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學院

新疆石油學院

新疆石油學院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明圓地區校園占地約10公頃,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是一所以化學工程、礦產資源勘察、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技術、工商管理、民族預科教育等為主幹學科,以培養各民族石油和地方經濟建設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工科高等院校。

基本信息

新疆石油學院 新疆石油學院

全稱:新疆石油學院(中國石油新疆培訓中心
簡稱:石油學院
英文名:XinJiang Petroleum Institute(XinJiang Training Center of CNPC)
所在地: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市友好南路91號
聯繫方式:郵編:830000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0991-7850867
簡介:原石油工業部烏魯木齊石油學校,一所以培養勘探、石油工程、化學工程等人才的高等院校。

學校概況

新疆石油學院專 家 公 寓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新疆培訓中心是在新疆石油學院的基礎上成立的,其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管理科學規範,環境優雅宜人,是中國石油西部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的培訓基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新疆培訓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風景如畫、交通便利的明園地區,自1999年成立以來,堅持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宗旨,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奮勉爭優,取得驕人的培訓業績。
培訓項目涉及企業領導人員工商管理培訓、健康安全環境(HSE)培訓、計算機技術及石油工程技術培訓等多種門類。其中中心的健康安全環境(HSE)諮詢培訓中心於2001 年經集團公司專家組審核,成為集團公司五大日SE 管理體系諮詢培訓基地之一,2003 年2 月該中心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專家組評估,正式成為國家二級安全生產培訓機構;工商管理培訓於2002 年通過了集團公司的合格評估成為集團公司的工商管理培訓點之一。中心同時還具備清華大學授權合作開辦現代企業項目管理研修班、自治區外語人才培訓、集團公司俄語培訓、美國微軟授權技術培訓、自治區外事僑務人員培訓、自治區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培訓、自治區公安系統網路安全員定點培訓、自治區中國小教師雙語培訓等培訓資格以及自治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廳認可的電子商務師、建造師、行銷師、勞動保障員等十幾項國家職業標準培訓資格。“十一五”期間中心還將按照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要求,開展各項培訓。

學校歷史

新疆石油學院新疆石油學院
在祖國的大西北,有這樣一座神秘的邊陲重鎮——克拉瑪依,40多年前,從這裡湧出的第一股黑色油柱,為共和國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呼喚著石油事業的振興,正是在這樣特定的歷史氛圍下,西部石油人才的搖籃新疆石油學院應運而生了。
1955年,經原石油工業部批准,將原中蘇合辦的礦山技術學校中的石油地質、鑽井和採油三個專業分離出來,成立了石油工業部烏魯木齊石油學校。1958年8月,在烏魯木齊石油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疆石油學院。學院分大專部和中技部,1961年5月,中技部遷往獨山子,成為獨山子石油學校。1962年,國民經濟調整,已初具規模的新疆石油學院於1964年停止了辦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如浩蕩春風,為新疆石油學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983年元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恢復成立新疆石油學院。

機構分布

黨政辦、資產管理處、培訓部、教學部、科研信息中心。

院系設定

計科系、機電工程系、創新研究中心、化學工程系、社科系、經管系、基礎科學系。

師資力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是學院於1998年10月成立的新系部,2008年有教師職工21人。其中,副教授、講師、實驗師14人,助教3人,具有碩研以上學歷教師5人,占全系總數的23.8%。有本科在校生258人,在校函授生268人。
機電工程系2008年有教師20人,其中副教授7人、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6人、實驗師2人、留英攻讀博士1人,留日回國一人。
化學工程系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系部,2008年有19 名教職工,其中副高職以上職稱 5 名,中級職稱 11 人。

