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三八線

《日出日落三八線》是由徐京躍所著的一本書籍,於1995年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

出版信息

書名:日出日落三八線
作者:徐京
ISBN:7-80021-813-9
出版社:軍事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5
頁碼:246頁
開本:20cm
裝幀形式:平裝

內容簡介

三八線,朝鮮軍事分界線。位於三八線上的板門店,原來是朝鮮半島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這裡簽訂,從而名揚於世。這裡是朝鮮半島分裂的最具象徵性的地方。本書就是為你回顧幾十年前,中美百萬士兵血戰三八線,在歷史空間留下的深深印跡。

本書目錄

序篇 三八線並非鴻溝 東北亞渴望和平
第一章 李承晚入侵北方 杜魯門出兵朝鮮
第二章 毛澤東抉擇果斷 彭德懷掛帥出兵
第三章 鴨綠江大軍夜渡 清川江旗開得勝
第四章 彭德懷揮師南下 全日成重返平壤
第五章 美國兵敗如山倒 紅星旗飄揚漢城
第六章 李奇微騎虎難下 彭德懷處變不驚
第七章 百萬兵集結朝鮮 三八線雙方對峙
第八章 上甘嶺兩軍鏖戰 秦基偉寸土不讓
第九章 李承晚節外生枝 “卡秋莎”最後發言
第十意 志願軍鷹擊長空 美王牌甘拜下風
第十一章 和平日姍姍來遲 停火夜萬籟俱寂
第十二章 志願軍凱旋迴國 毛澤東心潮澎湃

