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灣水隧道

日本東京灣水隧道

東京灣水隧道(Tokyo Bay Aqua Tunnel)其海上部分由三大段組成,全長為15.1公里。船舶航行較多的川崎側海底盾構隧道、水深較淺的木更津側海上橋樑,以及川崎側岸邊浮島的引道部分。為了縮短盾構的掘進距離,於9.9公里隧道段的海上部分中間處築造了川崎人工島。 該公路隧道於1997年開放,大大舒緩了東京圈逐年增長的交通壓力。

概述

東京灣水隧道東京灣水隧道

東京灣水隧道(TokyoBayAquaTunnel)全長為15.1公里。
其海上部分由三大段組成:船舶航行較多的川崎側海底盾構隧道、水深較淺的木更津側海上橋樑,以及川崎側岸邊浮島的引道部分。為了縮短盾構的掘進距離,於9.9公里隧道段的海上部分中間處築造了川崎人工島
該公路隧道於1997年開放,大大舒緩了東京圈逐年增長的交通壓力。最值得一提的是,隧道工程的掘進是在長距離、高水壓的軟弱粘土層中進行的,條件之苛刻也是世界隧道掘進史上所少有的,亦是盾構掘進史上值得稱頌、令同行刮目相看的。

簡介

全長為15.1km的東京灣公路,其海上部分由三大段組成:
一為船舶航行較多的川崎側,長為9.1km的海底盾構隧道;
二為處在水深較淺的木更津側,長為4.4km的海上橋梁;
三為川崎側岸邊浮島的引道部分。

為了縮短盾構的掘進距離,於9.9km隧道段的海上部分的中間處築造了川崎人工島。此人工島的築造,是供隧道盾構向東、西兩個方向推出4台盾構;而在隧道的東端、聯接橋樑的西端處,也築造了木更津人工島。從此島上的沉井中向西推出2台盾構,和由川崎人工島沉井中向東推出的2台盾構在東側的海底地層中對接接合;而從川崎人工島沉井中向西推出的2台盾構,和從浮島部分沉井中向東推出的2台盾構,在西側海底地層中對接接合。整條長度為9.1km的海底隧道建造,是由8台直徑為14.14m的超大型泥水式土壓平衡盾構在海底地層中穿越接通。此類盾構掘進機,長為13.5m、重達3200t,實屬世界上最大級的盾構機械。
隧道行車按每隻盾構為同向雙車道通行,兩來兩去,規劃要求是6車道,也即將來還要增推一條相同規模的隧道。

背景

東京灣水隧道長約9英里(約合14.5公里),其中3英里(約合4.8公里)為海上橋樑,6英里(約合9.7公里)為海底盾構隧道。該隧道開通於1997年。隧道開通後,往來於川畸和木更津兩地的人們每趟行程可以節省大約45分鐘。

意義

東京灣海底隧道的下行線於2009年4月21日在日本貫通。這條橫穿東京灣海底的隧道全長約9.6公里,預計全線將於2009年12月底通車。“東京灣海底隧道”是“東京灣橫斷道路”的主要組成部分。海底隧道建成後,川崎和木更津兩市之間的路程將由原來的100公里縮短到30公里。

隧道工程

隧道工法由於在日本這幾年來一直處於有成功的業績出現,這兩方面的工程內容,是橫貫公路結構物的骰胳組成部分,尤其是海底隧道工程占到整個工程的大部分。而反映在隧道的設計、施工中都體現了隧道工程規模的龐大、施工技術難度的高深。其中提出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技術、新工藝,有的是通過相當規模的試驗、研究,最後套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其施工實施要點:

橫貫東京灣公路的主要特徵
公路名稱:橫貫東京灣的公路

公路命名:409號國有公路
區間:從川崎的浮島至木更津人工島

東京灣水隧道地圖東京灣水隧道地圖

總長:15.1km
設計速度:80km/h
設計荷載:TL—20t和TT—43t
寬度、車道數:3.5m×4車道(每個方向雙車道);將來擴寬為6車道
工程項目:隧道,橋樑及人工島
工程費用:大約11500億日元
施工期限:從1986年財政年度起約10年
計畫交通量:竣工後20年內每天通行64000輛(每天運營通行33000輛)
施工特點:

(1)快速施工;
(2)施工中的各種機械裝備採用自動化裝置;
(3)在高精度的定向控制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相向推進的盾構,實施自動化對接;
(4)管片拼裝作業自動化,管片拼裝作業和內襯澆築砼同步施工。

獨特之處

東京灣水隧道日本東京灣水隧道
在全世界範圍內,橋樑與隧道的結合現象並不奇怪。但是,如果隧道的一部分是建造於人工島上,這種情況就相當罕見。東京灣水隧道就是這樣一個奇特的工程,它的隧道入口就建造於一個人工島上。這個人工島名為“Umi-Hotaru”,翻譯過來意思是“海上熒火蟲”。該人工島最初是隧道中的一個大型休息區,上面有商店、旅館和一個觀景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