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抑鬱症

斷網抑鬱症

斷網抑鬱症(Postmodem depression)指無法連線到網路(也就是不能刷微博、微信和QQ)很“長”時間時的鬱悶心情,這裡所謂的很“長”時間,其實可能也就幾分鐘而已。就因為這樣,你沒有胃口吃東西,無心欣賞美景,也不願跟人說話,一心只想找個能幫你上網的WIFI熱點。

簡介

斷網焦慮斷網抑鬱症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泛濫成災,人們出門旅行找住處的時候打聽的第一件事兒是“有沒有WIFI”。拿著手機卻上不了網,這已經是很多人都無法忍受的事情。所以,到了完全沒有網路的地方,平時的“低頭族”們不犯抑鬱症才怪。上網,儼然已經成了一部分網民的每日必修課、開門第八件事。在許多網民心中,如果一天不上網,就等於漏掉信息,可能是重要客戶,可能是重要機會,可能是重要朋友,總之,沒有網路的日子變得焦慮不安。

症狀

媒體調查發現,多數人享受不了斷網的清閒,而是顯得焦躁不安。斷網後,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手機上網“即時播報”。不過因為用戶過多,手機網速過慢,激發了網友的焦慮情緒。儘管線下的生活並沒有太大改變,但大家開始抱怨網遊網購無法正常進行,線上溝通陷於停滯等。

網路早已深入生活,一旦斷網,工作生活的正常秩序被打亂,人們產生焦慮情緒應屬正常反應。尤其在節奏緊張的生活氛圍中,保持處變不驚的淡定,確實需要好好學習。

影響

斷網抑鬱症斷網抑鬱症
對於無網路的焦慮情緒,有可能使年輕一代失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對計算機和對網路的過度依賴,已開始造成人們對知識、閱讀、思考、創新等的漠視和淡忘。

調查顯示,中國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明顯下降。這份由教育部實施的調查訪問了1.5萬名教師和學生。其中,六成教師認為現在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有下降或是明顯下降。對此現象,這位官員分析說,學生過分依賴電腦網路,是造成書寫水平整體滑坡的原因之一。

無獨有偶,美國埃默里大學的英語教授馬克·鮑爾萊在《最愚蠢的一代》一書中寫道: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知識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普及過,一切都在你的滑鼠下,但我們沒有看到年輕人,至少是美國年輕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學生,在歷史知識、公民意識、閱讀成績、國際競爭力方面的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