灣寫信來,要熊式輝去台灣,到台灣後居住在台中,安享晚年,不再過問政治。1974年六月二十一日病逝於台中,終年八十一歲。

日本學生

南次郎

南次郎(陸大17期))。明治33年12月15日入學,明治36年11月28日畢業。陸軍大將,關東軍司令兼駐偽“滿洲國”大使、陸軍大臣、朝鮮總督。“滿蒙強硬論”的鼓吹者。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4年因病獲假釋。死於1955年12月5日。

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陸大18期)。明治34年10月入學,明治37年2月9日(日俄戰爭)停校,明治39年3月20日復校,明治39年11月28日畢業,軍刀組。陸軍大將,華北派遣軍司令、台灣軍司令官、中支那方面軍司令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8年12月23日執行。

荒木貞夫

荒木貞夫(陸大19期)。明治35年8月9日入學,明治37年2月9日(日俄戰爭)停校,明治39年3月20日復校,明治40年11月30日畢業,軍刀組首名。陸軍大將,教育總監部本部長、陸軍大臣、文部大臣。公開支持九一八事變中的關東軍行動,呼籲日本退出國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死於1966年11月2日。

畑俊六

畑俊六(陸大22期)。明治40年12月10日入學,明治43年11月29日畢業,軍刀組首名。陸軍大將、元帥,關東軍司令官、侵華日軍總司令、第2總軍司令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死於1962年5月10日。

小磯國昭

小磯國昭(陸大22期)。明治40年12月10日入學,明治43年11月29日畢業。陸軍大將,朝鮮軍司令官、內閣總理大臣。九一八事變的參與者,主張“一擊媾和論”,“一億總玉碎”的本土決戰責任者,主張強硬論,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0年11月3日服刑期間病死。

梅津美治郎

梅津美治郎(陸大23期)。明治41年12月25日入學,明治44年11月29日畢業,軍刀組首名。陸軍大將,陸軍次官、參謀本部最後一任參謀總長。抵制《波茨坦宣言》,幻想和談,主張強硬不投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49年1月8日服刑期間死亡。

土肥原賢二

土肥原賢二(陸大24期)。明治42年12月25日入學,大正元年11月25日畢業。陸軍大將,奉天特務機關長、教育總監、第1總軍司令官。九一八事變的主謀之一,偽“滿洲國”建立的策劃者,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8年12月23日執行。

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陸大27期)。大正元年12月13日入學,大正4年12月11日畢業。陸軍大將,關東軍憲兵司令、陸軍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兼參謀總長、兼軍需大臣、兼交通大臣。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8年12月23日執行。

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陸大28期)。大正2年12月13日入學,大正5年11月25日畢業。陸軍大將,第7方面軍司令官、陸軍大臣。九一八事變的主謀之一,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8年12月23日執行。

木村兵太郎

木村兵太郎(陸大28期)。大正2年12月13日入學,大正5年11月25日畢業。陸軍大將,陸軍次官、緬甸方面軍司令官。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8年12月23日執行。

鈴木貞一

鈴木貞一(陸大29期)。大正3年12月12日入學,大正6年11月27日畢業。陸軍中將,興亞院政務部長、國務大臣兼企畫院總裁。鼓勵與美國開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5年假釋,死於1989年7月15日。

橋本欣五郎

橋本欣五郎(陸大32期)。大正6年12月10日入學,大正9年11月22日畢業。炮兵大佐,參謀本部第二部俄國班班長、野重炮兵第2聯隊長、眾議院議員。多起恐怖事件和未遂政變的主謀,推動戰爭進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5年假釋,死於1957年6月29日。

武藤章

武藤章(陸大32期)。大正6年12月10日入學,大正9年11月22日畢業,軍刀組。陸軍中將,陸軍省軍務局長、第二近衛師團長、第14方面軍參謀長。日中戰爭升級擴大化的鼓吹者和推動者,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1948年12月23日執行。

佐藤賢了

佐藤賢了(陸大37期)。大正11年12月14日入學,大正14年11月27日畢業。陸軍中將,陸軍省軍務局長、第37師團長。倡導主戰論,主張對美開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6年3月假釋,死於1975年2月6日。

白川義則

白川義則(陸大12期)。明治26年11月27日入學,明治27年7月24日(日清戰爭)停校,明治29年2月29日復校,明治31年12月27日畢業。陸軍大將,上海派遣軍司令官。1932年5月26日在虹口公園被反日義士炸傷,不治身亡。

本庄繁

本庄繁(陸大19期)。明治35年8月9日入學,明治37年2月9日(日俄戰爭)停校,明治39年3月20日復校,明治40年11月30日畢業。陸軍大將、關東軍司令官、侍從武官長。甲級戰犯。九一八事變重要指揮者。1945年11月20日自殺。

石原莞爾

石原莞爾(陸大30期)。大正4年11月29日入學,大正7年11月29日畢業。軍刀組第二名。昭和三大參謀之一,陸軍中將,參謀本部第1部長、第16師團長、昭和16年退出現役。死於1949年8月15日。

