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二中

新疆兵團二中,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教育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

基本信息

簡介

歷史奮鬥篇
1949 年 10 月,王震將軍率部隊進入新疆,從此開始了一手拿槍保衛邊疆,一手拿鋤生產的開發大西北壯舉。當時,為解決駐疆部隊子女入學問題,新疆軍區後勤部 1951 年 9 月在五星路辦起了“新疆八一子弟學校”,所以兵團二中自建校那天起就具有軍隊作風, 1955 年學校移交兵團管理後才取消了一直沿用的部隊供給制。學校繼續發揚兵團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成為省部級重點中學。
歷史奮鬥篇中第一個板塊反映的是王震部隊入疆開墾的場面。畫面正中騎馬奮進的軍人原型正是王震將軍,他率領著曾開墾過南泥灣的三五九旅又來到了長滿蘆葦、到處鹽鹼的大戈壁。一輪紅日從美麗的天山升起,建設者的足跡隨著紅旗走遍了天山南北,這支部隊不僅為新疆經濟開發做出了貢獻,也為新疆的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石。
歷史奮鬥篇中第二個板塊是反映該校建校初期情景。在四座土牆壘起的校舍旁五星紅旗高高飄揚,這四座校舍不僅是教室,也是當時 39 名教職工的宿舍兼辦公室。面對困難,他們發揚兵團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師生們一起動手建設校園。他們種下的不僅僅是一棵棵樹,還種下了百年樹人的美好願望。 1956 、 1957 年學校國小兩層教學樓和國中兩層教學樓及大禮堂竣工,供 1 千多名學生就餐的大食堂交付使用。師生們自己動手建設家園,修建中心花園和校園內道路,種植樹木花草,成為烏市少有的條件優越、氣派美觀的花園式學校。到五十年代末,學校已發展成為有託兒所、國小、國中九年—貫制的完全學校,還曾承辦過三期中等師範班,極大地緩解了兵團和烏市基礎教育行業高水平師資力量匱乏的局面。當時在校學生 690 人,教學班級 21 個,教職員工 180 人。 1959 年,學校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
歷史奮鬥篇第三個板塊反映六十年代後學校的逐步發展。一群學生正圍坐在一位老紅軍身旁,聆聽著他講述老一輩革命先烈光輝事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小男孩手中拿著一個皮球,象徵著該校六十年代開始起在排球、籃球競賽中取得過的優異成績,我校還成為了籃球、排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孩子們身旁左邊是一位站立著的女教師,右邊有一位女教師正掩卷深思。她們既象徵著我校五六十年代教師群體形象,也是校內湧現出的在全疆範圍內有影響力的嚴謹治學、慈祥親切的名師隊伍。板塊背景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蘇式建築風格的大禮堂,在那裡面曾舉行過許多場報告、演出,在那裡也曾迎來一批批學生,送出過一批批合格的建設者、為民族振興作出貢獻的優秀人才。
現代成就篇
現代成就篇第一板塊反映的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針指引下,注重學生特長發展,培養德、心、行、智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綠草如茵的校園休憩區內,半園型的遊廊上方是一排排整齊的白鴿,它們展翅正欲與藍天裡的鴿群們實現自己青雲之志。樹蔭下總少不了自主學習、勤於質疑的學生們。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了自主創新、探索自然奧秘的無限空間。板塊左方有位手持一枝花朵的女孩,這枝花象徵著我校學生楊宗宗 2001 年在新疆境內首先發現的全國稀有植物——小花鳥巢蘭,這位同學因此獲得了全國小小科學家全國唯一一等獎,保送到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而她對面的男孩手拿採集昆蟲標本的紗網,正在捕捉昆蟲準備製作標本。他象徵著我校生物興趣小組另一位獲獎的學生張鑫,他在阿勒泰地區首先發現了全疆稀有的蝴蝶標本,並因此獲獎,取得了保送資格。這兩位學生只是我校各種興趣小組中不斷取得優異成績學生中的代表,我校也因此在 2003 年獲得全國第七屆地球獎。這些在各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的學生正是在我校獨立自主、大膽質疑、不斷探索的教育思想下成長的優秀學子。
現代成就篇第二個板塊反映的是該校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籃球健兒們曾連續六次獲得烏市中學生籃球比賽冠軍,並代表新疆中學生遠赴哈薩克斯坦參加國際比賽。體育特長生連年被內地重點大學、部隊院校錄取。在奧運五環體育精神指導下,我校學生從體育活動中鍛鍊了意志與體能,多次在全疆及烏市體育競賽中保持優異成績,不斷刷新紀錄。尤其是在籃球、健美操、三跳、田徑項目中形成了自己優勢。
第三個板塊出現了兩位民族同志,他們伴隨著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他們的形象充分表現了我校地理環境特點——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體現了學校加強民族團結工作,反對三股勢力對新疆已有的安定團結大好局面的破壞,發揮德育教育功能,弘揚主旋律,為新疆民族團結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時也象徵著我校每年開展的美育節、科普教育周、英語周等一系列寓教於樂的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