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安民

於安民

於安民(1940.2—)別名漁夫,山東淄博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畫院高級畫師,棗莊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棗莊畫院原院長,泰國曼谷中國畫院名譽顧問,新加坡畫院高級名譽院士,日本東京翠清會簽約畫家,山東省政協聯誼書畫院高級畫師,棗莊老年書畫院研究會會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於安民 於安民

1962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美術本科,歷任報社記者、美編,其中作品《這裡靜悄悄》、《礦山風雲》入選第五、六屆全國美展,《詠梅》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04周年”全國美展二等獎,《總理功德千秋如見》、《滿樹石榴開口笑》(中國畫)等作品,榮獲全國獎勵、出版、收藏。贏得了國內外同仁、收藏家的好評。大量作品在“中美民間友誼畫展”、“中日書畫交流展”、“泰國水墨畫交流展”中,受到了高度評價。1993年率棗莊市書畫家代表團出訪日本東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貢獻,其作品發表於《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導》、《中國畫家》、《美術》等,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出國展覽,並被出版、收藏等 。有《於安民畫家》出版。

入選《中國美術年鑑》、《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美術家》、《世界名人錄》等辭書。

於安民藝術年表

1961年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腰斬黃河》3件作品

1965年赴阿爾巴尼亞展出作品《田頭學毛選》

1979年油畫《這裡靜悄悄》參加第五屆全國美展並獲獎

1981年連環畫《黑子》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2年油畫《牛》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1983年油畫《棉區老農學輕騎》在《美術》雜誌發表

1984年油畫《礦山風雲》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

1985年棗莊畫院六位畫家作品聯展在南京展出

1986年《於安民畫展》濟南展出,文化部部長王蒙出席開幕式並接見畫家

1986年作品《風風雨雨》被德國施普羅克赫弗爾市收藏

1988年六件作品參加“全國第二屆城市市花展”並被收藏

1991年《九如圖》參加澳門名家水墨畫展,《澳門日報》專題報導《於安民魚游濠江》

1991年榮獲山東省模範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

於安民主要作品 於安民主要作品

1992年中國畫《牡丹》參加全國當代花鳥畫展榮獲金獎

1993年率團出訪日本東京

1994年中國畫《嶗山觀瀑》參加泰國曼谷國際水墨畫展榮獲金獎

1994年參加全國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並獲一等獎

1997年中國畫《風風雨雨一百年》參加全國迎接香港回歸大展獲優秀獎

1998年中國畫《總理功德千秋如見》入選紀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

1998年作品入選《全國著名畫家精品集》並被中南海收藏

1998年中國畫《甜蜜的事業》入選全國扇面展

1999年中國畫《大千世界一大千》入選紀念張大千誕辰100周年世界華人名家精品展,並被張大千紀念館收藏

1999年中國畫《秋實》入選建國50周年全國著名畫家精品展獲優秀獎

2000年中國畫《萬畝榴園一大觀》參加文化部全國畫院院長新作展

2000年中國畫《魯迅先生》入選紀念魯迅文學院建院50周年書畫展

2001年中國畫《鐵道游擊隊之春》入選新世紀中國山水畫200家作品展

2002年《微山湖揚帆》、《蒲松齡覓句》入展新世紀中國畫400強並獲榮譽金獎

2003年中國畫《風雨之友》入展全國竹文化展

滿枝榴花放清香

——於秀溪

《於安民畫集》序(節選)

安之若素,民心至上。回望40多年的丹青生涯,安民先生的情懷,安民先生的追求,安民先生的生命,都與齊魯大地息息相關。因此,讀著安民先生畫作的時候,我就想,是得天獨厚的齊魯文化滋養著他的藝術生命,而他又以獨具一格的筆墨意趣回報著齊魯大地的養育之恩。於是,他的藝術之根,就深;他的藝術之樹,就綠;他的藝術之花,就艷。他這個人,就覺得活出了滋味。

安民先生於1939年出生在書香世家,而這個世家又恰是在中國文化古城淄博,更重要的是,安民先生把握住了這種幸運的延續。他努力讀書,勤奮的學海里泛舟。1962年,他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美術系,並被分配到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棗莊,為此,便開始了漫長的人生之旅,抑或藝術之路。

安民先生長期從事油畫、國畫、連環畫創作。他勤奮好學,善於思索,中西合璧,廣采博取。他對石濤、“八大”、“揚州八怪”及唐宋諸家流派長期潛心體味,勇於實踐。他游遍名山大川,感悟大自然之鐘靈毓秀、師化自然,滋潤靈性。於是,他的創作源泉,便在心中奔流不息。這是因為,他不僅嫻熟地掌握了繪畫的技巧,更重要的是積累了豐富的生活底蘊。因此,他才能得心應手地描繪出所想描繪的物象。

當安民先生的畫作呈現在我的面前時,經過複雜欣賞,再三比照,我以為他的石榴畫最具光彩。這也許是我的偏愛。這種偏愛,也許更容易直面畫家。畫家說過,他與石榴情有獨鍾。我能想像到,五月榴花紅似火,秋來滿枝情意濃。不說古人徐渭、吳昌碩等大師,且說當今的畫家,像安民先生能把石榴畫到這一地步,我看也堪稱高手了。他的筆墨造勢,淋漓酣暢,蔚然壯觀,大氣磅礴,一下子將觀者引入石榴林中,任憑漫遊,心曠神怡。或情不自禁,摘一枚笑顏開的石榴,把玩品嘗,酸甜自知,別有情趣。其實,此乃畫家的藝術魅力所致。最為稱道的是,畫家筆下的石榴千姿百態,意趣盎然,仿佛都有生命力,互相聚合,互相開懷,共同歡樂,共同幸福,共同吉祥。在我看來,畫面的景象,恰是畫家心境的寫照。

安民先生涉獵許多畫種,或油畫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鳥或連環畫等,幾乎皆有所成。說俗點兒,也曾獲過全國獎項。當然,他也曾任過不少有頭有臉的社會職銜。凡此,恕我簡略。既然是畫家,除去畫作,別的什麼並不重要。當然,其人其畫,其品其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顧欣賞,不求共識。大凡有個性風采的畫家,或者說,一個有相當成就的畫家,他面對今人的不應該是什麼名分,而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與怎樣的作品。誠然,一個畫家有這樣的優勢,則難免有那樣的缺憾。坦誠地說,安民先生的諸多畫作,雖難以類比,但其差異,也不言自明。當然,有的缺憾會跟人一輩子的。我是說,作品有缺憾,不必遺憾;做人有缺憾,才是真的遺憾。

文如其人。畫呢,也如其人。

有怎樣的人品,就有怎樣的畫品。讀安民先生的畫,還是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由此,可以去接近他,讀懂他這個人。

我想是這樣的,這樣欣賞才有意思,並快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