學科組成

新疆石油學院實 驗 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現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有一流的多媒體計算機機房和校園網可快捷地瀏覽INTERNET。注重學生計算機科學基礎理論訓練和動手能力的鍛鍊以及網路理論和套用能力培養。
該系在專業設定上本著拓寬專業口徑,培養紮實的基礎理論和知識面較寬的計算機專業研究和套用型人才。在培養目標上,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科學理論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高達95%以上,深受社會歡迎。建系7年來,該系已有223名畢業生畢業(不包括函授生),在畢業生中,有5人考上了石油大學河海大學西北大學新疆財經學院的研究生,有39名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有一大批學生已成為疆內外就業單位的骨幹力量。
在抓好各類教學的前提下,注重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先後有5名教師送到內地重點大學進修學習,有3名教師去內地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進修和考研的教師回校後,在工作中再進行傳、幫、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批敢於創新、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群體,為該系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建系以來,不斷新建、改進、更新機房,基本做到每年新建一個新機房。7年來,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其投資近250萬元。新建5個機房,僅2005年就投資近100萬元,新建學生機房,配置了75台聯想開天4800型的學生多媒體網路機房,極大的改善了教師工作條件和學生的上機環境。
七年來,該系教師在完成各類課程的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努力鑽研業務,克服教學任務重、科研難度大的困難,先後發表論文近50篇,完成科研項目5個。其中有2個是國家信息產業部創新基金項目,一項自治區基金項目。
新疆石油學院圖 書 館
機械電子工程系
新疆石油學院機電工程系組建於1983年,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高,敬業精神好的師資隊伍。
創新研究中心
創新設計研究的主導理念
既然機械是人類器官的延伸,那么它的發展和演化必然具有生命系統的一些特徵,是類生命系統。
演化脈絡的梳理是我們對機械發展的客觀現實進行縱向的邏輯處理,脈絡中的親緣關係是指以機械基本的功能要求作為研究的主題,對那些在各種功能要求的激勵下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機構和機械要求,在機械自身固有特性的框架里綜合剖析出它們之間的內在關係。一代一代的演化歷程中“代”的排序也並不是時間序列、它們並不是“親子辨認”那種嚴密確切的血統關係。核心的問題是“溫故、知今、進而創新”。
化學工程系簡介
該專業為石油和化工行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複合型石油和化工專業技術人才。畢業生在業務上獲得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掌握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石油加工和工業分析與檢驗等方向生產及科研、設計等專業技術理論,並進行計算機技能基本訓練,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外文專業文獻,並且有初步的專業外語口語能力。
主幹學科:物理化學、化學工程。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計算機語言及套用技術、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 、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熱力學、化工儀表自動化、基本有機合成工藝、精細化工工藝學、石油煉製工程等。
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豐富各類實驗內容,堅持三段實習制(即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畢業生主要在新疆地區各大煉化企業、三大油田和各類地方化工企業就業,從事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石油加工和工業分析與檢驗等專業的精細化工和石油加工等專業的技術工作和生產管理工作,以及在有關研究設計部門及院校從事有關設計、研究或教學工作。

預科教學

新疆石油學院新疆石油學院
新疆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離不開少數民族的高等教育。新疆石油學院從恢復建院起,就把民族教育視為學院賴以生存的條件之一,將它作為學院的三大教學任務之一來抓,把預科作為發展民族教育工程的基石。學院於1992年初組建了專門的預科教育機構預科部。認真制定了《新疆石油學院預科教學總體設計》,將民考民學生預科由一年改為兩年,強化漢語教學,並在全疆最早實施把國家漢語水平考試過級與畢業證掛鈎的政策,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漢語這一重要工具語言的積極性,為迎接新技術挑戰,學院起步了預科生英語零起點教學;學院實行預科生和本、專科兩階段學制,預科生經過嚴格的考核,在基礎課和漢語成績合格後,作為預科畢業生進入大學專業系部學習;經集團公司批准,每年將部分預科畢業生輸送到內地石油高校培養;學院堅持實行大學期間民漢混班教學,走出了一條符合學院實際的民漢同學互幫互學,加速民族學生成才的道路.

