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電極制粉法

旋轉電極制粉法

旋轉電極制粉法(rotating electrode com-minuting process) 以金屬或合金製成自耗電極,其端面受電弧加熱而熔融為液體,通過電極高速旋轉的離心力將液體拋出並粉碎為細小液滴,繼之冷凝為粉末的制粉方法。這種制粉方法於1974年首先由美國核金屬公司開發成功,其工作原理示於圖。

特性

它在熔融和霧化金屬過程中完全避免了造渣和與耐火材料接觸,消除了非金屬夾雜物污染源,可生產高潔淨度的粉末。典型的旋轉電極制粉設備是由一個直徑達2m多的箱體組成,旋轉自耗電極通過動密封軸承裝入其中,電極長軸水平地處於箱體中心線位置,電極旋轉速度高達15000~25000r/min。為了避免鎢污染,可在鎢電極處改用等離子炬,稱為等離子旋轉電極霧化制粉法(PREP);改用電子束熔融自耗電極,稱為電子束旋轉盤霧化制粉法(EBRD)。箱體內的保護氣氛可選用惰性氣體,最好是氦氣。因為它的熱導率最高,幾乎是氬氣的10倍。它既能提高冷卻速度,又可改善電弧特性。

旋轉電極法製取的粉末,其粒度分布範圍比較窄(50~500μm),平均粒度可近似地認為與自耗噸極旋轉速度成反比。顆粒形狀非常接近球形,表面光潔,流動性好,可快速充填複雜形狀模中,能保持約65%理論密度的穩定裝填密度。這種粉特別適合用於製造完全密實的近終形複雜形狀零件。旋轉電極法生產的鈦合金(Ti-6A1-4V)和鎳基高溫合金(例如美國牌號INl00和Rene’95)已成功地用於製造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壓氣機轉子和渦輪盤等零部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