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日本的大型企業,三菱商事與中國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 而作為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在中國的核心企業,就是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 三菱商事的董事會,包括5名公司外部董事,共由20名董事組成,原則上,每月開會1次,決定有關經營的重要事項,對業務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基本信息

日本三菱商事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三菱商事是三菱企業集團的主要企業之一。是日本最大的綜合性貿易商社,1950年成立於日本東京,註冊資金126,608百萬日圓。三菱商事及相關下屬企業從業人員合計約47,370名,年銷售額達112,955百萬美元,以從事國際貿易為主。

1870年,由土佐省政府建立的一家小型船務和貿易公司“九十九商會”選用了一面有三個菱形的旗幟作為它的船隊的標誌。三年後,這家公司的名稱改為“三菱商會”以符合這個顯眼的標記。

1893年,由於《貿易法》的修訂,三菱株式會社(“三菱股份有限公司”)於此成立。它著手在廣泛的領域內樹立信譽,這些領域包括造船、鋼鐵、銀行、採礦、保險和貿易等。1918年,三菱株式會社的貿易部重新改組,成為獨立的“三菱商事會社”(三菱貿易公司)。

從1918年到1945年三菱商事會社隨著日本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使它的業務多樣化。在此期間,這個不斷發展的企業變成了“三菱精神”的搖籃,這種精神態度反映在三條原則上:“企業對社會負有責任”、“誠實”和“以貿易促進國際間的溝通”,這個宗旨直到今日還繼續是三菱商事制定方針的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菱商事會社把它的業務分散給100多個獨立的企業,後來,經過數次合併終於在1954年,成立了三菱商事——綜合商社,也就是今天三菱商事的前身。

三菱商事除了對日本快速的工業經濟成長作出貢獻以外,還擴大了它的國際業務,積極從事海外投資。1989年,以前只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開始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綜合貿易公司(亦即“綜合商社”),經營從茶葉到電訊器材等種類繁多的貨物和服務。公司業務涵蓋貿易和事業投資等多方面,呈多元化形式。公司下設能源、金屬、機械、化學品、生活產業和新機能6個業務部門。但其本質為,著眼於客戶和社會所面臨的需求和潛在商機,制訂業務計畫,並穩定地向客戶提供為實現和推進計畫所需的功能和服務。

多年來通過國內包括總公司在內的 26個辦事處和在海外的106個辦事處以及75家子公司,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項目協作、原料籌措、投資活動以及開發銷售渠道等方面,公司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為客戶提供充足的貨源和詳盡的先期資料。

三菱商事通過自身不斷的改革,尋求完善事業所需的最先進的機能。為此,不僅具備健全的財務結構和高度的風險管理能力,而且始終將人才視為最重要的資產,職員的洞察力,行動力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重視。三菱商事始終誠實地應對客戶的需求,今後仍將不斷努力,爭取贏得客戶更廣泛的讚譽和高度的信任。

三菱商事始終以光明正大,品德高尚為信念,不斷為創造美好的社會而作出貢獻。

自1980年開設北京事務所以來,三菱商事對日中經貿的發展作出了諸多貢獻。目前,在各地事務所、保稅區註冊公司中工作的中國職員400多名,日本派遣職員70多名,出資參與合作的企業達100多家,從事管理工作的幹部50多名。經過不懈努力,公司在2000年度對華貿易額達5966.5億日圓(約合 425.9億元人民幣)。

作為日本的大型企業,三菱商事與中國企業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公司秉承“誠實”這一經營理念,在對華貿易中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在中日貿易中,我公司時刻牢記“企業肩負著對社會的責任”這一經營理念,不斷為社會的繁榮、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如:在中國積極推廣現代化農業、支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活動、資助中國的教育事業。因此,公司領導人曾多次榮幸地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得到高度讚揚。

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

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作為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在中國的當地法人,於1995年以商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名稱被批准設立,於1997年更名為三菱商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並於2004年變更為現名——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

