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農場

新哲農場

青海八個大型農場都是於五十年代建立的。 農場是自成體系的小社會。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

原來的場部現在的鄉政府原來的場部現在的鄉政府
新哲農場概況 新哲這個名字可能是藏語發音,其含義不得而知,如今新哲農場已經撤銷,名字也隨之消失。其原址現為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切吉鄉政府所在地。這篇文章算是對它的一絲懷念吧。
青海八個大型農場都是於五十年代建立的。最初隸屬於公安部,後歸法務部青海省勞改局。新哲、哇玉香卡還有唐格木農場都坐落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內。新哲農場的位置緊鄰共和縣切吉公社莫合大隊,距離共和縣城恰卜恰鎮不遠。距西寧將近 200公里。
海南州因位於青海湖以南得名,屬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理以山區為主,海拔平均3000-5000米,地形複雜。唐蕃古道由此經過。那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它東起自西安(古長安),西至拉薩(古邏些),全長三千餘公里。唐蕃古道進入青海後走民和官亭,經古鄯、樂都、西寧、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然後經切吉草原、大河壩、溫泉,花石峽、黃河沿,繞扎陵湖、鄂陵湖,翻巴顏喀拉山,過玉樹
場部後面的土牆,三十年了依然堅固。場部後面的土牆,三十年了依然堅固。
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結古巴塘,溯子曲河上至雜多,沿入藏大道輾轉到達拉薩。
街道似乎還有原來的影子街道似乎還有原來的影子
古道上人煙稀少,古代靠騾馬駱駝做交通工具。現在那裡交通仍然不方便。新哲農場海拔在3000米以上,屬高原草原半乾旱類型氣候,乾燥、寒冷、降水量少、日照長,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年平均氣溫為1.7-2.9℃,年平均降水量234毫米。農場以農業為主。主體部分是三個大隊、十個中隊。主要種植青稞、小麥、豌豆、油菜。有專門的菜林隊種植蔬菜和培育樹苗。樹只有楊樹一種,蔬菜有白菜、蘿蔔、土豆、芹菜等。
農場是自成體系的小社會。場部有醫院、學校、汽車隊等直屬機構。街道上有商店、郵局、照相館、理髮店、新華書店等等服務設施。我們工作隊員被安排住在招待所。那是一處很普通的土坯平房。兩人一個房間,內設兩床一桌一椅。每天有服務員打掃衛生送開水。服務員不是漂亮的女孩,而是中老年婦女。就餐則另有職工食堂,開飯時我們和農場的單身職工一起排隊買飯。早餐每天都是青稞粥、油條、饅頭和鹹菜,中晚餐主食饅頭,有兩三道葷素搭配的熱菜任選。
帶家屬的幹部職工有家屬院。房屋一律土坯矮房,炊煙升騰的時候,家屬院附近傳出一股嗆鼻的腥膻氣味。因為人們習慣用牛糞做燃料。他們把鮮牛糞和成泥巴做成煤餅子形狀貼在牆壁上,曬乾後取下碼放待用。
場部外圍有樹林和菜園。東邊則是遼闊的草原。芳草連綿,鮮花遍布,白雲藍天,空闊無邊。那是我們工余時間散步的好無處。春夏之際,馬蘭花開,形成紫藍色的海洋,徜徉其間,鎮靜素雅,氣定神閒。周日空閒邀上一兩個隊友到馬號牽上馬匹,在草原上追逐馳騁,耳邊生風,心曠神怡。
那裡的野菜品種和我們華北平原差不多,比如曲曲菜,河邊田埂到處都有,挖回來用水一焯,拌上熟油生蒜,足可以解饞。晚上用手電到屋檐下抓幾隻麻雀,炸著吃更有味道。
