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精要

新聞寫作精要

《新聞寫作精要》一書匯集了作者本人豐富的新聞采寫積累和國內外的經典案例,將“學”和“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國內具有前沿性的新聞實務研究成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新聞寫作精要

高鋼在“後記”中寫道:“新聞是一個讓人興奮,讓人激動的職業,今天的中國和明天的中國都需要真正的職業新聞工作者。他們不僅需要了解新聞報導的理念原則,而且需要掌握新聞報導的操作方法。”

高鋼教授在新聞第一線工作達25年,采寫了大量反映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度報導

作者簡介

高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起作為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系學習和研修。曾在《北京日報》、《三月風》雜誌、《工人日報》、《華聲報》等新聞機構從事職業新聞工作25年,采寫了大量反映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的深度報導。50歲時辭去《華聲報》總編輯職務,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

目錄

引言

第一節 新聞寫作的重要性

第二節 怎樣學習新聞寫作

第三節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品質修養

第一章 什麼是新聞

第一節 對新聞的辨識

第二節 怎樣判斷新聞

第三節 了解環境、了解客群、了解媒體

第二章 怎樣獲取新聞寫作的資料

第一節 採訪的準備

第二節 營造與採訪對象的和諧關係

第三節 採訪中的提問

第四節 採訪中的傾聽和觀察

第五節 採訪中的記錄

第三章 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追求真實

第二節 保證準確

第三節 交代來源

第四節 謹慎驗證

第五節 保持公正

第六節 堅守客觀

第七節 力求簡潔

第八節 確保完整

第四章 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 事實至上

第二節 判定主題

第三節 選擇角度

第四節 展現細節

第五節 使用引語

第六節 考察背景

第七節 遣詞造句

第八節 構建段落

第五章 訊息的寫作

第一節 導語的寫作

第二節 主體的寫作

第三節 建立“報導單元”的概念

第四節 事件陛新聞報導與非事件性新聞報導的寫作

第六章 特稿的寫作

第一節 什麼是特稿

第二節 特稿的種類及各類特稿的報導要點

第三節 特稿的結構

第四節 特稿寫作的技術要點

第七章 新聞背景的寫作

第一節 什麼是新聞背景

第二節 新聞背景的作用

第三節 怎樣選擇背景資料

第八章 分類新聞的寫作

第一節 災難新聞的寫作(事故、火災、自然災害)

第二節 科技新聞的寫作

第三節 刑事犯罪新聞的寫作

第四節 司法新聞的寫作

第五節 恐怖攻擊事件新聞的寫作

第六節 體育新聞的寫作

第七節 演說與會議新聞的寫作

第八節 公關新聞的寫作

第九章 連續報導與專題報導的寫作

第一節 連續報導的寫作

第二節 專題報導的寫作

第十章 深度報導的寫作

第一節 深度報導的定義

第二節 深度報導的作用

第三節 深度報導的選題方向與方法提示

第四節 兩種深度報導體裁的寫作

第十一章 廣播新聞的寫作

第一節 廣播新聞的特點

第二節 廣播新聞的寫作原則

第三節 廣播新聞的寫作技術

第十二章 網路新聞的寫作

第一節 網路新聞傳播的特點

第二節 網路新聞傳播過程中客群心理與行為方式的特徵

第三節 怎樣寫作網路新聞

第四節 提高網路新聞傳播影響力的策略建議

第十三章 計算機輔助報導

第一節 收集背景資料:使用搜尋引擎

第二節 掌握網際網路上的專用工具

第三節 掌握專業動態:利用專業論壇

第四節 建造專業報導資料庫

後記

參考書目

書摘插圖

第一章 什麼是新聞

對新聞概念進行理論上的辨析已成為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以至於讓人們對新聞這樣一個大眾化的事物感到困惑甚至是玄虛。

