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鄉

方山鄉

方山鄉位於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北部60公里處的蒲河北岸。東連新集鄉,南接孟南壩鎮,西鄰三岔鎮,北瀕環縣吳城子鄉。屬丘陵溝壑區,山巒起伏,東北高,西南低。農業生產小麥、玉米、高粱、洋芋、糜谷、豆類等。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方山鄉,位於閬中市東北部,距市城55公里;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地處青田縣東南面——甌江之濱,背靠溫州,接壤甌海與瑞安,交通通訊十分便捷,離青田縣城只有20分鐘、溫州50分鐘的路程。

基本信息

方山鄉方山鄉
方山鄉位於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北部60公里處的蒲河北岸。東連新集鄉,南接孟南壩鎮,西鄰三岔鎮,北瀕環縣吳城子鄉。屬丘陵溝壑區,山巒起伏,東北高,西南低。農業生產小麥、玉米、高粱、洋芋、糜谷、豆類等。該詞條為消歧義詞條,介紹的鄉鎮還有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方山鄉,位於閬中市東北部,距市城55公里;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地處青田縣東南面——甌江之濱,背靠溫州,接壤甌海與瑞安,交通通訊十分便捷,離青田縣城只有20分鐘、溫州50分鐘的路程。

鎮原縣方山鄉

方山鄉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方山鄉
基本概況

方山鄉位於甘肅省鎮原縣北部60公里處的蒲河北岸。東連新集鄉,南接孟南壩鎮,西鄰三岔鎮,北瀕環縣吳城子鄉。土地面積198平方公里,耕地7.35萬為畝,轄張大灣村、方莊村、關山村、王灣村、高中山村、金岔村、賈山村、十八峴村、莊岔灣村、蒲河村10個行政村,鄉鎮總戶數2859戶,鄉鎮總人口13842人,鄉鎮從業人員7053人。2005年,方山鄉國內生產總值1832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886萬畝,糧食總產量9248噸,財政總收人178.5萬元,財政支出17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360元。

命名由來

方山,據《鎮原縣誌》 記載 :鎮原、環縣之界,有兩座方形的山,大者為大方山,小才為小方山,以此取名為方山。
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焦山鄉,隸屬新集區,1961年從新集人民公社分離,成立方山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為方山鄉。

自然環境

方山鄉位於鎮原縣西北60公里處的蒲河北岸,屬丘陵溝壑區,山巒起伏,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1456米,蘭宜公路橫穿境內18公里,交通較方便。年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均氣溫10℃,氣候乾燥,溫差較大,冬乾少雪,春早多風,全年無霜期155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4900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16767萬畝。 

基礎設施

方山鄉寬敞整潔的馬路
方山鄉通電的村10個,通郵的村10個,通電話的村1個,通公路的村10個,通自來水的村2個。學校總數14所,在校學生總數2428人,教師總數121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2人,病床8張。
主要產業

方山鄉農業生產小麥、玉米高粱、洋芋、糜谷、豆類等。糧食產量逐年增長。1998年方山鄉糧食總產量24.6萬公斤,人均產量546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元。

黨史紀事

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長征經過方山鄉。

閬中市方山鄉

方山鄉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方山鄉
基本概況

方山鄉位於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東北部,距市城55公里。東鄰蒼溪縣白驛鎮,南接閬中市老觀鎮,西靠蒼溪縣中土鄉元壩鎮,北與蒼溪縣白驛鎮接壤。靠省道“302線”邊沿,鄉轄8個村,65個社,幅員面積31平方公里,總人口10317人,總耕地面積8620畝,人均耕地0.84畝。

歷史沿革

方山鄉治所鋪山埡場,清為鋪山場。據《閬中縣誌》:方山,山頂有平地,山半一家可通山麓。宋朝嚴大猷隱於此,大猷蒼溪人,有方山集四卷,方山由此而得名。方山鄉解放前為老觀鄉和蒼溪縣元壩鄉的一部分,1949年解放,1951年建政為柏山鄉,1955年實行合作化,1958年改為柏山公社,1966年“文革”期間改為雄心公社,1969年恢復為柏山公社,1981年更名為方山公社,1984年改為方山鄉。

