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論

《日本文化論》是一部文學類型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日本文化論

該書為“外國文化論叢”中的一本。作者從理論和學術的角度冷靜而客觀地評價了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此書從日本的風土、宗教、神話、“間人主義”、“世間”、卡瓦伊文化和社會發展等角度切入,有新意。作者將最新的日本文化的研究成果介紹給中國的讀者。

作者簡介

楊偉,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同年考入四川外語學院師從黃贏教授研究日本文學,1985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92—1994年在日本法政大學大學院師從文藝評論家勝又浩研究日本現當代文學。曾在日本奈良教育大學和法政大學國際日本學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現為四川外語學院日語系教授,四川外語學院日本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日本現當代文學和中日文化的對比研究。出版有專著《少女漫畫·女作家·日本人》1部,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並出版有譯著13部,其中,大江健三郎的《空翻》曾獲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全國第六屆外國文學優秀圖書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風土與日本文化

第二章 “神佛習合”與日本人宗教意識的多重構造

第三章 日本古代神話與日本文化的“中空結構”

第四章 日本人的集團主義和日本社會的縱向結構

第五章 日本的“家”制度和文化結構

第六章 日本人的“間人主義”

第七章 日本人與“世間”

第八章 日本人與“問”的文化

第九章 日本人與“卡瓦伊”文化

參考書目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風土與日本文化

所謂的文化,與文明不同,乃是根植於這個民族固有的,因而也是原生態的東西中。換言之,就是某個民族自古形成的一定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形態,即便民族的歷史和現實的生活發生天大的變化,它依舊具有一種較為恆定的不變性。儘管文化的構成具有諸多的複合因素,但只要人們生活在某一片土地上,就不可能不受到那片土地所具備的風土特徵的影響。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創造了文化的人與人所置身的自然之間的關係,就不難發現,人的歷史在某種層面上,乃是與包括“內在自然”在內的自然、風土進行交往甚至鬥爭的歷史。而追溯人類的歷史就會發現,越是古老的人類就越是受到自然和風土的制約。正是基於這一原因,我們可以從一個民族的歷史源頭去挖掘到文化最基層的東西。而且,如果人的歷史在其源頭受到自然風土左右的跡象越明顯,那么,當考察某個民族的文化特徵——比如日本文化特徵——的時候,就越是有權利認定,這個民族——比如日本民族,其與日本列島的自然之間所構成的關係,乃是一種極其基本的、甚至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特別是像日本人這種自古居住在日本列島上,被大海與四周隔絕開來的島國民族,自然環境對包括民族性格在內的日本文化的決定作用就更加明顯。

正如日本宗教學家山折哲雄所指出的那樣:“流淌在我們最深層意識里的,乃是從三千米的高空中俯瞰到的日本風土,還有那種風土所孕育的感性和文化。或許那可以說是從繩文人那兒繼承下來的信仰,是萬葉人的宗教世界,抑或並不僅限於宗教的萬葉人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而既然從三千米的高空看下去,那些被森林和山脈所覆蓋、被大海所環繞的風土,至今還濃厚地存在於日本列島上,那么,古代萬葉人的感性和文化,也同樣應該濃厚地流淌在我們的深層意識里。”我們不妨把古代日本人受到環境風土的影響而形成的感受方式和思維方式看做是貫穿在日本民族深層意識里的精神核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