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斑石鱸

斷斑石鱸

斷斑石鱸(學名:Pomadasys hasta)為石鱸科石鱸屬的魚類,俗名猴鱸、頭鱸。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至朝鮮以及中國南海、台灣海峽、東海南部等海域,屬於近岸底層魚類。其常生活於岩礁海區。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斷斑石鱸是一種近海淺水底棲魚類,個體較大,生長也快,可選做為發展近海增養殖的魚種之一。

基本信息

魚類名稱

斷斑石鱸別名頭鱸猴鱸白鴿星雞魚石鱸。我國產於東海及南海,日本、朝鮮、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也有分布。該魚體稍長,側扁,體長為體高的2.9倍,為頭長的2.8倍。頭中等大,背部稍凹,口端位,微傾斜,體被中等大小薄櫛鱗,背鰭有12鰭棘,14鰭條,中央之缺刻較深。臀鰭小,3鰭棘,7鰭條。尾鰭淺凹形。體背側有由褐色斑組成的三個縱行斑點帶,幼時較明顯,長成後則極不明顯。成體體背部淡青色,腹部銀白色。體側約有8條灰綠色斷斑,各斷斑問隔均勻

相關介紹

斷斑石鱸為暖水性、近岸性中下層魚類,一般個體不大,體長多在10~20厘米之間,大的可達34厘米左右,體重最大2.5~3千克。在近海港灣生活的個體小,外海生活的個體大。繁殖季節約在1~2月份,到內海產卵;4~5月在沿海能捕到小魚。喜棲息在岸礁海區,多分散活動,不集群。以小魚、蝦類及蝦蛄等為食。肉質良好,為珍貴海產優質魚之一,經濟價值高。台灣省對該魚的人工育苗近年已獲成功,並可批量生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