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倚仗水邊

王寂是金代中葉的重要作家,工詩文。 眼約心同,空有靈犀一點通。 王寂善寫情詞,善寫他人故事。

作者簡介

王寂(1128~1194) 金代文學家。字元老。薊州玉田(河北玉田)人。海陵煬王天德三年(1151)進士。歷任太原祁縣令、通州刺史、中都副留守、中都路轉運使等職。卒諡文肅。
王寂是金代中葉的重要作家,工詩文。他生活在金朝的鼎盛時期,詩中有不少閒適情趣。例如:"吾愛吾廬事事幽,此生隨分得優遊。窮冬夜話蒲團暖,長夏朝眼竹簟秋。"(《易足齋》)但是由於他在戶部侍郎任上曾以救災不力貶謫南疆,因而後期也有一些抒發去國懷鄉之思的作品。如:"擢賈之發罪莫數,君恩猶許牧邊州。夢尋薊北山深處,身在淮西天盡頭"(《思歸》)等,就是這種憂思愁緒的生動寫照。元好問曾稱他"專於詩",其"殘夢關河鰲禁月,舊遊燈火馬行春"(《元夕有感》),"五年風雪黃州閏,萬里關河渭水秋"(《留別郭熙民》),都是為人傳誦的佳句。《四庫全書總目》指出:"寂詩境清刻□露,有戛戛獨造之風;古文亦博大疏暢,在大定、明昌間卓然不愧為作者。"他的詩歌和散文對與其同時而稍晚的王若虛、李俊民都有一定影響。
著有《拙軒集》、《鴨江行部志》、《遼東行部志》。《拙軒集》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分為6卷,有光緒間海豐吳氏《九金人集》本。

原文

《日暮倚杖水邊》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翻譯

水國秋風蕭瑟被西風搖落片片黃葉
漂泊在外的我的心緒被撩撥得亂如髮絲
像是屈原在江邊深情吟誦的地方
又像是白居易江邊送別的時候
你們怎么能詆毀中傷我的道義所在
我的這份心思只有那蒼天才知道
蒼白的容顏如今又增添了些許白髮
現在想辭官歸隱已經太遲了

賞析

據《金史·河渠志》載:“(大定)二十六年八月,河決衛州堤,壞其城。上命戶部侍郎王寂、都水少監王汝嘉馳傳措畫備御,而寂視被災之民不為拯救,乃專集眾以網魚取官物為事,民甚怨嫉。上聞而惡之,既而,……黜寂為蔡州防禦使。”救災不力,獲罪黜官,本屬應當,但從作者這首作於貶官蔡州時的詩作中透露出的信息看,其中或有不白之冤,以致詩人如此耿耿於懷,憤憤不平。
首聯點明地點、時令和心緒。蔡州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淮河以北、洪河上游以南的地區,當汴、洛、淮、沔交通孔道,故作者用“水國”代稱之。秋風颯颯,萬物蕭瑟,被秋風輕輕“搖落”的自然是片片黃葉。望著在秋風中迴旋、掙扎、最終還是落地化作塵泥的黃葉,聯想到自己如同黃葉般枯萎飄零的身世和命運,“日暮依杖水”的詩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亂如絲呢?這一聯,出句是因,對句是果;前句寫景,後句抒情,寫景具體,抒情概括,使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被秋風拂動的、鬱結在詩人心底的“羈緒”究竟是什麼。
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積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總爆發,每一聯又單獨表達一層意思。頷聯引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以自況,作者的用意是顯而易見的:正直愛國如屈原,憂民憂時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貶逐黜放的命運,何況自己?不過,自己雖然不像屈原、白居易那樣含冤至深,但他們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懷、堅貞節操,自己也同樣仿佛一二。因此,頸聯就直接怒斥那幫專門羅織罪名、陷己於不義之地的奸佞小人,儘管他們費盡心機,陷害賢良,並且得逞於一時,然而天理自在,道義猶存,鬼神可鑑,蒼天有知。如果說,“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是作者借古人寫出了自已遭受冤屈、謫官異鄉這一事實的話,那么,“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兩句,則是作者對這一既成事實的不滿、憤恨情緒的直接流露,其中既包含了對陷入於罪的小人的輕蔑,也表達了對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但現實終歸是嚴酷的,尾聯即明白無遺地坦露了作者在奸佞當道、君主寡恩、伸冤無望、前途渺茫的事實面前暗悔當初的低沉心緒。自古官場皆為是非紛爭之地,有人飛黃騰達,有人含冤受屈,若要解除這些煩惱,辭官歸隱、寄情山水不失為一條出路。然而如今的作者宦海沉浮,幾經折磨,“蒼顏華發”,垂垂老矣。經歷了這樣身心俱瘁的痛苦後,即使是辭官歸隱,作者也嫌太晚太遲,何況獲罪之人,羈絆在身,並無辭官之自由呢?作者更深一層地寫出了自己貶官失意後的懊悔心情,同頷聯,頸聯相比,雖然顯得壓抑沉悶,令人有遲暮之感,但同時也能激起人們對身陷不幸且又衰老憔悴如此的作者更多的同情。
從詩題來看,西下的夕陽映照著波光鱗鱗的水面,作者倚杖佇立水邊,映入眼帘的景色當遠遠不止“水國西風小搖落”這一句所能概括。然而作者卻無心觀景,除了這一句外,全詩幾乎沒有接觸到任何其實就在他眼前的具體景物,由此可知,充塞在他心底的“羈緒”該有多么複雜,多么深沉,以致稍微被外物觸動,便同決堤的江河般一泄而出,滔滔不絕。

