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技術中心

新聞技術中心

新聞技術中心 - 是將新聞工作和技術工作融為一體的訊息總匯機構。也就是將新聞編輯、通信、出版和印刷等系列的自動化、智慧型化設備匯集起來,聯合成一個綜合系統,在新聞工作者的操縱下,整體協調地運行和管理,編輯和發布新聞,成為訊息總匯的機構。

新聞技術中心

正文

是將新聞工作和技術工作融為一體的訊息總匯機構。也就是將新聞編輯、通信、出版和印刷等系列的自動化、智慧型化設備匯集起來,聯合成一個綜合系統,在新聞工作者的操縱下,整體協調地運行和管理,編輯和發布新聞,成為訊息總匯的機構。
新聞技術中心以提高新聞的時效和質量為目標,能完成從新聞收集、寫作、編輯到發布的全部工作,能對新聞的采、編、譯、改、審、傳送和發布等主要業務流程進行自動化、電腦化處理, 滿足新聞通信迅速、準確、安全、可靠的要求。
新聞技術中心主要承擔新聞的生產,同時還擔負著新聞工作者的技術培訓及對新技術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便不斷用新技術改進新聞工作。
發展簡史 20世紀30~40年代,收發新聞主要採用無線通信方式(見新聞無線通信)。當時,各大通訊社都配置了電台和收發信報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新聞通訊社又都裝備了大量設備,但並沒有改變編輯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環節。例如,編輯只能從報務員手中取得所收到的電訊稿,編輯好的新聞稿也必須交給報務員才能發出,等於將收發報的報房從電報局改設在鄰近編輯部的地方,僅僅縮短了各部門的地理距離,並沒有形成新聞技術中心。
20世紀 70年代 ,由於微電子和計算機技術的突起,尤其是計算機在新聞通信工作中的套用,為新聞技術裝備的革新和發展創造了條件。最初是“辦公室自動化”的一個分支──“文本編輯”以及計算機通信技術被引入新聞工作中:新聞的采寫和傳送開始省去了人工報務員環節,稿件的編寫和傳送開始離開了硬拷貝,新聞工作者除編寫新聞以外,開始使用高技術裝備傳送新聞。新聞工作和技術工作的這種緊密結合,孕育了新聞技術中心的雛形。70年代後期計算機技術在新聞工作中擴大了套用範圍:計算機代替了相當一部分人工管理和資料檢索,電子照排代替了鉛字印刷,電子暗房代替了人工沖洗新聞圖片的流程,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新聞技術中心。
系統構成 一個完善的新聞技術中心主要包括:①新聞文字稿件編輯處理系統;②新聞圖片稿件編輯處理系統;③新聞資料資料庫;④新聞通信處理系統;⑤通信網路系統;⑥程控交換系統;⑦閉路電視系統;⑧有線廣播系統;⑨無線通信系統 (包括衛星、微波、超短波通信); ⑩電子排版印刷系統;大螢幕要聞快訊顯示系統;調度控制中心。此外,還要設定新聞技術培訓部門、新聞技術開發部門和技術設備維修部門等。
文字編輯處理系統是新聞業務流程中的中心環節,由編輯終端(由微電腦構成)和計算機主機組成。編輯終端是記者、編輯直接操作的機器,通過編輯終端還能在線上檢索有關資料。文字編輯處理系統能處理多種文種新聞稿件的編輯業務,能實現采、編、譯的自動化,實現新聞無紙採訪和編輯。
新聞圖片處理系統由圖片編輯終端和電子暗房組成,主要用於圖片傳真通信和新聞圖片編輯。對採集的新聞圖片進行計算機存貯,經編輯處理加工,然後傳送出去。圖片的編輯處理在圖片編輯終端上進行,它具有多種處理功能,如圖片畫面的剪裁、調整畫面的色調和反差、增刪修改圖片上的文字說明等。編輯加工處理後的圖片進入電子暗房,不需進行傳統的圖片沖洗程式就能傳送出去。
新聞資料資料庫主要由計算機和大容量的磁碟組成,用於存貯常用的新聞資料 (如近期的新聞稿件和各種人物、地名 、組織機構 、重要事件的背景資料等 ),能向采編人員迅速提供他們采編稿件所需要的重要資料。
新聞通信處理系統擔負著新聞電訊稿件 (文字和圖片 )的收集、分發和傳送。通信處理系統由通信處理機組成,它連線著幾十、幾百甚至幾千條各種收、發信電路。所有的文字、圖片等非話音電訊,都通過通信處理系統從外界和國內外分社及其他通訊社收集進來。同時,所有發出去的新聞電訊,也都由此發向國內外用戶,包括國內外報社、通訊社和自己的分社。通信處理系統還承擔著社內稿件的傳送。
程控交換系統由計算機、數字交換網和系統數據、話音通道、接口組成,是新聞通信網路的匯接中心。通過它,網路之間實現了自動轉接,各層次網路實現了互通,大大提高了新聞通信的時效和質量。程控交換系統承擔著電話、長途電話以及報文和數據的自動交換。從外界和國內外分社發來的稿件和電話,通過它自動交換轉接到對方;同時,發出去的稿件和話音通信,通過它自動交換,轉送到用戶。
80年代中期,又發展了計算機專用數據交換系統,能將多台計算機組成高性能的網路,與程控交換系統互相配合組網。程控交換系統用於有話音的業務或與公用電話網有聯繫的網路,有較大的靈活性。而計算機專用數據交換系統則是將專用數據交換設備用於計算機組網,它的交換、傳輸數據的性能和效率高於程控交換系統。
工作流程 新聞技術中心的新聞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如下:
國內外分社和記者通過通信系統和編輯系統與總社的有關編輯部門保持密切的聯繫,及時將信息傳送給總編或有關部門的主編。總編或部門主編則指揮各有關編輯部門、分社或記者的采編活動。分社和記者的稿件經通信系統送給有關編輯,編完的新聞稿件由主編或責任編輯簽發,然後經通信系統發給用戶或送照排系統,由版面編輯處理後,作為新聞稿出版。在編輯過程中,可隨時從資料系統索取有關資料。

