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火車站

日本京都火車站

日本京都火車站位於新幹線上,是擁有1800萬人口的京阪神(Keihanshin)地區(東京、大阪、神戶)的客流中心。京都每年有4000萬遊客,在上世紀80年代,京都車站已經非常侷促,因此新車站的建設勢在必行。

基本信息

簡介

日本京都火車站日本京都火車站

京都火車站位於新幹線上,是擁有1800萬人口的京阪神(Keihanshin)地區(東京、大阪、神戶)的客流中心。京都每年有4000萬遊客,在上世紀80年代,京都車站已經非常侷促,因此新車站的建設勢在必行。
日本京都火車站是一幢現代化程度高、規模大、綜合功能強、服務門類齊全的建築
京都火車站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火車站,是城市的大型開敞式露天舞台,古城全景的觀賞點, 京都車站是建築師原廣司的代表作,占地3807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37689平方米,地下3層,地上飯店部分 16層,百貨商店部分12層,塔屋1層,高達60米。它實際是一個綜合建築體,包括酒店、百貨、購物中心、電影院、博物館、展覽廳、地區政府辦事處、停車場等。它像一個代表國際城市的主題公園,兼收了外國的設計因素:美國購物中心式的中庭、西方城市的傳統公共空間以及日本的交通中心。
開始籌建時,有人反對,說破壞了京都古長安風格,而且也太浪費,但政府認為不能僅靠幾座寺廟搞現代化。

景觀設計

京都火車站位於新幹線上京都火車站位於新幹線上,是擁有1800萬人口的京阪神(Keihanshin)地區(東京、大阪、神戶)的客流中心。

京都車站大廈設計競標要點是在1990年1月發布的,競標組委會為設計師規定了三大目標:(1)更新公共運輸系統;(2)更好地接待旅客;(3)煥發市區活力。半年後原廣司設計事務所提交的方案中標。初步設計、擴大初步設計於1994年6月完成。工程在1993年12月已部分開工,1995年3月全面開工,1997年7月竣工,同年9月1日,包括飯店、商業設施在內的全部設施開門營業。為京都新車站的設計專門組織了國際競標會,在日本這樣的競標其實是非常少的,整個設計工作持續了約6年半!

環境搭配

京都車站項目的重要性與艱巨性由此可見,這是京都重要的歷史地位與現實需要所決定的。

京都位於日本列島中心的關西地區,面積約為610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公元794年平安京城始建於京都,至1868年遷都到東京為止,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為日本的經濟、文化中心。在京都,傳統文化保護和現代化發展之間的矛盾表現得為最明顯。一方面,京都是日本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1200多年的歷史,有數百間有名的神社、神閣和古寺名剎,擁有日本二成以上的國寶,其中不少是世界文化遺產。京都還是日本的紡織物、陶瓷器、漆器、染織物等傳統工藝品的產地,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稱為“真正的日本”。京都也是“中國化”極深的城市,城市格局仿造唐朝的長安,至今留有遺蹟。市政廳頒布了許多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將有歷史建築的地區定為保護區,這些地區的新建築必須按照嚴格的標準建造,即使老建築的重建也需要得到市政府的許可,住宅區的建築高度不能超過20米,市中心的建築不能超過45米。另一方面,京都是一個有150萬人口的大都市 ,因為三面環山的盆地地形,它的擴張空間極其有限。不像東京和大阪可以填海造地,京都只有拆除舊建築,建造新建築。雖然土地有限但也有大公司落戶京都,為了公司發展需要繼續擴建。

日本京都火車站的景觀設計日本京都火車站的景觀設計

根據常規,新建的京都車站應建設成體量輕巧的古典式,比較討巧。而設計師原廣司卻在這樣一個敏感、充滿矛盾的歷史古都建設了一個大型的現代化建築。它占地3807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37689平方米,地下3層,地上飯店部分16層,百貨商店部分12層,塔屋1層,高達60米。它實際是一個綜合建築體,包括酒店、百貨、購物中心(有古董店、咖啡館和餐廳)、電影院博物館、展覽廳、地區政府辦事處、停車場。如此龐然大物矗立在幾乎沒有高層建築的京都當然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但開始使用後,這樣的批評就相對少了,甚至不少當初激烈反對的人也開始喜歡上這個建築,因為在車站裡面看不到火車,可以盡情享受逛街的樂趣,而且根本感覺不到這是一個車站。不得不佩服設計師駕輕就熟地在時間與空間、虛與實上騰挪翻轉的高超技巧。