第一節 對新聞的辨識

我們還是先看看歷史上新聞界的人士是如何描述“新聞”的定義的:新聞者,最近時間內所發生,認識一切關係人生興味、實益之事物之現象也。

——邵飄萍《京報》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導。

——陸定一 前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部長

狗咬人不是新聞,因為這太平常了。但是人咬狗是新聞。

——John B.Bogart《紐約太陽報》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能引人興味的事實。

——〔美國〕布萊爾

新聞是最近報導的事情。

——〔美國〕莫特

新聞是到了明天就不如今天有趣的事情。

——安德列·紀德 法國小說家

新聞是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報導。

——約斯特美國報人

新聞是能引起社會上大多數人興趣,但以前從來被注意過的事情。

——charles`A.Dana 《紐約太陽報》

新聞建立在3個w的基礎之上:女人(women),金錢(wampum)和壞事(wrongdoing

——斯坦利·沃克(Stanley Walker) 《紐約先驅論壇報》

新聞實際上是關於現實的歷史……因此,它不僅記錄事件,而且不時地影響事件。新聞是對歷史的記錄,同時也不是有聞必錄

——Thomas Griffith《時代》雜誌

新聞就是報紙上發表的東西。只要你經常注意報紙上刊登的內容,就會比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的定義更好地懂得什麼是新聞。

——傑克·海敦

美國新聞學者麥爾文·門徹(Melvin Mencher)認為,在任何時代,作為大眾傳媒的新聞總是遵循著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新聞是從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脫軌而出的信息,是某種預期的中斷。再次,新聞是一種藉助大眾傳播媒體傳播的信息。考慮到這些特徵和屬性,我對新聞的定義進行這樣的描述:新聞是大眾媒體對於公眾所關注的生存環境發生的最新變化狀態的報導。

第二節 怎樣判斷新聞

人們的生存環境是一個變幻無窮的世界,新的變動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究竟什麼樣的變動具有新聞傳播的價值,這需要新聞記者去識別、去判斷。

準確地判斷新聞價值,是新聞記者寫作新聞的前提,而新聞記者職業經歷所積澱的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就是記者對新聞的敏感。

在實際工作中,新聞從業者們積累了一套判斷新聞價值的行之有效的經驗,他們認為,構成這一價值判斷系統的元素包括時效性、影響力、顯赫度、接近性、衝突性、異常性和人情味。

一、時效性

新聞應該是最新發生的事件。報導的時間距離事件發生的時間越近,這條新聞就越具有新聞價值。這也是為什麼當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時,一家新聞機構往往為了比另一家新聞機構將新聞報導提早發布幾秒鐘而竭盡全力乃至不擇手段的原因。

2004年俄羅斯北奧塞梯發生了恐怖分子在學校劫持上千名人質的事件,全球各大電視台立即將鏡頭對準事發現場,它們都力爭將現場發生的一切在第一時間告訴給公眾。這正是新聞傳播的價值所在,因為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新聞報導的速度同時為新聞傳播者和新聞接受者高度關注。

