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非

外國學者曾普遍擔心新南非會陷入種族仇殺,回首十五年來南非轉型,卻出人意料的成功。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被公認為在全世界取得了最大的成功,為諸多轉型國家紛紛仿效。 相對其他非洲國家,南非依然堪稱穩定繁榮與民主的國度,並開始扮演非洲老大哥的角色。

定義

新南非是指南非1994年按照1993年臨時憲法組織民主選舉、實現國家政治民主轉型和轉型正義後所建立的新政府和新國度。

概要

外國學者曾普遍擔心新南非會陷入種族仇殺,回首十五年來南非轉型,卻出人意料的成功。整個轉型過程避免了南非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仇殺、衝突和恐怖活動。從國際社會的不可接觸者(政治賤民)一躍成為民主轉型的後來居上者,創造民主轉型的奇蹟,這固然與冷戰結束後國際局勢丕變相關,也離不開南非總統曼德拉、德克勒克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和圖圖大主教的領導,南非民眾對抗種族隔離制度的勇氣,更為人欣賞。中國與南非同屬轉型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也有相通之處,探尋南非的經驗,或能給我們以教益。

誕生

背景
南非在轉型前深陷重重困境:黑人武裝力量無法以革命方式推翻白人少數統治,後者同樣無法完全壓制前者繼續實施種族隔離。隨著冷戰結束,南非執政的國民黨再也不能以打擊共產主義為藉口,獲得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暗中支持。執政黨認識到,鎮壓成本已遠遠超過容忍成本。
當時的南非總統德克勒克有名言:“我們當然還能執政五到十年,但那是毀滅之路。和談的時刻已經到來。”而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也深知轉型比革命更為現實可取,囚禁在獄中的曼德拉在回憶錄中感慨:“軍事勝利即使有可能,也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雙方在沒有必要的衝突中使成千上萬的人犧牲生命,這是毫無道理的。暴力決不是解決南非問題的最終辦法……”
和平談判
尋求妥協之道成為各方共識。執政數十年的南非國民黨,之所以願意與反對派展開對話談判,甚至同意舉行全民選舉,和平轉移政權,目的無外乎擺脫多年的國際孤立狀態,結束國際抵制與制裁,在保證不觸動白人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成長與社會和解。
朝野各方捐棄前嫌,和平協商尋求共識是通往民主轉型的最佳線路。1985年獄中的曼德拉與非國大高官開始秘密談判,1990年新總統德克勒克在議會表示廢除種族隔離,取消緊急狀態法與對非國大和共產黨的禁令,釋放政治犯,邀請各方回到談判桌。曼德拉終於在羅本島服刑27年後,重獲自由。非國大也鏇即宣布放棄武裝鬥爭。1991年,曼德拉與德克勒克簽署全國和平協定,之後民主南非大會啟動第一階段正式談判。1993年,非國大與國民黨克服重重困難,就民主轉型達成大選後權力共享的雙邊協定,同年制定臨時憲法,為民主轉型確立遊戲規則,曼德拉與德克勒克也於當年分享諾貝爾和平獎,鎖定轉型勝局。1994年4月初各方舉行高峰會議,同月27日成功舉行有史以來第一次議會全民選舉,新南非於焉誕生。