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陸大35期)。大正9年12月7日入學,大正12年11月29日畢業。軍刀組。陸軍大將(日本陸軍史上最年青的大將),第109師團長。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敗自殺。

影佐禎昭

影佐禎昭(陸大35期)。大正9年12月7日入學,大正12年11月29日畢業。軍刀組。陸軍中將,梅機關長(影佐機關)、第38師團長、南京汪偽政府軍事顧問。死於1948年9月10日

今井武夫

今井武夫(陸大40期)。大正14年12月26日入學、昭和3年12月12日畢業。陸軍少將,支那派遣軍總副參謀長兼中華民國(南京)大使館副武官。死於1982年6月12日。

服部卓四郎

服部卓四郎(陸大42期)。昭和2年12月26日入學,昭和5年11月27日畢業。軍刀組。陸軍大佐,東條英機秘書、大本營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死於1960年4月30日。

辻政信

辻政信(陸大43期)。昭和3年12月24日入學,昭和6年11月28日畢業。軍刀組第三名。著名的“魔鬼參謀”,昭和三大參謀之一。陸軍大佐,關東軍參謀、大本營參謀、第18方面軍參謀、眾議院議員、參議院議員。1961年下落不明。

瀨島龍三

瀨島龍三(陸大51期)。昭和11年12月14日入學,昭和13年12月8日畢業。軍刀組首名。昭和三大參謀之一。陸軍中佐,大本營參謀、關東軍參謀、伊藤忠商社會長,死於2007年9月4日。

侵略源頭

 日本陸軍大學 日本陸軍大學
日本陸軍大學作為明治維新後成立的軍事培訓學校,承載了為日本培養軍事人才歷史使命。但是,它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侵略戰爭做準備。從日俄戰爭到七七事變,陸軍大學的學生逐步成為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中堅力量和“中樞”。日本侵華戰爭其間的許多日方高級將領都由陸軍大學畢業,其中著名的有日本侵華理論家、九一八事變的發動者石原莞爾,“剃刀將軍”、日本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南京大屠殺的製造者松井石根以及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

陸軍大學成立之初就盛行不少侵略理論,如荒尾精的“興亞理論”,可以被算作“大東亞共榮圈”的前身。而從陸軍大學成長起來的軍官則或多或少受到這些理論的影響,成為他們今後為日本對外擴張的動力和理論指導。

陸軍大學在為日本培養一大批現代化的職業軍人的同時,也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推波助瀾。作為軍人,他們在軍事指揮上很多都是精英,但是在思想上,對國家關係的認識上局限性很大,很多人簡單的將國家之間視為弱肉強食的關係或主張由日本領導亞洲諸國反抗歐美的統治。這些理論不僅不夠成熟,而且只是軍國主義分子發動戰爭的遮羞布。

歷代校長

(兼任)兒玉源太郎大佐(1887年10月25日-)
高橋惟則大佐(1889年11月2日-)
大島久直大佐(1890年6月13日-)
塩屋方圀大佐(1892年2月3日-)
(經辦)藤井包聡大佐(1894年8月1日-)
(經辦)塩屋方圀少將(1895年6月24日-)再
(經辦)立見尚文少將(1896年1月28日-)
(經辦)大島久直少將(1896年1月28日-)再
冢本勝嘉大佐(1896年6月10日-)
大島久直少將(1897年4月24日-)再
上田有沢少將(1898年10月1日-)
(經辦)寺內正毅中將(1901年2月18日-)
(代理)藤井茂太大佐(1902年5月5日-)
藤井茂太少將(1902年6月21日-)
井口省吾少將(1906年2月6日-)
大井成元少將(1912年11月27日-)
由比光衛中將(1914年5月11日-)
河合操少將(1915年1月25日-)
淨法寺五郎中將(1917年8月6日-)
宇垣一成少將(1919年4月1日-)
星野莊三郎中將(1921年3月11日-)
田村守衛少將(1922年2月8日-)
和田亀治中將(1923年8月6日-)
渡辺錠太郎中將(1925年5月1日-)
(兼任)金谷范三中將(1926年3月2日-)
林銑十郎中將(1927年3月5日-)
荒木貞夫中將(1928年8月10日-)
多門二郎中將(1929年8月1日-)
牛島貞雄少將(1930年12月22日-)
広瀬猛中將(1933年8月18日-1934年7月17日)
(兼任)杉山元中將(1934年8月1日-)
小畑敏四郎少將(1935年3月18日-)
前田利為少將(1936年8月1日-)
(兼任)今井清中將(1937年8月2日-)
(兼任)多田駿中將(1937年8月14日-)
冢田攻少將(1938年3月5日-)
飯村穣少將(1938年12月10日-)
藤江恵輔中將(1939年10月26日-)
山脅正隆中將(1941年4月10日-)
下村定中將(1941年9月3日-)
岡部直三郎中將(1942年10月8日-)
飯村穣中將(1943年10月29日-)再
(兼任)秦彥三郎中將(1944年3月22日-)
田中靜壱大將(1944年8月3日-)
賀陽宮恆憲王中將(1945年3月9日-9月16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