瀏覽網路新聞媒體新浪網對此次突發事件的報導方式,媒體想儘快將發生的事情告之公眾的渴望清晰可見。

9月5日00:33俄軍解救人質行動結束l0多名特種部隊士兵犧牲

9月4日23:12普京發表告全民書提出反恐三項措施

22:10 快訊:普京將就劫持人質事件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

20:21 組圖:普京看望受傷人質下令全力搜捕恐怖分子

19:41 俄人質事件死亡322人26名綁匪全部被擊斃

18:58 俄人質事件死亡人數升至322人 155人為兒童

15:05 普京下令全力搜捕劫持人質的恐怖分子

14:57 普京視察人質現場稱恐怖分子是想製造民族仇恨

13:07 俄羅斯人質事件基本結束反恐任務仍十分艱巨

11:25 俄羅斯人質事件傷亡慘重被扣人質70%是兒童

05:21 俄學校人質事件中有200多人被打死704人住院

03:15 3名恐怖分子被擒被送往醫院的傷員已達650人

00:52 俄特種部隊正在消滅恐怖分子最後一個火力點

00:16 俄高級官員證實被劫持人質可能是1 200人

00:12 俄聯邦安全局稱有20名綁匪被擊斃l0人是僱傭軍

00:09 150多人在俄人質危機中喪生20名武裝分子被打死

9月3日22:47俄聯邦安全局稱不曾計畫武力解決人質問題

22:17 俄北奧塞梯劫持人質事件基本解決

22:02 快訊:上百具人質遺體被發現約400人被送去搶救

21:13 俄羅斯被武裝分子綁架的人質獲救戰鬥還在繼續

20:54 恐怖分子一路留校內一路向南逃竄一路混入人群

20:11詳訊:俄特種部隊突擊武裝分子 占據學校解救人質

20:03 所有人質已撤離學校250名受傷人質中有180名兒童

19:44 所有人質已被疏散特種部隊搜尋逃跑的l3名綁匪

19:27 快訊:俄軍追捕l3名趁亂逃出學校的武裝分子

19:27 俄特種部隊解救人質至少10人死亡200傷者已送醫院

19:21 武裝分子試圖混在人群中逃出人質至少10死200傷

18:58 快訊:一些學生試圖衝出大樓遭恐怖分子槍擊身亡

18:56 快訊:數名緊急情況部工作人員在解救人質中傷亡

18:52 俄學校不斷傳出劇烈爆炸俄軍直升機空中盤鏇

18:39 俄軍突擊被困學校l58名兒童已被送入醫院

18:20 快訊:5名恐怖分子被擊斃2女“人彈”逃出學校

18:19 俄塔社:俄特種部隊已完全控制學校

18:17 詳訊:俄校被困兒童多數逃生至少5名綁架者被擊斃

18:13 恐怖分子引爆炸彈俄人質現場槍聲大作

第二,新聞是一種信息——人們需要這種信息來對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決定。

麥爾文·門徹是要向人們說明,作為大眾傳播的信息,新聞具有兩個最重要的屬性:其一,新聞應該是反映生活常態的突破或改變的信息。這也就是說,新聞要有反常性、異常性、奇異性。100多年前,美國新聞工作者就用極端的比喻描述過新聞的這一屬性,“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其二,新聞應該為客群的生活行為決策提供信息參考。這句話的意思是,新聞要幫助公眾認識生存環境的變化,從而讓人們獲得制定生活決策的信息基礎。

我們不難看出前後兩者之間的關聯。人們生存環境發生的反常性變化,往往對人們的生存與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與作用。了解這些變化信息,有助於人們維護自身權益並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這也是將新聞信息投入大眾傳播過程的實用價值所在。

儘管眾說紛紜,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新聞至少和這樣幾種特徵或者說屬性有關:

首先,新聞是一種客觀發生的新的變化,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

其次,新聞是一種被公眾所關心的信息;

18:11 俄媒體稱俄軍已完全控制被武裝分子占據的學校

18:02 大約有30名被劫持的學生和教師已經逃出

17:58 部分俄武裝人員進入非法武裝人員占領的大樓

17:49 俄羅斯人質現場戰鬥激烈不斷有人質被救出

17:39 俄軍被迫開始解救人質行動武裝分子向人質開槍

17:24 目擊者稱俄軍士兵沖向被武裝分子占據的學校

17:20 快訊:一群人質從被武裝分子占領的俄學校逃出

17:13 快訊:被武裝分子占領的俄學校傳出爆炸和槍聲

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會議召開時,新華網、人民網都將自已的網路新聞發布平台設立在人民大會堂——兩會會場的所在地,其目的就是為了及時發布有關會議進程的各種訊息,從而以最快的速度向公眾傳遞最新的信息。