當今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相互滲透的特點給少數民族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公開競爭,優勝劣汰的人才市場大趨勢,又使少數民族教育面臨的挑戰更為緊迫和突出。學院結合實際,不斷深化民族教學改革,從民族學生的思想、生活、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教育管理,引導他們不斷挖掘學習潛力;教育他們徹底打破依賴心理,培養自強自立、增強勇氣的信心;啟發他們消除畏難情緒,正視現實,改變現實;同時增大幫助勤奮刻苦的學生的力度。

歷經十餘年艱辛的探索與實踐,新疆石油學院積累了豐富預科教育經驗,預科教育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為培養優秀的少數民族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夯實了基礎。

校園文化

新疆石油學院拓展訓練基地
新疆石油天然氣》
《新疆石油天然氣》是經國家科學技術部和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
國內統一刊號:CN65—1253/TE (季刊);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3—2677。
主管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主辦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新疆培訓中心(新疆石油學院)。
現已完成註冊登記,於2005年6月底出版創刊號。
該刊是全面反映油氣勘探、開發、石油天然氣集輸、油田地面工程、石油化工、機械設備等的科技期刊。
辦刊宗旨是:在編委會領導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科技為經濟建設、為西部大開發服務的方針;立足新疆面向全國,堅持為石油、石化行業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努力使本刊成為反映中國石油、石化行業科研成果的重要學術刊物之一。
該刊的前身是《新疆石油學院學報》(1989—2004年),發行交流的國內石油、石化企業,相關的行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千餘家。不僅是對外學術交流的的視窗,已成為反映國內特別是新疆石油、石化行業科研成果的有一定影響的學術刊物。被國家權威機構、重要資料庫收錄,獲國家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獎勵。深受本刊讀者特別是新疆石油、石化行業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和信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傑出校友

新疆石油學院新疆石油學院
創辦初期的學院歷史是短暫的,但她的功績卻深深地鐫刻在共和國艱苦創業的豐碑上。她為祖國西部石油創業與發展輸送了大批建設英才:
胡笑雲,鑽井59級學生,1964年分配到勝利油田工作,1988年調任河南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中共13屆候補中央委員;
李兆智,原克拉瑪依市市長
趙立春,新疆石油局副局長;
尼亞孜.阿不都拉,原新疆石油局副局長;
王連芳,原克拉瑪依市政協副主席。

科學研究

新疆石油學院新疆石油學院
作為一所單一型工科院校,新疆石油學院在保證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力量,面向三大油田,積極開展科研與科技服務,科研工作有了很大發展。學院陸續成立了石油天然氣勘探研究所、石油機械研究所、CAD研究所等9個院屬研究所,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71人。設立了院內科研基金,支持廣大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加強了同國內外的科技交流和校際往來,目前學院已與新疆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管理局、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獨山子煉油廠以及一批新疆地方企業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

孜孜不倦的探索與追求,造就了新疆石油學院實力較為雄厚的科研力量。數年來,學院共完成包括國家和自治區級科研項目、新疆石油局及油田廠處單位委託項目近百項。“七五”以來,學院在國內外期刊及有關專業會議上發表論文400多篇,數百篇獲得不同級別的獎勵。部分科研項目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其中,由梁肇基教授、崔平正副教授研製的“半球搖擺轉子泵”獲國家發明專利,榮獲廣州國際博覽會金獎,並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由唐文初教授等承擔的“沙漠公路除沙機的研製”作為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塔里木沙漠公路工程”中的子課題,一九九五年被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司十大科技成果和國家十大科技成就。一九九六年又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勘探系承擔的總公司中青年科技創新基金資助項目“柯克亞地區重金屬及微量元素地層分析新方法研究”,由於成果突出,受到總公司高度重視,總公司科技局長親臨學院主持評審驗收。梁肇基教授等承擔的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容積泵類機構型研究與套用“通過自治區科委的鑑定驗收。這些重大科研項目的完成為中國石油工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新疆省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