關於建築藝術的空間美和實虛空間的關係,計成在《園冶》中論述到:“深奧曲折,通前達後”,“相間得宜,錯縮為妙”,“磚牆留夾,可通不斷之房廊;板壁常空,隱出別壺之天地。亭台影罅,樓閣虛鄰。”錢泳《履園叢話》也說:“數間小築,必便門窗軒豁,曲折得宜。”我國的傳統園林建築,往往通過隔斷、月門、漏窗、花牆等構築物,使景物相互穿插,內外空間溝通,豐富視覺層次。這樣的建築空間,合中有開,實中有虛,即使環境有限,境界卻無限,寓不盡之意於有限的空間之中。

日本的原廣司深解其中之妙。原廣司1964年獲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在東洋大學任助教。1969年,回到東京大學任教。1997年退休,轉為名譽教授。1970年創辦Atelier建築研究所,因其“反射性住居”等一系列住宅設計聞名。他的建築作品形式感很強,在空間構成方面追求富於哲理的實、虛空間效果,常常運用帶有各種象徵寓意的建築符號和設計方法,力求表現現實生活中的“虛象”。在原廣司的早期作品中,他創造了所謂“有孔理論”的概念,試圖通過“開孔”而將“死空間”轉化為富有生氣的“活空間”,並藉助於“反向和反轉”的設計觀念來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空間景象。

設計大膽出新

日本京都火車站的景觀設計日本京都火車站的景觀設計

在車站外觀設計上大膽出新,在空間上為一長條形矩形建築,在時間上突出這是面向21世紀的新建築,與歷史保護建築截然區別;在虛實上灰色的牆體為實、鏡面的窗戶為虛,並採用方體為基本單元,富有節奏與韻律。車站內部別出心裁,透過像峽谷一樣的空洞,仿佛一個時光隧道,連線著千年古都的前身與今世,在這裡,站為實體、空洞為虛體。車站大樓創造了一個直通天空的人造景觀,讓市民聯想到京都自身三面環山、頭頂天空的城市景觀。京都車站像一個代表國際城市的主題公園,兼收了外國的設計因素:美國購物中心式的中庭、西方城市的傳統公共空間以及日本的交通中心。車站的東部有箇中心的空中庭院,非常簡潔明快。空中棧道的“實”反襯出上部的空間的虛;周邊的建築與玻璃色彩淡雅虛化,中間利用空間的高差,結合綠化的深綠色、花卉的紅色做了3個層次的綠化布置,感覺象義大利的台地園,色彩上對比鮮明,質地上虛實相生。車站內部像峽谷一樣的空洞的虛空間的兩端,一邊一個布置了古代雕塑與現代雕塑,它們的空間相距數百米,時間跨越上千年,進行著古與今、近與遠的時空之間的無言對話。

車站的屋頂花園獨具匠心。從數百級的台階拾級而上,遠遠就可以看到二個黃色的亭子,它是屋頂花園的引路標識。屋頂花園的四周由於安全的需要不得不封閉,設計師把它處理成玻璃牆,透過玻璃向南可以看到車站新幹線繁忙的景象,向北可以看到古城安寧的風貌,動靜結合,虛實相宜,時空轉換。通過玻璃牆觀景,好象中國古代園林的借景一般,使不大的屋頂花園空間變大了。屋頂不能做玻璃牆的部分用立體多層的花隔做了垂直綠化。屋頂花園的中部採用素混凝土的花壇,質感樸素,質地利落。燈式設計新穎,顏色鮮艷跳躍與素混凝土成對比,同時它的體量與數量較少,不會影響整體風格。

建築師原廣司在談到京都車站的設計時說: 簡單地說,新京都車站是一個大眾建築,是一種每個人都能讀懂的文化。車站只占總面積的1/20,實際上它是由飯店、百貨、文化設施、停車場及站台這5個部分組成的複合建築, 因而產生了稱之為“地理學的集合廣場”的設計。

