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毯工藝品進出口公司

基本信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毯工藝品進出口公司

聯 系 人 : 辦公室
公司地址: 團結路 查看地圖
公司電話: 09912865731

公司傳真: 0991
公司郵編: 830000

公司信箱:
公司網址:

聯 系 QQ: 282406660
企業性質: 國有 企業

到期時間: 2009-9-5

地毯

以棉、麻、毛、絲、草等天然纖維或化學合成纖維類原料,經手工或機械工藝進行編結、栽絨或紡織而成的地面鋪敷物。它是世界範圍內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工藝美術品類之一。覆蓋於住宅、賓館、體育館、展覽廳、車輛、船舶、飛機等的地面,有減少噪聲、隔熱和裝飾效果。
地毯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中國地毯,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以手工地毯著名,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有實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它始於西北高原牧區,當地少數民族為了適應遊牧生活的需要,利用當地豐富的羊毛捻紗,織出絢麗多彩的跪墊、壁毯和地毯。由於維、蒙、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創造,並通過絲綢之路與中東各國互相交流,逐漸形成了卓越的古代中國地毯藝術。
地毯採用優質的純羊毛,再經過選毛、洗毛梳毛染色、織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質優良、技藝獨特、圖案典雅的特點,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工藝品。
地毯是用棉、毛、絲、、椰棕或化學纖維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蓋物。包括手工栽絨地毯、機制地毯和手工氈毯。廣義上還包括鋪墊、座墊壁掛、帳幕、鞍褥、門帘、台毯等。新石器時代人們用獸毛捻紡成線,編織成粗厚的毛織品,用以鋪地。中國東漢墓出土的地毯殘片為典型的手工栽絨地毯。漢代以後絲綢之路促進中原地區地毯生產。元代由於蒙古族人民以遊牧生活為主,所以地毯生產比較發達,宮廷下設地毯作坊。明清時期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區的地毯生產有了發展,在繼承傳統地毯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織錦、刺繡藝術的特點,創造出獨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圖案,並且一直流傳。20世紀,北京、天津建立了生產出口地毯的企業,成為中國地毯的重點產區。世界手工栽絨地毯的傳統產區集中在東亞 、中亞以及歐洲和亞洲交界處的各個國家 。自 1720年英國首創布魯塞爾地毯織機,機制地毯應運而生 ,發展至今機制地毯已占世界消費總量的99%,手工地毯僅占1 %。地毯分類方法很多 , 按製造工藝分有手工栽絨地毯 、手工編織平紋地毯 、手工簇絨地毯 、手工氈毯、機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毯、壁毯、祈禱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絲毯、黃麻地毯、化學纖維地毯等。
又名地衣,即鋪於地面的編織品。中國的地毯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西部的新疆就生產地毯,並能織出各式的圖案。後來織地毯的工藝傳入中原地區,適用面便越來越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紅線毯》詩中有“地不只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的名句。根據文獻記載,在唐宋到明清,地毯的品種越來越多。所制的地毯,常以紙繩等作原料編制而成。中國所生產的編織地毯,使用強度極高的面紗股繩作經紗和地緯紗,而在經紗上根據圖案扎入彩色的粗毛緯紗構成毛絨,然後經過剪毛、刷絨等工藝過程而織成。其正面密布聳立的毛絨,質地堅實,彈性又好。尤其以新疆和田地區所生產的地毯更為名貴,有“東方地毯”的美譽。那裡所生產的地毯不僅質量好,產量也大。還遠銷到歐洲、中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最大的地攤是在1981年烏魯木齊地毯廠為人民大會堂新疆廳編織的一條1250公斤的地毯,被讚譽為“地毯之王”。1966年浙江省蘭溪出土了一條棉毯,它長2.51米,寬度為1.18米,為平紋組織,兩面起絨,且平整厚實。經過鑑定,所用的材料為草棉纖維。這條棉地毯是南宋織成的。這是一條迄今為止所只最早的棉毯。由此可見,那時織毯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現時,新疆又逐步的推廣了地毯燙光新工藝,使地毯的質量又有提高。他們發展的五百四十道和七百二是道以上的地毯,工藝精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