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和歌審美新觀點

《日本古典和歌審美新觀點》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7月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日本古典和歌審美新觀點

《日本古典和歌審美新觀點:以<小倉百人一首>為例》主要內容簡介:古代日本人在吸取中國漢唐文化精髓的同時,創造了符合日語表現習慣的和歌文化,並有數本著名和歌集流傳至今。這些和歌以對愛情、人生、自然的謳歌為主線,反映了古代日本貴族文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自然觀。其中有不少成為千古絕唱,至今存留在人們的心中。

編輯推薦

《日本古典和歌審美新觀點:以<小倉百人一首>為例》:

詩歌能這樣偉大,從而獲得尊貴的地位,全靠它的本質特性。在藝術領域,再沒有別種藝術,像詩歌那樣能無限制地支配著無限制的材料的。不論是內在和外在的現象,詩歌從來沒有不能將它們捉住或者表出的;而且它的工具——就是語言的形式——又是人們所能取得和熟悉的,同時又能夠達到最複雜和精緻的審美的完成。

——摘自[德]格羅塞:《藝術的起源》(蔡慕暉譯,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目錄

前言

一 愛情至上觀的主鏇律

二 情思纏綿的月光之夜

三 永不消散的山水情結

四 回歸夢中追求的原野

五 萬物萌生成長的春夏

六 萬花鏡般的濃重秋色

七 素雅空寂的冬之訴懷

八 來自生命者的靈與感

九 歌里世界的風霜雨雪

十 淺吟輕訴的曼妙花語

十一 沉溺於大自然的底色

十二 獨領千載風騷的歌人

十三 高超繁縟的技巧運用

附1 和歌常用修辭解釋

附2 《小倉百人一首》日語現代語譯

附3 《小倉百人一首》中國詩體試譯

後記

序言

日本古典和歌是一種有著諸多規則、修辭法和表現手法的詩體,在詩歌文學領域中被定位為“定型詩”。古代日本人在吸取中國漢唐文化精髓的同時,創造了符合日語表現習慣的和歌文化,並有數本著名和歌集流傳至今。這些和歌以對愛情、人生、自然的謳歌為主線,反映了古代日本貴族文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自然觀。其中有不少成為千古絕唱,至今存留在人們的心中。

在當今日本,對和歌的研究作為國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熱點方興未艾。在各個大學的文學系中,依然有一大批學者在苦心研讀古代文獻,努力從古人留下的文獻的字裡行間找出有價值的信息,以此作為研究古代和歌的新線索。他們的不懈努力,讓一大批研究古典和歌的研究成果問世,大大地充實了研究的資料庫。但是,古人留下的文獻、資料有限,再想挖掘出新的線索是極不容易的。就一部和歌集而言,早就有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員涉足,在他們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大多是對史實的再吟味、對語法點的再解釋、對歌意的再詮釋。在這種情況下,資料缺乏、起步較晚的中國研究水平趕上日本、獲得超越性研究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當然,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並非無所作為。眾所周知,中國的古代詩歌有著輝煌的歷史,古代詩歌的研究也有著輝煌的業績,中國人研究古詩歌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與審美視角。

後記

日本古代和歌的研究是一項極具魅力的工作。我國日語教學、研究領域中有不少教師和研究人員從事和歌的教學和研究。目前已有幾部和歌集包括《百人一首》的研究書籍問世,還有大量的論文在各種報刊發表。作為同行,我們慶幸有這樣一個好的氛圍和環境,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出版,拋磚引玉,擴大與各位同行的交流,為此項研究作出貢獻。項目組成員為:主編 鐵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學院

編委 潘小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學院

編委 王靜北京科技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編委 施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承擔撰寫工作的人員名字均標在每章節之後,各負文責。

另外,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學院呂文輝老師也參加了本書的部分錄入工作。此書的預研和出版受到北京市重點學科建設資金的資助,一貫支持學術著作出版的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也在編輯出版方面給予鼎力配合,在此一併表示深深的謝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