斲

斲,漢字,讀音是zhuó,其意指砍;斫;削、.引申為摧殘﹑傷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讀音

斲
拼音:zhuó
注音:ㄓㄨㄛˊ

部首筆畫、代碼

部首:斤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4
縱橫碼:7012
五筆86:NNGR
五筆98:ANFR
倉頡:RMHML
筆順編號:55155151213312
四角號碼:72121
UniCode:CJK統一漢字U+65B2
BIG5:E5C1
GBK:94DB

基本字義

◎古同“”。

方言集匯

◎ 粵語:doek3
◎ 客家話:寶安腔 dok7 dok8;梅州腔 dok8。

詳細字義

〈動〉
1. 砍;削;斫【chop】采椽不斲。——《韓非子·五蠹》
2. 又如:斲冰(斫冰;擊冰);斲木(砍削木料)
3. 雕琢【carve and polish】
木不成斲。——《禮記·檀弓上》 
木工不斲。——《淮南子·本經》 
取起陰乾,選良時吉日,用高手匠人劉子奇鋜成玉器。——《警世通言》
又斲文石以為槨,金鼎、玉杯、銀尊、珠襦之寶,府庫幾傾其半。——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五回
4. 又如:斲琢(雕琢);斲模(雕琢模擬)。

辭書中的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斤字部】斲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琢。《說文》斫也。從斤從A。《注》徐鉉曰:A器也。斤以斫之,或從畫丮作昣。《書·梓材》旣勤樸斲。《傳》已勞力撲治斲削。又《韻補》葉株遇切。《何晏·景福殿賦》縱橫逾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斲。 又葉竹鹿切。《漢淮南王屛風賦》大匠治之,雕刻削斲。等化器類,庇廕尊屋。

說文解字

斲-小篆
【卷十四】【斤部】斲
斫也。從斤A。昣,斲或從畫從丮。竹角切〖注〗臣鉉等曰:A,器也。斤以斲之。

英文釋義

◎ cut,chop,hack

常見成語

1.斲琱為朴:同“斲雕為樸”。
2.斲雕為樸:亦作“ 斲琱為朴 ”、“斲雕為樸”、“斵雕為朴”。謂去掉雕飾,崇尚質樸。亦謂斲理雕弊之俗,使返質樸。《史記·酷吏列傳》:“ 漢 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 司馬貞 索隱:“ 應劭 云:‘削雕為璞也。’ 晉灼 云:‘凋,弊也。斲理凋弊之俗,使反質樸也。’”《漢書·酷吏傳序》作“斲琱而為朴”。《後漢書·皇后傳序》:“及 光武 中興,斲雕為樸,六宮稱號,唯皇后及貴人。”《梁書·敬帝紀論》:“然不能息末敦本,斵雕為朴,慕名好事,崇尚浮華。”《陳書·宣帝紀》:“斲雕為樸,庶幾可慕,雉頭之服既焚,弋綈之衣方襲,捐撤之制,前自朕躬,草偃風行,冀以變俗。” 章炳麟 《文學說例》:“斲雕為樸,亦尚故訓求是之文而已。”
3.朴斲之材: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膚表或不可以論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 仲尼 似喪家之狗, 公旦 類朴斲之材。”參閱《書·梓材》“既勤樸斲” 孔 傳。
4.破觚斲雕:語出《史記·酷吏列傳》:“ 漢 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後以比喻刪繁雜而從簡易,去浮華而尚質樸。 宋 歐陽修 《賈誼不至公卿論》:“而 文帝 由 代 邸嗣 漢 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斲雕,衣綈履革,務率敦樸,推行恭儉。”
5.郢人斤斲:同“郢匠揮斤”。 唐 劉禹錫 《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郢 人斤斲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

拼音是zhu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