地理氣候

方山鄉屬四川盆地中亞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境內溝壑縱橫交錯,山巒起伏迭嶂,處中丘中谷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600米,常年氣溫16.6℃,年均降雨量1030毫米,既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季風氣候顯著、無霜期長的特徵,同時也有春旱、夏洪、伏旱、秋澇、間有風災和雹災的發生。四面環山,具有典型的高山盆地氣候特點。方山水利資源豐富,有大小水利工程300多處,畜水量達500多萬立方米。方山森林茂盛覆蓋率達50%以上。

經濟特徵

方山鄉方山生薑
方山鄉農林牧副業發展較快,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紅苕及各種豆類;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水果、生薑西瓜黃金梨、蔬菜;工副業主要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食品加工、家具製作和各類修理及服務業為主。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幫助農民增收,通過三年的試驗示範,在方山雪洞周圍培育出雪洞白玉春蘿蔔200多畝、產量達到500多噸,投放市場,很受消費者的歡迎,產品質白肉嫩,口感好,單個重量1.4——1.8公斤,不易糠心和抽台,生長時間60天左右,又屬冬季生長,不需治蟲、施肥,又無任何污染,市場前景很好,每年3—5月份都是銷售旺季。方山鄉大力改革農村經濟體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興辦二、三產業,並實行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充分調動了人民民眾的積極性。2007年鄉域GDP216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1763萬元,第二產業產值11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281萬元,人均純收入2930元。

社會事業

方山鄉文教、衛生等事業發展迅速,鄉域內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國小1所,鄉衛生院1所,村醫療室6處;鄉內郵電通訊發展很快,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網路可直通國內外,有線電視接通集鎮各戶、鄉域各村,供電與有線廣播普及到農村各戶;鄉域內交通較為方便,方山鄉8個村,村村通公路,並與毗鄰鄉鎮相連。

青田縣方山鄉

方山鄉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
基本概況

方山鄉地處浙江省青田縣東南面——甌江之濱,背靠溫州,接壤甌海與瑞安,交通通訊十分便捷,離青田縣城只有20分鐘、溫州50分鐘的路程。轄11個行政村,總面積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717畝,林地26055畝,草地15096畝。2006年,戶籍人口945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5004元。方山鄉是著名的“華僑之鄉”、“田鯉之鄉”、“小康之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地”;浙江省級生態示範鄉;省、市級教育強鄉;省級社會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發展思路

方山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生態立鄉,外資活鄉,旅遊富鄉,建設新農村”的發展戰略,以生態建設為主線,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進程,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旅遊資源

方山鄉方山標記田魚石碑
方山四面環山,中間小山丘錯落有致,青田四大盆地之一,11個行政村36個地方,猶如傳說中的36洞天,風景秀麗,或以奇拔,或以幽勝,房舍依山傍水,梯田循坡而辟,民風純樸,文化深厚,阡陌交通,綠意襲人,稻穀飄香,田魚聞名,天然合一,是綠谷田園,休閒勝地,是一卷經鬼斧神工雕琢、“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山水畫。入口處兩山相峙而立,溪水穿越而過,有“天門中斷楚江開”之意、“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古色古香的“桃花源”。立於奇雲山之巔,可鳥瞰溫州繁華和山水,有“水漲奇雲山,潮落江心嶼”之感,是浙西南的“後花園”,是省鄉村旅遊示範點,是自駕游的首選地。

四大特色

華僑之鄉,方山鄉8600多人僑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態之鄉,浙江省生態建設示範鄉鎮,全中國環境優美鄉鎮;田魚之鄉,有1200多年養殖歷史,養殖面積5000多畝,有費孝通題贈的“中國田魚村”,是全球首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地;鄉村旅遊之鄉,以山青水秀之秀麗,以田魚文化之深厚,以民俗文化之豐富,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來品農家味、住農家房。

華僑文化

方山華僑共9000人,分布5大洲,僑居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奧地利德國法國南非等28個國家。方山許多華僑也是僑界的知名人士,季福仁吳瑛等人多次受第三、四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