高考題

(2008年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發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⑴此詩頷聯以 和 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並簡要賞析首聯在寫法上的特點。(4分) 
【參考答案】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內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宦海浮沉的厭倦。
特點:①觸景生情,以蕭瑟淒清之景引發詩人的紛亂愁思;②以“羈緒”領起全篇。

爭議

金代文學家中較為人熟知的有蔡松年父子、王若虛和元好問,08年浙江高考古代詩歌鑑賞題“引入”的王寂,確實讓備考老師們著實“陌生化”了一下。筆者在杭州師範大學師從樊維綱先生研讀唐詩宋詞時,單記得有篇發表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論文梳理過王寂的履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說脫脫們編的《金史》沒有王寂的傳記材料,蒙古人似乎很鄙薄王寂的人品。元人修的《遼史》、《宋史》和《金史》中,據說《金史》修得最好、最為用心。但關於王寂的史料,我們只能從元好問的《中州集》里找。王寂生活在金朝中期,官一直做到戶部侍郎、代理禮部尚書;文名也很響,被譽為金代中期最重要的詩人、詞人。何以不入《金史》?關鍵他是金代漢族文人中比較適應女真族統治的那類人的代表,換句話說他跟清初的安徽人張英父子差不多,很“識乖”。不僅沒了同時代人蔡松年父子的“故國之思”,甚至“屁股指揮腦袋”地稱與宋朝交界的準河一帶為“天邊”。王寂不為蒙古人所重,倒蒙08年浙江省語文高考卷命題者的青睞,也算是時代進步的一種跡像吧!
拿來檢測考生閱讀古代詩歌能力的這首《日暮倚杖水邊》,是首很平庸的七言律詩,在王寂的詩作里並不出色,更不要說在整個中國古代詩作里了。寫詩的那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王寂59歲,他犯了救災不力的錯誤。黃河衛州段決堤了,中國歷史上可以排名前十的好皇帝金世宗派王寂去救災。王寂到了衛州,不先去救老百姓,反先去搶救國家財產,結果惹惱了百姓和皇帝,當年十月,被貶蔡州,做了蔡州防禦使。他覺得很冤,在這首詩里大肆宣洩自己的這點不健康情緒——詩里謂之“羈緒”。
頷聯中拿屈原、白居易自況,是極不恰當的。屈原是持不同政見,遭遇昏君楚頃襄王而被流放;白居易是越級上疏,僭越言事而遭貶。兩人境況較王要悽慘。王以屈原自況,是在誣衊金世宗是昏君;以白居易自比,則是怙惡不悛,不思悔改。可惜命題者告訴考生的是此詩“用典精當”,委實屬有目無珠。
至於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提供的“參考答案”對“羈緒”的具體內容的解說,則多達五個小點,依次為: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宦海浮沉的厭倦。牽強附會的“苦心”,純粹出於自愚和愚人。
採桑子
王寂
十年塵土湖州夢,依舊相逢。
眼約心同,空有靈犀一點通
尋春自恨來何暮,春事成空。
懊惱東風,綠盡疏陰落盡紅。
王寂善寫情詞,善寫他人故事。這首採桑子即隱括杜牧故事而成。據載:唐文宗大和末年,詩人杜牧客游湖州,遇一少女,十餘歲,天姿國色,因與其母相約,謂當求守此郡,屆時迎娶此女,待十年不來,乃聽其另嫁。遂筆於紙,盟而後別。後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然其所約之女嫁已三載,有子二人矣。杜牧惆悵之餘,贈詩以別,詩曰:“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樹成陰子滿枝。”(高彥休《闕史》引用杜牧詩事)。遣詞用意似有同感。字裡行間既述說杜牧往事,又寄託了自身無限情感。這首詞寫久別(十年)重逢,不見些許歡歡,而是一種痛苦傷懷之情。
上片,“十年塵土湖州夢,依舊相逢”“湖州夢”似仿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之句。作者把“一覺”換成“塵土”更顯含蓄朦朧。回首十年人生路,重返湖州,但見塵土滿衣襟,難喜相逢。“眼約心同,空有靈犀一點通。”後一句中化用李商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而詞意頓改。李詩言雖相隔兩地,但情感相通,此則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親相愛,一個“空”字表達了多少惆悵,多少怨恨。一種沉重的失落感,命運乖桀,陰差陽錯,無可奈何之情頓上心頭。
下片“尋春自恨來何暮,春事成空。”感慨命運無情,時光空度,只留下一種深深的怨憤。“懊惱東風,綠盡疏陰落盡紅。”直接化用杜牧詩句,更是表達作者對“綠盡疏陰落盡紅”的無奈,只能懊惱東風的無情。
本詞全篇含有杜牧故事,又有杜牧詩意。此詞與杜牧原詩相比,杜牧用絕句,句式整齊,音節瀏亮,表現的意緒略顯輕微,其妙於比興,但只為我們提供一個大的情境。而此詞則用長短句,參差交錯,富有樂感,更顯哀感頑艷,悽惻動人,且情感更深內容更詳,“恨約心同”更為本詞畫龍點睛,神、情、意頓時畢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