三菱商事株式會社,自1980年在北京設立外國企業常駐中國代表機構以來,一直從事著中國各地的客戶與以日本為代表的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投資活動的聯絡工作,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本地化條件的成熟,終於成立了商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即現在的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

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的總部在上海,在北京投資設立了三菱商事(中國)商業有限公司,此外,在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廣州成立了5個保稅區公司,並投資到其他約20個公司。

“綜合商社”,是日本獨有的企業形態。其經營產品涉及能源、金屬、機械、化工、糧食·食品、資材·纖維等諸多領域,與單純的貿易企業不同,可以說是能夠綜合運用信息產業、金融、物流、流通、諮詢等的複合機能,生生不息地創造嶄新商機的實業公司。

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在世界各地擁有200多個分支機構、超過500家主要所投資企業,高效利用上述龐大的網路開展業務,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並得到了來自各方面同仁的大力支持。所以,通過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不但可以與三菱集團、日本企業,更能與世界各跨國公司進行溝通與合作。

而作為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在中國的核心企業,就是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

在21世紀的嶄新紀元中,中國必將在通往經濟大國的康莊大道上不斷前進。

三菱商事(中國)有限公司,衷心希望在中國各位同仁的理解和支持下,爭取早日發揮綜合商社的複合機能,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三菱商事有關公司治理

三菱商事的公司治理體制

三菱商事的內部控制體制

三菱商事認為不拘任何制度和形式,建立更具實效性的體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承襲監事制度的基礎上,除法定機構及管理體制之外,還通過指定公司外部董事,引進執行董事及顧問委員會制度,努力改進和加強公司治理體制。

三菱商事的董事會,包括5名公司外部董事,共由20名董事組成,原則上,每月開會1次,決定有關經營的重要事項,對業務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2001年引進了執行董事制度,以便將董事與執行董事的職能和責任進一步明確化,此外,還於2004年,為構建機動性的董事會體制,特將董事的任期由2年縮短為1年,在2005年度的股東大會上,為了董事會運作的機動性,對公司章程進行了修改,使董事會的書面決議成為可能。此外,為了使各位公司外部董事能夠充分發揮公司所期待的作用,特與各位公司外部董事及監事簽訂了限定損害賠償責任的契約。

有關董事會的顧問機構,則於2001年設立了由一部分公司外部董事、公司外部有識之士、董事長及總裁等組成的管理委員會及國際顧問委員會,就本公司的公司治理和國際化等有關重要課題,從公司外部第三者的角度多方給予建議。在2006年4月召開的管理委員會上,就敵對性企業收購的觀點、構建內部控制系統的基本方針、修訂一部分公司章程的議案、執行董事報酬制度的評估等2005年度有關公司治理的重要課題,聽取了各位委員的意見,並將其反映到了董事會審議內容和本年度股東大會的議案中。

有關董事報酬,在引進執行董事制度之後,進一步加強了與業績掛鈎的薪酬體系,從與各位股東價值共有的觀點,作為中長期激勵報酬,開始發行股票期權。

有關監事監督制度,包括3名公司外部監事在內,由5名監事,通過有效利用直屬監事辦公室的職工,出席董事會及其他重要會議,與包括國內外主要分支機構在內的公司內的各個部門進行對話,同時,前往合併經營基礎上的各重要子公司等,進行重點檢查。此外,有關內部審計,則由審計部從全公司的觀點出發,對公司當地法人及各關聯公司進行審計,此外,還在各營業部門分別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在聯合結算範圍內,對所管機構進行審計,並將審計結果定期向董事會匯報。

三菱商事有關公司治理觀念

1、三菱商事,以“三綱領(所期奉公、處事光明、立業貿易)”作為本公司的基本企業理念,以實現中長期的持續發展為目標,不斷加強公司的經營基礎,並且,充分認識到持續加強公司治理與整備內部控制體制同為企業經營中極其重要的課題。