美國新聞界人士有這樣的說法:“無論新聞事件多么顯著,與多么知名的人士相關,新聞價值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銳減。”這也就是為什麼無論報紙廣播、電視還是網路媒體,大家都在新聞報導中盡力突出“今天”乃至“據剛剛收到的訊息”這樣的時間概念。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中國與美國進行加入世凋貿易組織的談判期間,中外記者幾個小時內雲集在北京外貿部的大門前等待會談結果;為什麼在朝核問題北京會談期間,記者們會提前幾個小時等候在釣魚台大門口捕捉新聞。

為了提高新聞傳播的時效性,為了最大限度上實現新聞傳播的價值,各類新聞機構正在寫作技術領域以及傳播技術領域不斷進行全新的探索。

二、影響力

事件影響的人越多,就越具有新聞價值。新聞的重要責任,就是要告訴大眾,他們生存環境狀況發生的最新變動會對他們的生活發生什麼樣的影響。

2003年全球媒體關注非典型性肺炎,就是因為一種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病毒正在世界範圍內擴散,形成對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威脅。

新華社記者朱玉有關龍膽泄肝丸的報導在社會上引起重大反響,也是因為這種不用持醫生處方,在任何一個普通藥店都可購買到的中成藥,可導致人的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一個企業的會計貪污雖然是一種職務犯罪,但是如果不是數額特別巨大、情節非常特殊,可能不會構成重要新聞。但是銀行官員或職員的職務犯罪就會成為重要新聞,因為這關係到更為廣大的公眾利益。

“9·11”事件之所以引起新聞界的關注,不僅是因為在人類歷史上這種國際恐怖主義的襲擊方式前所未見和在事件的發生地所造成的震盪與影響,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對抗格局,從而對人類生存的環境發生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的命運將由此受到不同程度與不同方式的影響。新聞事件的影響力說到底是新聞事件對客群切身利益的影響程度,一場洪水災害發生在人口稀少的偏遠山區,我們可能只發一條短訊息,但是2004年9月問發生在四川重慶一帶的水災,由於給這個人口密集地區造成了嚴重損失,因此成為中國各大媒體報導或連續報導的重大新聞。

三、顯赫度

顯赫度是說,事件中的人物與機構越是著名,就越具有新聞價值。一 朱鎔基訪問美國時直面公眾坦言:“我愛中國人民,我也愛美國人民!”國際主流媒體都對此作了報導。這句話如果出自一個普通人之口,也許只是表達了這個人的一種感情傾向,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時任中國總理的朱鎔基說出這句話,意義可就大不一樣了。這不僅讓美國人民看到了中國最高領導層對美國人民的基本情感與態度,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最高領導層的成員懷有的人文主義情懷。這句話似乎含有某種預示,起碼在國際主流媒體看來,這句話與中國處理中美關係的國家立場,中國處理國際問題的政策制定原則都不無關係。

每天都有許多人會停止呼吸,但他們中絕大多數都不會構成新聞。2002年1月,美國總統布希觀看橄欖球比賽的時候,因為吞咽一小塊餅乾發生阻噎而突然昏倒,這就成了引起世界關注的新聞。全球各大媒體立即追蹤報導。

由於很多著名人物和機構所處的社會地位,它們發生的每一點變故都可能對一個國家的運行、一個事業的進程、一個區域的變動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波及公眾的利益與命運。因此,對於諸如微軟面臨的行業壟斷的起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克傑的受賄案,柯林頓的性醜聞等這些著名人物和著名機構參與構成的事件,新聞媒體都會給予極大的關注和充分的報導。

除了知名的人物與機構會增加新聞價值外,著名的建築與物體也會增加新聞的價值。法國戴高樂機場的屋頂坍塌,除了它是一個突發性的災難之外,戴高樂機場的知名度也提高了這一新聞的傳播價值。

阿富汗塔利班組織炸毀了巴米揚大佛石像,全球新聞媒體予以關注。如果他們炸毀的是一尊名不見經傳的佛像,可能不會引起全世界這樣的關注。而被視為人類文化遺產、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的巴米揚大佛遭此劫難,新聞價值就大不相同了。

