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紅利

和平紅利

和平紅利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與敵對方結束敵對狀態之後,給該經濟體帶來的額外好處。

(圖)和平和平

據估計,冷戰結束後10年間,由於美國的國防費用占GDP的比重由5.2%下降到不足3%,美國共獲得10000億美元的“和平紅利”。

難以琢磨

冷戰結束的時候,人們以為“和平紅利”會隨之而來,因為釋放出來的資源可以被用在更具生產力的用途上。但事與願違,恐怖主義團伙變得更加複雜、破壞力更大。1989年到2000年間,估計有400多萬人死於激烈的衝突之中,而國際恐怖分子襲擊從1995年至1999年問的每年342起左右上升到2000年至2001年的每年387起。中低收入國家住衝突中遭受的損害最為深重:在1996到2000年期間,差不多70%的主要衝突以及20%以上的國際恐怖活動襲擊發生住亞洲和非洲。

兩岸和解

台灣認為如果兩岸和解,台灣每年可以享受超過2200億新台幣的和平紅利:

1、因實現直接三通節約的運輸成本,空運方面每年500億新台幣,航運方面300億;2、開放大陸遊客入台,每年可增加1000億收入;3、台灣的防衛預算減少15%,可達400億。

如果加上因此而來的兩岸經貿擴大,這種因經貿交流擴大而增加的經濟收入,將遠遠超過2200億這個數字。 不但台灣,大陸也會因此享受巨額的和平紅利,美國也會從中得益。

烏干達

(圖)和平的烏干達和平的烏干達

烏干達北部廣大地區,20年戰亂使當地經濟遭受重創。由於叛軍“聖靈抵抗軍”過去不斷綁架、殺害平民,老百姓紛紛躲進難民營,村莊被遺棄,土地被荒廢,北部經濟活動一度陷入停滯狀態。06年7月,在蘇丹方面的斡鏇下,烏政府與“聖靈抵抗軍”展開新一輪和談,北部地區局勢得以實現穩定,政府開始逐步動員難民返回家園重新開始農業生產,並向他們提供部分重建所需的材料和種子,一部分難民營也自07年9月11日起相繼被拆除,經濟發展中斷近20年的北部地區終於煥發生機。

隨著蘇丹南北雙方前年初和解,蘇丹南部局勢日益平穩,蘇丹政府開始著手戰後大規模重建,壓抑已久的消費也迅速增長,當地物價至少是烏干達的三倍到五倍,從而吸引了烏干達商人蜂擁前往。從肩挑手提,到包車往返,再到車隊穿梭,烏干達與蘇丹南部的貿易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蓬勃興起,一東一西兩條穿過烏北部曾經的“戰亂區”和“軍管區”的公路也成為蘇丹南部地區的物資供應熱線。

烏干達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曾出兵剛果(金),支持其反對派,兩國為此交惡。07年以來,兩國採取了務實與和解的態度,在數次發生邊界糾紛後多次進行外交溝通,兩國總統為此迅速在第三國舉行面對面會談,並決定就共同開發油氣資源、重新界定兩國邊界、在本國清除對方的叛軍等問題展開具體談判。

一對“老冤家”共享資源、攜手開發,顯示了雙方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同時也昭示出,只有實現國內與區域內的和平與穩定,一個國家才能真正獲得發展的機會。今後烏干達的發展還將繼續享受和平帶來的“紅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