京都火車站及其景觀可以引發我們在設計理念上的一些思索:長期以來在歷史文化名城,經常遇到處理保護與建設、古與今、時間與空間等問題,我們強調最多的是協調、服從,即使是創新也一定要從古代、或權威中找出所謂的“元素”。這些理論是行之有效的,無可厚非。但與此同時,我們是否也可以更多地關注現代人、當地使用人的感受,是否應該拿出我們當代景觀在設計手法、材料、技術最新成果與風格,給後人留一點我們的“元素”呢?這其中,只要處理好時空與虛實並不難做到。

周圍環境

植物品種多樣,野草叢生

日本京都火車站的景觀設計日本京都火車站的景觀設計

從京都到東京的公路上,經過郊區和城市,無論從高速公路,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看到處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植物,無論是茂密的森林,還是小道兩旁的植物,物種極其豐富多樣,和諧共生,無處不感覺到自然界生機盎然的活力,哪怕是馬路邊石頭縫裡長出來的一株野草,也得到人類的尊重和呵護。也許是生物多樣化國家戰略法的實施,東京街道的綠化帶,植物品種多樣,野草叢生,就連東京的高尚鬧市區銀座街道,兩旁的電線桿下面也都自然長滿齊膝高的各種野草而不是刻意培育的嬌花,這讓我也改變了對野草的看法。其實野草也是自然界的物種,它理應享有與鮮花一樣的生存權利,而野草本身有它獨特樸實的美,有它的存在自然界才會顯得豐富多樣,在日本,野草和鮮花同樣得到人類的平等愛護,得到同樣的崇拜。

風格特點

原廣司設計的矩形結構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里程碑意義。雖然在外觀設計上別出心裁,但最精妙的地方還是在其內部。設計師將這個16層(包括地下三層)的建築體賦予了各種功能。透過像峽谷一樣的空洞,車站大樓創造了一個直通天空的人造景觀。與京都的城市景觀(三面環山、頭頂天空)一樣,車站的綜合空間布局一下就使人們想起複雜的日本都市風景:垂直結構、交叉網路、空間流動以及比例不一致等。這種國家和城市特徵體現在散步區、大樓梯、廣場、門道等地方。京都車站,就像一個代表國際城市的主題公園,兼收了外國的設計因素:美國購物中心式的中庭、西方城市的傳統公共空間以及日本的交通中心。你在車站裡可以盡情享受逛街的樂趣,而且根本感覺不到這是一個車站,因為你在裡面看不到火車的影子,這一點充分考慮了顧客的需求,這是首要的設計因素。在這裡,顧客不僅是來花錢,更是來體驗空間。原廣司為其設計作了最好的解釋:“簡單地說,新京都車站是一個大眾建築,是一種每個人都能懂的文化。”

設計者

京都新幹線火車站是著名日本建築師原廣司先生設計的

原廣司(Hiroshi Hara ) 1936年出生於日本東北的川崎市(Kawasaki)。 1959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 1961年於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建築碩士學位。 1964年取得日本東京大學數物大學院建築學科博士學位。

評價

日本京都火車站日本京都火車站

京都新幹線火車站高科技的幻覺

與貝聿銘先生設計作品截然不同的京都新幹線火車站是著名日本建築師原廣司先生設計的,是京都的一座新地標建築,它是一座商業的龐然大物,尺度超然,就像一座空中的小城市,漫步在它的空中走廊或者站在通往樓頂花園的扶手電梯上往下看,讓人感到眼花繚亂,建築物內的交通縱橫交錯,空間的跨度很大,的確體驗到一種高科技的幻覺。 

京都新幹線火車站裡面的城市服務功能應有盡有,是一座結合城市交通樞紐的大型商業中心,京都火車站占地3807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237689平方米,地下3層,地面建築高達60米,酒店部分16層,百貨商店部分12層,包括酒店、百貨、購物中心、電影院、博物館、展覽廳、停車場。如此超大型的建築物矗立在京都古城的中央,無論尺度和建築形式都和古都的文化風貌產生了極大的衝突,引起很多京都市民的不同看法。

步入京都火車站,可謂一步一驚心,體驗到日本人在建築上結合工藝的創新達到了極致,尤其是在觀念上的突破。
京都火車站已然不是一個純粹的火車站了,但又是傳統火車站精神的延伸與更新:
——這裡是大型活動的聚會中心;
——這裡是城市的大型開敞式露天舞台;
——這裡是古城全景的觀賞點;
——這裡是城市休閒會友之地;
——這裡還是Shopping Mall和空中城市;
——當然這裡也是火車站和交通樞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