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字

方言字

同一漢字,不同地域的人,讀音往往不同,這就是方言音。反映方言讀音的漢字,就叫方言字。方言字,是用來書面表達漢語方言所使用的漢字。另外,中國方`的形成還有一個更 重要的原因,可以說,從 中國大地有人類以來,就一直處於戰爭的動盪中,每一個 朝代的更替,都會造成另一方的失敗,這些失敗者往往逃跑到一個更為落後、更為偏僻的地區,長期封閉的生活,他們原先的語音也因此停留在原先的狀態,沒有發展,漸漸就與中原地區形成差別,也就又形成了方言。

摘要

方言字,是用來書面表達漢語方言所使用的漢字。當不能用常用漢字或沒有可用漢字表意的時候,使用生僻字或新創造的字。

方言字方言字

形成

中國幅員遼闊,每個 民族發展的速度不一樣,或者接受正統音的時間不一。就形成了語音的差異。

中國自古差不多都建都在 中原,這是 國家的 政治、 經濟、 文化中心,也是語音中心。中原音差不多一直為正統音,其它地區的語音為方音。所以,我國自古就存在方音的差異。這在揚雄的 《方言》里就有清楚的記載和描述。

另外,中國方`的形成還有一個更 重要的原因,可以說,從 中國大地有人類以來,就一直處於戰爭的動盪中,每一個 朝代的更替,都會造成另一方的失敗,這些失敗者往往逃跑到一個更為落後、更為偏僻的地區,長期封閉的生活,他們原先的語音也因此停留在原先的狀態,沒有發展,漸漸就與中原地區形成差別,也就又形成了方言。現在各方言區的語音就是這樣形成的。 然後卻沒有一個方言字的體系。

發展弊端

中國的“語”和“文”脫節,是一大 缺陷。中國的孩童要學會眾多形體各?的印刷 符號,才能夠應付讀寫。兩千多年以前,由於用刀在甲骨和木簡上刻字不便,也為了經濟的使用書寫材料,就要用較少的漢字表達更豐富的信息。而白話文以北方方言的語法辭彙為基礎,兼有古典漢語,其他現代方言和外語的辭彙。

對那些母語不是北方方言的中國人來講,要學會白話文很是困難。因為白話文不是以他們各自的方言為依據。儘管漢語每種方言的使用人數和地理面積,超過歐洲大多數語言的使用人數和地理面積。北方方言以外的所有方言統稱南方方言。沒有一種南方方言曾形成自己的方言文字。

因此,南方方言也稱為“不完全的語言”。在書寫體系上,只好牽就使用以北方話為基礎的白話文。這就是漢語上的“牽南就北”現象。粵語、吳語和閩南語等方言雖然也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漢字,但這些漢字只限於俚語等民間文藝用語的範疇,如民歌、地方戲等。

在漢語發展史上沒有哪種方言能夠產生自己獨立的書寫體系。其原因一是方言文字一直不為公眾接受;二是方言文字在文學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地位。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位中文作家用方言文字進行過創作。不僅文化人,而且普羅大眾也不大使用方言文字。在 廣東話最為普及的今日香港,有文化的人在任何正式一點的場合都不使用廣東話漢字。方言文字只是在學術上受到重視。

發展方式

語言不斷變化,文字相對固定,造方言字也是保護重慶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

因為香港的報紙方言字很多,不懂粵語就看不明白。而在我們內地平時最常說的一些重慶話卻不能準確地寫下來,只能用一些類似的字來替代,但卻失去了口語表達的含義與語氣,為什麼不能自己造字保護傳統方言呢? 於是文墨軒是一個專門探討傳統文化的社團,開始了造字行動。

收集方言考證古書

“第一步就是收集更多重慶方言的表達,我們就到大學城周邊去找一些重慶老人聊天。”聊天過程中,社團的會員們收集了不少重慶特有的方言字和詞。 在此過程中查閱《古代漢語詞典》、 《詞源》、 《蜀籟》等古代漢語、方言資料,按照形聲字、象形文字等規律,並造出了第一批共5個重慶方言文字。

發展意義

網路火星文等文化已經入侵80、90後年輕一代,希望能借造字引起大家對方言文化的關注,也是對火星文的一種對抗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