附1:著名詩人昌耀與新哲農場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中國偉大的民族詩人。籍貫湖南桃源。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師文工團。1953年,在朝鮮戰場上負傷後轉入河北省榮軍學校讀書。1954年開始發表詩作。1955年調青海省文聯。1958年被劃成右派。後顛沛流離於青海墾區。曾經在新哲農場生活多年,1979年平反,由新哲農場調任中國作協青海分會專業作家。1982年後參與“新邊塞詩”運動,是新邊塞詩派主要代表之一,後曾率團出訪俄羅斯等國家。其代表作有《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哈拉木圖》等。他的詩以張揚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奮見長,感悟和激情融於凝重、壯美的意象之中,將飽經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協調的整體。詩人後期的詩作趨向反思靜悟,語言略趨平和,很多詩作以不分行來表達,有很強的知性張力,形成宏大的詩歌個性。昌耀於2000年3月患癌症後在醫院跳樓自殺,絕筆作為《一十一枝紅玫瑰》其出版的詩集有《昌耀抒情詩集》(1986)、《命運之書》(1994)、《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1996)、《昌耀的詩》(1998)等。2000年詩人過世後有《昌耀詩歌總集》行世。昌耀在中國新詩史上是一座高峰,其歷史地位已為人共識。
昌耀是中國詩壇一位有待人們進一步評價和認識和重要詩人。經過40餘年的默默努力與追求,他早已成長為一棵詩歌巨樹。他的詩中所葆有的理想主義與浪漫氣質、悲劇精神和苦難意識,是與整個人類精神傳統相接的;他在詩歌中的冒險歷程和由此創造的天籟般的意境、獨特的意象群落、極富個性的象徵系統堅持並拓展了詩歌史的疆域,顯示出了巨匠品格;又由於他在語言在礦山和熔爐煉取了真正的精金美玉,古語新用,舊詞重鑄,使他在漢語言的遺產面前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繼承人和創造者。
深重的苦難感和命運感,來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大地氣質,現代生存劇烈精神衝突中悲憫的平民情懷和博大堅定的道義擔當,礦物質般的陌生奇崛的語言風格,構成了昌耀在詩藝和精神上對於當代漢語詩歌無可替代的奉獻。也成為他獲得詩界普遍敬重的根本理由。
然而,由於其複雜的身世和人生精神背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複雜的詩歌世界,昌耀及其詩歌對於當代詩界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附2:青海大事紀:
—— 1982年 —— 1月15日 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貫徹國務院堅決穩定市場物價十項規定的通知》。
1月24日 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決定並報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省屬吳堡灣及新哲兩個農場,交海南州安置龍羊峽庫區的移民。
附3:新哲農場與切吉草原和著名的大非川戰役 切吉草原位置在共和縣切吉鄉,切吉草原非常遼闊平坦,周圍是連綿的山丘,草原上是紮營佳處,可體驗藏族風情。大河壩草原屬於今天的切吉鄉,這一帶在唐時叫大非川,歷史上著名的大非川戰役就發生在這片草原上。大非川戰役——盛唐遭遇的最大軍事失敗 。
公元663年吐蕃滅掉在青海湖畔建國350多年的吐谷渾國,兵鋒指向唐朝。鹹亨元年,也就是公元670年,大將軍薛仁貴率鄯城(今西寧)鎮守郭待封等大軍西進至大非川迎敵。 大非川戰役一敗塗地,主帥薛仁貴被俘被迫與吐蕃議和才保全性命,只帶十多騎將領返回長安——唐朝不但沒有能幫助吐谷渾復國,連此次爭伐的老本也丟的一乾二淨。唐帝國對唐蕃邊疆的戰略構想,就在大非川一役中破滅。從此,高原上就有了一雙對唐王朝虎視眈眈的眼睛。而整個日月山以西自然就在這雙眼睛的視界這內,這樣的格局從那以後幾乎就沒有改變。
大非川戰役發生在文成公主“唐蕃和親”9年之後,很難想像出那一刻在邏些(拉薩)城中的文成公主會是怎樣一番心境。硝煙散去千年,此刻,行走在當年的大非川、今天的切吉草原上,遠處綠毯一般的草原寧靜安詳,帳篷頂冒著縷縷炊煙,你似乎聞到了酥油茶的芳香,牧羊姑娘的身影映在草原上,一切充滿了生活的自然詩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