“9.11”事件之所以震撼全球,與恐怖分子襲擊的建築物的知名度不無關係。位於紐約的世界貿易大廈是美國經濟實力的象徵,而五角大樓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指揮中心。這些知名建築遭受襲擊本身,已經說明了事件的嚴重性。

四、接近性

事件與客群在地理上和感情上越是接近,就越具有新聞價值。

2004年7月28日上午10時4分,山東航空公司一架支線客機在首都機場降落過程中發生意外突然爆胎,首都機場東跑道關閉1個多小時,30多架航班受影響不同程度延誤,另外3架航班備降天津機場。這一事故雖然有驚無險,然而北京地區的媒體還是在顯要位置報導了這一事件。這之中很重要的原囤就是因為這個事情發生在北京。

由於地理環境的接近性,一個地區內所發生的新的變動往往會對這一地區的公眾產生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影響,因此事件發生地的媒體往碣格外關注本地發生的新聞。有的事件發生地與媒體客群的生活地區相距遙遠,但是如果這一事件牽扯到公眾的感情神經,也往往具有極大的新聞傳播價值。

2002年4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機在韓國失事。事件的發生地是在另一個國度,但是,中國媒體對此事件予以極大的關注,很習要的原因就在於,這是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而且是一直保持著讓世界矚目的安全飛行記錄的國航的飛機。

同樣,莫斯科大學的一場火災也成為中國新聞媒體關注的熱點。這不僅因為在這場異國他鄉發生的火災中有中國留學生傷亡,更童要的是中國有很多的父母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俄羅斯的其他高等院校留學,他們需要從這件事情中知道他們的子女在這個國度學習生活的環境中可能隱藏的危險,他們需要知道躲避這些危險的途徑和方法。

新聞價值的接近性,實際上是指新聞事件與公眾利益之間關係的密切都度。這種關係的密切程度越高,新聞價值就越大。

五、衝突性

事件所包含的沖突越是激烈、越是深刻,就越具有新聞價值。

人類生活的這個世界充滿了矛盾,各式各樣的矛盾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衝突。這些衝突構成了人類生存環境變化的主要內容,也是新聞需要反映的主要內容。

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生存的這顆星球上發生的衝突越來越出乎人們的預料,越來越顯示出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深刻影響。戰爭可能是最劇烈的衝突,“9·11”事件讓人們重新思考國際恐怖主義的本質;從“9·11”事件直接引發的美國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局部戰爭則讓人們重新思考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2004年發生的西班牙馬德里火車爆炸案、俄羅斯一天內的兩起空難和最終導致300多人質死亡的北奧塞梯校園綁架人質案等一系列大規模恐怖攻擊事件,更是讓人們重新思考人類生存的這個星球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環境的真實狀況。

除了戰爭之外,經濟競爭、司法案件、刑事犯罪、觀念對抗都是生活中對立的雙方或者是利益對抗的多方之間發生的衝突。

美國新聞界人士說:新聞是展示衝突的銀幕。新聞媒體關注衝突並不是因為衝突可以滿足各界人士的一般具有的好奇心,而是因為衝突是現實生活中各種矛盾發展的激化形態,它更能夠反映環境發生的本質性變化,因此也就更需要被公眾所了解和認識。

六、異常性

事件越是超出常態、越是反常,就越具有新聞價值。

2004年2月5日北京密雲縣在慶祝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大型燈會上,發生了民眾擁擠踩踏重大傷亡事故,37人死亡。本來應該是歡天喜地的節日,1旦是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悲劇。

馬加爵,一個貧困農村的孩子,經過多年努力奮鬥終於考入大學,成為一名任中國社會中被視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在任何人看來他都應該珍惜生活,應該繼續走他的充滿希望的人生之路。但是他卻在兩天之內連續殺害了他的四名大學同學,因此斷送了他本來可以擁有的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包括他自己的生命。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