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電子計算機中心

報社電子計算機中心

套用日益完備的電子計算機系統,控制報紙生產運行全過程的整體系統。

正文

20世紀80年代,這一系統已經在美、日、聯邦德國等國家開始形成,並在不斷完善中。它是電子計算機系統技術向報紙滲透和報紙迎接新技術挑戰的結果。由報紙采編和照排系統、通信系統、新聞資料存儲檢索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等構成。
計算機采編系統由中央計算機、若干台顯示終端、組版終端以及圖片輸入機等組成。用於收集、存儲、選擇、修改稿件和組成報紙版面,然後通過電子打樣機輸出逼真的大樣供審閱,再用照排機輸出報紙每一版面的底片。采編系統可以和通信線路相連線,也可以和新聞中心的大、中型計算機系統相連線。有的系統直接用新聞中心的大、中型計算機兼作采編,由文字組成的稿件靠顯示終端的鍵盤輸入,或通過通信線路作文字數據傳送。顯示終端由微處理機、鍵盤和顯示器組成,輸入的稿件可在螢幕上顯示,並能作增刪、修改、移動等處理。鍵盤上有一系列功能鍵,編輯修改比較方便。顯示器的鍵盤輸入有大小兩種:大鍵盤一字一鍵;小鍵盤用編碼方法輸入漢字,一個漢字要由幾個鍵組成。
電子計算機采編系統除了處理文字稿件外,還能處理新聞圖片,以便兩者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版面,進行編排、組版和輸出。新聞圖片可以通過通信線路進入系統,也可以使用圖片輸入機輸入。輸入機是一種掃描設備,可以將圖片信息轉換成數位訊號存入計算機內。
計算機采編系統還可以進行稿件的存儲,輸入的稿件可以直接進入采編系統中央計算機的磁碟中,那裡有一個稿件庫,並有相應的軟體,負責稿件的存儲及管理。稿件也可以暫時存在顯示器終端的軟磁碟上。
電子組版機是計算機采編系統中的重要設備,由16位(或32位)微處理機、鍵盤、硬磁碟、軟磁碟和高解析度顯示器組成。有的配有針式打樣機或雷射印表機。為滿足報紙排版多種字型和多種字號的需要,硬磁碟上存有不同字型和字號的字形點陣 (還可以採用軟體變倍的辦法,任意放大或縮小成其他字號的點陣,以縮小硬磁碟的存儲量 )。利用組版終端組成版面的程式是:①以人機對話方式設計報紙版面。把版面輸入組版終端,並在螢幕上顯示版面劃分情況,區分出標題區、文字區和圖片區。②從中央計算機的稿件庫中逐一調出這一版面出現的各篇文章,暫存在組版終端的磁碟上,再把它們分別灌入所確定的位置上,並顯示出版樣,以作必要的修改和調整。③進行圖片的編輯處理。可以進行剪裁、放大或縮小,並可以把幾個圖片中所需要的那部分抽出來拼成一個圖片,最後顯示圖片和文字所構成的完整版面。編輯滿意後,則用電子打樣機輸出逼真的大樣供審閱。電子組版終端取消了第2、3代電子照相排字系統的沖洗、烘乾、條樣、剪貼拼版和整版翻拍等作業,可大大節約材料和時間。
報社電子計算機中心報社電子計算機中心
通信系統可使報社電子計算機中心和遠距離通信線路連線起來,進行文字和圖像信息的傳送和接收。這種通信也可以使用通信衛星。通信衛星的通信量大,傳輸質量高,使用方便,效率也高。20世紀80年代,使用衛星傳送版面有兩種方法:①脫機掃描圖像信息方法。衛星傳送的是一張報紙的圖像信息,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日報》就是用這種辦法向國外傳送版面。②在線上傳送文字代碼方法。衛星傳送的是一張報紙上的全部文字代碼以及指示每個文字的字型、字號和在版面上的位置等有關信息。
報紙資料縮微檢索報紙采編和照排系統的中央計算機一般是微型機或小型機,可以連線多台終端機,也可以是微型機的局部網。新聞資料的存儲和檢索系統則需要高檔小型機或大、中型計算機系統,它的外存儲器磁碟的容量要大,在幾千兆位元組以上。20世紀70年代建立起來的《紐約時報》信息庫就是這類系統。這個系統的磁碟中在線上存儲的一般只是各種報紙資料的目錄和內容提要,資料(包括圖片)的文字則記錄在縮微卡上,一張10×15厘米的縮微卡能記錄上百頁的文字信息。縮微卡是一種脫機存儲方式,可以用人工照相的方法把一頁一頁信息記錄下來,也可以採用計算機輸出的縮微卡記錄設備。它能象照排機一樣,自動把文字和圖像記錄在縮微卡上。80年代以來光碟存儲發展迅速,其記錄密度比縮微卡更高,一片光碟可存儲 600頁信息。光碟存儲是一種在線上檔案存儲,信息的處理及存取比縮微卡方便得多。
辦公室自動化系統是報紙新聞編輯、版面製作、印刷以外的工作,如廣告收集與設計,信息反饋,各種調查分析,數字統計,材料、器材和設備管理,財產資本管理,成本核算以及人事、檔案等方面,全部套用計算機技術,形成系統網路。
報社電子計算機中心繫統的實際套用,是報紙管理的深刻變革。中國將於21世紀逐步達到實用階段。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