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紀念館

新旅紀念館

新旅紀念館即新安旅行團歷史陳列館,館址位於新安國小校園南首,處於江蘇省淮安市規劃的古運河風光帶和月湖交匯點上,集自然風光、古城文化於一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陳列館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多平方米,總投資預計1000萬元,由揚州建築規劃設計院設計,建築以灰、白兩色為主色調,主體三層,依次退層。整座建築寓現代設計理念於古典建築情趣之中,集地方民房和園林建築神韻於一身,采自然之靈秀,取文化之精髓,格調高雅,清新自然。

基本信息

簡介

新旅紀念館即"新安旅行團革命歷史陳列館"。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區縣西街所新安國小,這就是名聞中外的"新安旅行團"的搖籃。宏偉莊嚴的新旅紀念館"新安旅行團革命歷史陳列館"大樓,就矗立在該校的校園之中。新安旅行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個少年兒童(文藝)教育團體。
1935年10月10日,誕生於淮安河下鎮新安國小。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旨意,遵奉孫中山先生"喚起民眾,共赴國難"的遺囑和共產黨抗日救亡的主張,"擔負起天下的興亡",告別了曾經孕育過民族英雄關天培的故鄉,走與工農民眾相結合的道路,旅行全國,進行抗日救國的教育與宣傳。
他們在東起黃海之濱,南至港澳地區,西達蘭州以遠,北抵內蒙百靈廟,行程五萬餘里。
他們將自己的命運融入到祖國的命運之中,充分"發揮少年兒童的特點和長處",以"救國、革命、創造三種精神",將所到之處的少年兒童團結在抗戰的大旗下,"為生活教育努力,為民族生存奮鬥",這在我國青少年運動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1945年,他們參加了光復淮陰、淮安的戰鬥,與故鄉人們一起歡慶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爾後又隨軍轉戰南北,在"勝利腰鼓"聲中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新中國成立後,新安旅行團的母校--新安國小,由河下鎮遷至淮安城。為使新安旅行團的革命精神世代相傳,淮安地方政府在新安國小建造了"新安旅行團革命歷史陳列館"。
1979年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新自為該館寫下了光輝題詞:新安旅行團,曾經旅行全國,宣傳民眾,組織兒童,為抗日戰爭和爭取民主中國的勝利作出一定的貢獻。它的革命精神以歷史展覽形式展出。願青少年學習這種精神,使它世代相傳。

建築結構

 新安旅行團革命歷史陳列館館名由李一氓同志題寫。陳列館面前兩側有對稱的長方形花圃。花圃四周是四季常青的黃楊。圃中玉蘭亭亭玉立,棕櫚樹秀麗挺拔,龍柏婀娜多姿,月季爭奇鬥妍。館內正廳,正面有鐵樹、五針松等盆景。兩邊各懸掛著一塊金絲絨匾額,右邊為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左邊是馮玉祥將軍對新旅的贊語:“人小志氣大,愛國走天下”,金字熠熠生輝。水泥地面中間是一朵蓮花圖案,寓意著新安旅行團是由河下蓮花街走向宣傳抗日救亡戰場的。左邊序館陳列了部分中央領導同志及各界人士的題詞,其中有毛澤東同志1946年5月20日給新旅覆信的手跡和宋慶齡1979年給新旅陳列館的題詞。由新旅團員、著名油畫家彭彬同志作的巨幅油畫“毛主席給新旅覆信”,畫面上的毛澤東和周恩來同志的形象栩栩如生。一幅用電子遙控的新旅17年工作路線圖,示意著當年新旅輾轉22個省、市、區,行程5萬里的路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