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陽

旌陽,鎮名,旌德縣治所在地。建於763年,原為城坊,民國初設鎮。元大德年問,著名農學家王偵曾任施德縣尹,他總結施德縣農業生產的經驗,結合自己考察各地農業的情況,在旌陽寫下聞名於世的《農書》和世界上最早關於木活字印刷的文獻《造活字印書法》。

概況

旌陽
鎮名,旌德縣治所在地。建於763年,原為城坊,民國初設鎮。整座古鎮倚山跨水,白沙、徽水二河自東、南方來、穿鎮而過,匯於鎮北.繼而曲折北流,勢若銀綢。旌城南連梓岫,西倚棲真,北障柳山,東望石鳧,群巒環繞,雙水中流,鎮中徽水河。1984年新建的漣陽橋橫貫東西,雄跨上游,依次而下為淳源、駕虹、黃濟三座古橋遙相呼應,素謂"三橋鎖翠"。旌陽橋畔建有小遊園,涼亭、水樹、葡萄架,是人們休慈的場所。建於1522年的文閶塔聳立於城中心,孔廟建築大成殿依然完好。鎮內古街從南門直通北門,長不足1公里,寬不過2一3米。街道兩旁鋪面狹窄,店旗相觸。麻石街面坑坑窪窪,長年累月被獨輪車碾磨,一條凹槽順街蜿蜒,頗具皖南山區明清小鎮的古樸風貌。元大德年問,著名農學家王偵曾任施德縣尹,他總結施德縣農業生產的經驗,結合自己考察各地農業的情況,在旌陽寫下聞名於世的《農書》和世界上最早關於木活字印刷的文獻《造活字印書法》。

相關條目

排嶺 松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