轉型模式

法律制度保障權力轉型
雙方在民主化的談判過程中,學習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分享和平紅利。新南非經過各方數年的密集談判,諮詢西方著名政治學者,如亨廷頓與李普哈特等人的意見。在議會選舉體制上採取比例代表制,而非贏家全得的簡單多數當選制,以尊重白人少數派的政治訴求。1994年民主選舉,非國大大獲全勝,但仍遵守雙方協定,與國民黨組成民族聯合政府,從而大大減少轉型阻力。新南非總統也由議會而非全民直接選舉產生;在國體上向聯邦制轉型——聯邦制正是各方博弈妥協的最終產物。國民黨希望即使日後失去中央政府執政權,也能在白人占多數的、經濟發達的數個地方省繼續執政,同時獲得聯邦制下才有可能的徵稅自主權。1994年大選後,國民黨與因卡塔自由黨均如願以償,分別控制西開普省與夸祖魯納塔爾省。可見,好的制度設計能促成民主轉型。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助推轉型正義
南非民主轉型屬於典型的雙方協定、和平轉型的西班牙模式。南非圖圖大主教說:“盟軍能夠在紐倫堡審判後,收拾行囊回國,我們南非民眾還必須生活在一起。”刑事審判對新南非已無可能,但新政府必須為歷史上種種侵犯人權事件承擔責任。在大審判與全面大赦之外,新南非政府決心選擇第三條道路。臨時憲法附言強調:我們需要理解,不是復仇;是補償,不是報復。1995年通過《推動民族團結與和解法》,在此基礎上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下設人權侵犯案件、賠償與平反、赦免三個專門委員會,以處理轉型正義問題。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代表南非新政府向全世界發出強烈信號——與黑暗的過去一刀兩斷。
民主轉型離不開政治和解,轉型正義則有助於推動社會和解。尋求真相是邁向社會和解的第一步。加害人與受害者共同參與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還原歷史真相,前者得到有條件赦免,後者獲得社會的承認與致敬。真相也是一種正義,對當事人而言,獲得全社會對個人受迫害經歷的承認,其意義絕對不亞於將加害人繩之以法。在精心營造的氛圍中,人們分享共同不堪回首的心靈史。一場場公開聽證會通過報紙電視與廣播媒體的密集報導,無異一次次全民的心理和精神治療,宣洩積聚多年的恐懼、憂鬱、憤怒,最終走向平和與升華。德克勒克前總統與曼德拉夫人均出席聽證會,表達歉意。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不是實現報應正義的手段,而是從慘不堪言的舊體制通往承認人權至上新國家的歷史之橋。與關注個案的法院不同,真相與和解委員同時舉行多場機構聽證會——涉及工會、宗教界、法律界、媒體、商界等,分析種族隔離制度的社會基礎與根源,揭示人權侵犯現象背後的深層背景和制度因素。委員會製作的最終報告洋洋五大卷,2700頁,近百萬言,詳細列舉各方大規模侵犯人權的事實後,總結本國歷史悲劇的主因、各方的責任、犧牲者人數,最後提出建議,以期進行全方位的制度改革,撫慰受害者,為後代留下信史。
公平地講,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在還原真相上更為成功,實現社會和解還要更多時間。不少種族隔離制度受害者及其遺屬,並未等來全部真相,無條件寬恕只是理想。儘管如此,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還是為眾多亟待慰藉的心靈,提供了療傷止痛的嶄新選擇。今日南非各族群關係的良性變化,大大超過了人們原來的估計。美國學者通過大規模實證調查也證實了這點。
南非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被公認為在全世界取得了最大的成功,為諸多轉型國家紛紛仿效。
憲法法院守護南非法治
新南非從1993年臨時憲法到1996年終局憲法,無論是制憲,還是釋憲與行憲,所取得的成就,均備受稱頌。制定新憲法,更是動員全民全程參與。國際學術界公認,高舉平等原則的南非新憲法,是繼強調自由的美國憲法與倡導人性尊嚴的德國基本法之後,最為進步的成文憲法。美國著名憲法學者孫斯坦稱讚:南非1996年憲法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令人欽佩的憲法。
第三波民主化諸國自西班牙開始,憲法審查模式大多選擇設立憲法法院,其權威遠超最高法院。南非憲法法院扮演了新憲政守護者與裁決者角色。值得一提的是,憲法法院位於約翰內斯堡的憲法山上,正是由曾關押曼德拉的監獄改建而成。
1994年成立後短短十幾年時間,南非憲法法院在憲法審查的國際舞台上與美國最高法院、德國憲法法院分庭抗禮。在廢除死刑、承認社會經濟權利(住房權、受教育權、醫療權等)保障同性婚姻權、審查終局憲法、推進男女平等這些領域,甚至有後來居上之勢。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早已開出課程,專門探討比較美國憲法與南非憲法的得失。

轉型後的國家

轉型後的經濟、社會問題
政治轉型成功,值得喝彩。在經濟轉型與社會轉型方面,新南非還難如人意。從開普敦機場進入白人住宅區,可看到與黑人生活區有天壤之別,種族主義的負面遺產一覽無遺。
南非目前失業嚴重,官方統計失業率為27%,民間數字則為35%;雖然轉型後黑人中產階級日益壯大,貧困線下窮人總數還在不斷上升,全國百分之九十財富依舊由白人掌控。愛滋病27%的感染率,居全球之冠;2007年強姦案75起/10萬人,謀殺率為38起/10萬人,遠遠高於美國。
轉型後80萬白人離開南非,人才外流現象嚴重。而土地改革由於遭遇商界與白人反對,延宕多時。當年構想2014年將30%農地分配給黑人的計畫,由於採取自願買賣原則,只完成5%左右。未來要推行國家徵收,阻力極大。白人往往以非洲鄰國為例,警告南非有變成下一個辛巴威的危險。歷次選舉大部分白人支持反對黨民主聯盟,黑人則是非國大的鐵票部隊。社會融合依然無期。
重視民生維穩得天下
南非政府已採取一系列應對措施。1995年非國大政府推出成長就業與再分配計畫,同時向國內外商界保證不會實施國有化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機波及南非前,他們保持了令人稱羨的經濟成長。新南非政府迄今已為270萬家庭1000餘萬人建造廉價住房,為450萬家庭供電,1100萬家庭供應自來水;雄心勃勃的改善黑人生活水平規劃在全非首屈一指;犯罪率也已下降。
相對其他非洲國家,南非依然堪稱穩定繁榮與民主的國度,並開始扮演非洲老大哥的角色。從女權組織、慈善組織到愛滋病組織,富有首創精神的南非公民社會是新南非最為寶貴的民主資產。比起東中歐國家1990年代之後出現的個人原子化與公民社會衰敗,南非民眾參與社會團體的廣度與深度反而遙遙領先。南非媒體勇於揭發非國大腐敗官員的情形,更是俯拾皆是,讓人對南非民主信心不墜。

結語

總體而言,新南非在1994年首次民主選舉後,成功避免了全面內戰,讓眾多有關未來南非終將血流成河的悲觀預言破產。民主確實能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生根結果。1945年後的聯邦德國,1975年後的西班牙,1990年之後的智利,1997年後的印度尼西亞,俱是如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