新聞技術中心新聞技術中心
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聞技術中心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獲得進展。
①由於採用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等寬頻、高效的通信手段,新聞通信網將迅速發展並提高功能,使總社的編輯部門與國內外分社或記者取得更密切的聯繫,猶如在一個大編輯室中一起工作一樣。
②新聞采編人員所用的設備將具有更高的性能,操作更簡便,尤其是記者攜帶的采編和通信設備更加小巧玲瓏,性能更高。
③新技術的套用主要有:a.增添新聞發布的新手段。傳統的新聞發布手段是通過報紙、電台或印發新聞稿等向公眾發布。以後將會逐步增加向公眾直接發布新聞的手段,使公眾能迅速得到最新的或某個專題的新聞。例如大螢幕新聞快訊顯示系統 ,是在公共場所 ( 如車站、廣場)利用大型顯示螢幕(寬度超過5米,高度超過2米)直接向公眾宣布新聞快訊。又如可視新聞系統,是在普通電視的回掃時間,播放文字新聞,通過配有文字廣播接收器的家用電視接收機,觀眾可以隨時主動收看。b.採用計算機輔助稿件分類處理設備。通訊社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電訊稿,需要及時地分類處理。採用人工處理電訊稿,工作量太大,將來用計算機輔助的分類處理設備能自動將來稿按某一類或某一事件檢出,並自動歸檔存貯。c.新聞計算機輔助翻譯機和自動翻譯機將逐步成熟,成為處理稿件的重要輔助設備。
這些新技術的採用能進一步提高新聞的時效和質量,使新聞技術中心的作用繼續擴展,它的電腦化、自動化程度將達到新的高度。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