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燃料

新能源燃料

新能源燃料通常指的是以新的技術為基礎,再其之上開發可利用的再生能源,其中包含了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祉的新能源燃料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氫能源

外文名:Hydrogenenergy

類別:二次能源

環保:環保型能源

特點

氫能源汽車氫能源汽車

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脫穎而出。21世紀,我國和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等都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並且目前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和套用領先的國家之一,也被國際公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化的國家。

當今世界開發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石油氣均屬不可再生資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類生存又時刻離不開能源,所以必須尋找新的能源。隨著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儲量日益減少,終有一天這些資源、能源將要枯竭,這就迫切需要尋找一種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儲量豐富的新的含能體能源。氫正是這樣一種在常規能源危機的出現和開發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時,人們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 氫位於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數為1,常溫常壓下為氣態,超低溫高壓下為液態。作為一種理想的新的合能體能源,它具有以下特點:

重量最輕:標準狀態下,密度為 0.0899g/l,-252.7℃時,可成為液體,若將壓力增大到數百個大氣壓,液氫可變為金屬氫。

導熱性最好:比大多數氣體的導熱係數高出10倍。

普遍元色:據估計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 75%,除空氣中含有氫氣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態貯存於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廣泛的物質。據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氫全部提取出來,它所產生的總熱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熱量還大9000倍。

回收利用:利用氫能源的汽車排出的廢物只是水,所以可以再次分解氫,再次回收利用。

理想的發熱值:除核燃料外氫的發熱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為142,351kJ/kg,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

燃燒性能好 :點燃快,與空氣混合時有廣泛的可燃範圍,而且燃點高,燃燒速度快

氫能源系統氫能源系統

無毒:與其他燃料相比氫燃燒時最清潔,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氫外不會產生諸如一氧化

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鉛化物和粉塵顆粒等對環境有害的污染物質,少量的氮化氫經過適當處理也不會污染環境,且燃燒生成的水還可繼續制氫,反覆循環使用。產物水無腐蝕性,對設備無損。

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過燃燒產生熱能,在熱力發動機中產生機械功,又可以作為能源材料用於燃料電池,或轉換成固態氫用作結構材料。

多種形態:以氣態、液態或固態的金屬氫化物出現,能適應貯運及各種套用環境的不同要求。

耗損少:可以取消遠距離高壓輸電,代以遠近距離管道輸氫,安全性相對提高,能源無效損耗減小

利用率高:氫取消了內燃機噪聲源和能源污染隱患,利用率高。

運輸方便:氫可以減輕燃料自重,可以增加運載工具有效載荷,這樣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從全程效益考慮社會總效益優於其他能源。

減少溫室效應:氫取代化石燃料能最大限度地減弱溫室效應

開發與利用

時至今日,氫能的利用已有長足進步。自從1965年美國開始研製液氫發動機以來,相繼研製成功了各種類型的噴氣式和火箭式發動機。美國的太空梭已成功使用液氫做燃料。我國長征2號、3號也使用液氫做燃料。利用液氫代替柴油,用於鐵路機車或一般汽車的研製也十分活躍。氫汽車靠氫燃料、氫燃料電池運行也是溝通電力系統和氫能體系的重要手段。

世界各國正在研究如何能大量而廉價的生產氫。利用太陽能來分解水是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光的作用下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關鍵在於找到一種合適的催化劑。如今世界上有50多個實驗室在進行研究,但至今尚未有重大突破,但它蘊育著廣闊的前景。

隨著太陽能研究和利用的發展,人們已開始利用陽光分解水來製取氫氣。在水中放入催化劑,在陽光照射下,催化劑便能激發光化學反應,把水分解成氫和氧。例如,二氧化鈦和某些含釕的化合物,就是較適用的光水解催化劑。人們預計,一旦當更有效的催化劑問世時,水中取“火”——制氫就成為可能,到那時,人們只要在汽車、飛機等油箱中裝滿水,再加入光水解催化劑,那么,在陽光照射下,水便能不斷地分解出氫,成為發動機的能源。

氫能源與化石能源成本變化曲線氫能源與化石能源成本變化曲線

本世紀70年代,人們用半導體材料鈦酸鍶作光電極,金屬鉑作暗電極,將它們連在一起,然後放入水裡,通過陽光的照射,就在鉑電極上釋放出氫氣,而在鈦酸鍶電極上釋放出氧氣,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光電解水製取氫氣法。

科學家們還發現,一些微生物也能在陽光作用下製取氫。人們利用在光合作用下可以釋放氫的微生物,通過氫化酶誘發電子,把水裡的氫離子結合起來,生成氫氣。前蘇聯的科學家們已在湖沼里發現了這樣的微生物,他們把這種微生物放在適合它生存的特殊器皿里,然後將微生物產生出來的氫氣收集在氫氣瓶里。這種微生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除了能放出氫氣外,還可以用於製藥和生產維生素,以及用它作牧畜和家禽的飼料。人們正在設法培養能高效產氫的這類微生物,以適應開發利用新能源的需要。

引人注意的是,許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也可放出氫氣。例如,許多細菌可在一定條件下放出氫。日本已找到一種叫做“紅鞭毛桿菌”的細菌,就是個制氫的能手。在玻璃器皿內,以澱粉作原料,摻入一些其他營養素製成的培養液就可培養出這種細菌,這時,在玻璃器皿內便會產生出氫氣。這種細菌制氫的效能頗高,每消耗五毫升的澱粉營養液,就可產生出25毫升的氫氣。

美國宇航部門準備把一種光合細菌——紅螺菌帶到太空中去,用它放出的氫氣作為能源供太空飛行器使用。這種細菌的生長與繁殖很快,而且培養方法簡單易行,既可在農副產品廢水廢渣中培養,也可以在乳製品加工廠的垃圾中培育。

對於製取氫氣,有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將來建造一些為電解水製取氫氣的專用核電站。譬如,建造一些人工海島,把核電站建在這些海島上,電解用水和冷卻用水均取自海水。由於海島遠離居民區,所以既安全,又經濟。製取的氫和氧,用鋪設在水下的通氣管道輸入陸地,以便供人們隨時使用。

氫燃料動力飛機氫燃料動力飛機
採用氫燃料電池的德國海軍212A型潛艇採用氫燃料電池的德國海軍212A型潛艇

行業發展

氫能源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人類對氫能源套用自200年前就產生了興趣,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就廣泛開展了氫能源研究。

氫能源氫能源

氫燃料電池技術,一直被認為是利用氫能,解決未來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方案。上海一直是中國氫燃料電池研發和套用的重要基地,包括上汽、上海神力、同濟大學等企業、高校,也一直在從事研發氫燃料電池和氫能車輛。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工業已經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2007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二大汽車市場。與此同時,汽車燃油消耗也達到8000萬噸,約占中國石

油總需求量的1/4。在能源供應日益緊張的今天,發展新能源汽車已迫在眉睫。用氫能作為汽車的燃料無疑是最佳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