本書書摘

第三章 鴨綠江大軍夜渡 清川江旗開得勝(節錄)
1950年10月19日,這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
拂曉,北京城還沉浸在夢鄉中,幾輛汽車從寂靜的長安街急駛而過,車輪碾在路面上,發出沙沙的聲音。坐在車內的彭德懷、高崗昏昏欲睡。昨夜,毛澤東、周恩來和他們一起反覆研究入朝作戰的方案,徹夜未眠。汽車到達西郊機場,彭德懷才猛然醒來。
9時,飛機落在瀋陽機場。彭德懷和高崗立即趕到東北軍區司令部。彭德懷鄭重他說:從今天起,我國就開始進入戰爭狀態。這次志願軍入朝作戰,可比遼瀋戰役的規模大得多,任務要艱巨得多。過去我們在國內作戰,物資彈藥主要靠敵人供應,現在是靠我們自己,東北地區是志願軍的後方基地,你們要緊急動員,全力以赴。
當天下午,彭德懷和高崗飛到安東,這時,各部隊正待命出發。彭德懷到了招待所,來不及進屋,就在院子裡向13兵團領導人傳達了在北京研究的作戰方案。
彭德懷匆匆看望了部隊。
這是一個冷風夾雜著細雨的日子。
飄飄蕩蕩的雲霧象厚重的幕布,緊裹著鴨綠江,更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志願軍大軍已經在江北堤岸上集結,此刻,他們格外依戀自己祖國的土地。他們中的許多人不久前還在這片遼闊的國土上用自己粗大的手墾荒,汗水流進了黑色的沃土。一位四川籍士兵說:我們四川啥子都有。人稱天府之國,真是個頂好的地方。一位雲南籍士兵誇耀:我們雲南的冬天和這個朝鮮不一樣,一年四季都是春天。作什麼都便易。一個東北籍士兵說:冷算什麼。俄們那裡煤炭用不完,山上到處是木頭,保險凍不著。來自大行山的士兵懷念自己家鄉的柿子。山東籍的士兵誇獎“二十個繭繅一兩絲”的山蠶。祖國的一切都使士兵產生一種親切、溫暖的感覺,忍不住地心裡默念著:
“再見吧,親愛的祖國!祝福你的兒子們旗開得勝吧!”
士兵們看到清清的江水,便摘下搪瓷茶杯,順手舀了一碗,先嘗了一口,江水甘甜而清涼,沁人肺腑,接著便一仰頭,貪婪地一口氣全灌下去。這是祖國的水呵!
一些士兵忙忙碌碌地拉起橫幅標語。不少部隊就地開了動員大會,有位士兵站在江邊寫了一首詩:
美帝好比一把火,燒了朝鮮燒中國;
中國鄰居快救火,救朝鮮就是救中國。
這首詩形象他說明了抗美援朝和保家衛國的關係。
不少士兵的決心書都寫著“保衛和平,保衛國家,就是保衛家鄉”和“打敗美帝野心狼”等豪言壯語。一名連隊的初級軍官麻扶搖聽了心情很激動,也在本子上寫了“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特別是原準備回家結婚的士兵和幾名新婚不久就參軍的東北籍士兵,都決心“援朝勝利再回家”。這些普通士兵的情懷,使他腦海里現出了“中華好兒女”幾個大字。他把這些內容寫成了一份詩歌形式的《決心書》,在出國作戰誓師大會上宣讀:
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
杭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新華社記者陳伯堅正在集結的部隊採訪,熱情肯定了這首詩,並建議把“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以表現英雄氣概;把“中華好兒女”改為“中國好兒女”,以增強讀音脆度。他將這首詩引用在他的戰地通訊《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位戰士的談話》,作曲家周巍峙從報上摘出這首詩,譜上了曲子,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打敗美帝野心狼》,當月30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這首歌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彭德懷非常喜歡這首歌。
東北的夜幕降臨得格外早,不到17時,已看不見燈光,看不見閒雜的行人。
19日17時半開始,部隊開始過江,隊伍像一股鐵流似地湧上鴨綠江大橋。在這和祖國告別的時刻,士兵們都士氣高昂、精神百倍。祖國慢慢地在他們背後了。
橋下,江水緩緩地流著。陰沉沉的天空中,只有陣陣入冬的寒風輕輕襲來,掠過江面。此刻,從司令員到士兵,每個人都心潮起伏。有的士兵在數著這座橋有多少步長,——中國到朝鮮不過1500步的距離。
從這一夜起,志願軍4個軍和3個炮兵師,分3路先後渡江。第40軍由安東過江,第39軍從安東、長甸河口過江,第42、38軍由輯安渡江。第50、60軍也隨後過江。
部隊都是在黃昏開始渡江,拂曉停止。
一連幾天,部隊源源不斷地往上擁,如潮水般瀉出去,鴨綠江沸騰了。但是,敵人卻一無所知。
這一天,毛澤東發電報給中南局、華東局、西南局、西北局負責人,告知:
“為了保衛中國,支援朝鮮,志願軍決於本日出動。先在朝鮮北部尚未喪失的一部分地方站穩腳,尋機打些運動戰,支持朝鮮人民繼續奮鬥。在目前幾個月內,只做不說,不將此事在報紙上做任何公開宣傳,僅使黨內高級領導幹部知道此事,以便在工作布置上有所準備,此點請各中央局加以注意。”
毛澤東還批准了彭德懷提出的關於志願軍出國作戰前後的宣傳報導問題:
“在戰鬥打響之前,應絕對保密。打響之後,新華社在報導和廣播方面也應注意分寸。要設法轉移敵人的視線,使其產生判斷上的錯覺,以便我軍各路部隊迅速隱蔽過江投入戰鬥,取得戰鬥的主動權和有利戰機,力爭初戰的勝利,以提高士氣,穩定人心,扭轉被動局面。”
這天傍晚,大部隊出發之前,彭德懷在鴨綠江邊與前來送行的高崗等領導人匆匆握手告別。他仍然身著從西安穿來的舊粗呢子黃軍裝,率先跨過鴨綠江。
汽車進入朝鮮國土,彭德懷猛然招呼停車,將頭伸出車外默默地向大橋北方瞭望片刻。那邊朦朧的村莊,飄蕩著縷縷的炊煙,連綿的群山上,點綴著蒼鬱的松林。他是想再望一眼祖國的大好河山呢,還是望一眼這隨時可能遭敵機炸毀的鴨綠江鐵橋呢?或是瞭望隨後渡江的志願軍先頭部隊呢?他沒說一句話,即命令司機“開車”!
汽車在雨雪中抵達朝鮮的邊境城市新義州,市區一片黑暗,沒有行人。汽車停在一條十字路口。這時得知:今天敵人占了平壤,現在金日成已撤離德川。彭德懷立即把五萬分之一的朝鮮地圖鋪在地上,拿過蠟燭來仔細查看。根據朝鮮人民軍的現狀和敵人進攻的速度,他估計志願軍過江後,難以搶占平壤到元山的原定的防線,可能要在德川、寧元線以北和敵人打一場遭遇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