2、三菱商事,基於不拘任何制度和形式,構建具有實效性的公司治理體制最為重要的觀點,實行監事制度,在法定公司機構及管理體制以外,還通過選任外部董事、實行執行董事制度、設定對董事會的顧問委員會等,不斷改進和加強公司治理體制。

3、三菱商事的外部董事,肩負著在董事會正確決策和監督經營的職能,同時,外部監事,又肩負著進一步提高監事體制之中立性和獨立性的、確保公司治理體製得以貫徹執行的重要任務。

三菱商事的內部控制體制

三菱商事,為了確保能夠在遵守法律規章的基礎上,公正地開展業務,組建了如下內部控制系統並開始運作,努力做到持續性的改進和提高。

高效地執行職務

總裁在明示經營基本方針,並確定具體經營目標的同時,在制定經營計畫高效地完成指標過程中,及時把握達標情況。

為了最高效率地完成經營指標,採取靈活的機構編制,實行量才適用。進一步明確組織的指揮命令系統,在完成指標所需範圍內,賦予各組織的長官及所需職工應有的許可權,並要求隨時匯報情況。

守法經營

守法經營,即在執行職務時將遵守法律和依照社會規範採取行動作為首要事項,並且,制定以企業理念為主的公司內部各項規章制度,進而,制定職工行為規範,明確守法經營所需特別留意的事項,以便使公司職工人皆熟知。

為了促進守法經營,特此建立以首席守法經營執行官為統率的公司內部跨部門的體制,並設立內部通報制度,致力於了解問題和信息共享,並通過實施進修等採取預防和糾正措施。

風險管理

有關職務執行中存在的風險,通過對風險類型進行分類,按類分別設定負責部門,規定了風險管理的方針、體系和程式。對於新出現的風險,將迅速指定負責部門進行處理。

對於個別項目,則由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依據全公司的方針和程式,對每一項目從風險和收益兩方面進行充分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再根據規定的審批許可權進行決策。

除了對個別項目分別進行風險管理之外,對於可定量分析的風險,將在充分掌握本公司整體風險狀況的情況下,根據需要進行重新評估,以上述方式進行適當管理。

財務報告

為了確保各財務報表準確、準時地公開,特設立會計負責人,製成符合法律、法令及會計準則的財務報表,經披露委員會進行討論和確認後,再予以公布。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財務報表的可靠性,以適應美國企業改革法的水準為目標,將財務報表編制過程檔案化,再著手進行評價與改進的業務。

信息的管理與保存

對於有關職務執行的信息,由管理負責人根據內容的重要程度,對各信息進行分類後,向使用者做出適當處理的指示,努力做到保證信息安全及高效的事務處理和信息共享。

管理負責人,對於法定保管檔案及公司規定的內部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將在指定期間內予以保管。對於未做規定的信息,由管理負責人決定是否需要保管及保管期間,進行適當保管。

確保合併經營中業務的公正性

對各子公司和關聯公司,分別指定管理負責部門,每年,對各公司的業績和經營效率等量性指標進行管理,並且,對於守法經營和風險管理等質性課題也進行適當管理。

對於各子公司及關聯公司,通過派遣董事、簽訂合併協約、行使決策權等,為促進改善經營提出建議,力爭在合併經營基礎上不斷提升企業價值。

內部審計

各機構,從自我負責的角度出發,對職務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並改進,另外,為了更加客觀地對各機構的職務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並給予恰當的評價,特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進行定期審計。

監事

監事除了出席董事會及重要的經營會議發表意見之外,還通過與各位董事及僱主的交流收集信息並進行調查,各位董事及僱主等則為此提供合作。

在有可能出現損失或重大問題發生時,則由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依照所規定的準則和程式,迅速向監事匯報。

為了進一步提高監事的監督實效性,特設立了輔助監事執行職務的機構,對於職務輔助人員的評價及調動等人事方面,尊重監事的意見等,特別注意確保機構的獨立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