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大賽被譽為歐洲最著名、最高級別、最專業的國際鋼琴大賽之一,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大賽上世紀六十年代始建於捷克共和國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市,他的創始人、精神之父是世界著名鋼琴家、音樂學家瓦茨拉夫·荷爾次赫特先生,大賽是為紀念捷克音樂之父——著名音樂家貝德葉赫·斯美塔那,發揚斯美塔那的音樂精神而創辦。

介紹

比賽初期只接受捷克鋼琴參賽者,隨著比賽的國際知名度日益提高,很快開始接受國外參賽者報名,進而發展成為國際鋼琴大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宗旨是評選世界上鋼琴資質水平最高、演出斯美塔那樂曲水平最好的參賽者。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比賽得到了皮爾森州政府和皮爾森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屆的優秀獲獎者,將在捷克著名音樂廳——皮爾森音樂廳與捷克皮爾森愛樂樂團進行合作演出。

歷屆評審、成員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第二屆巴克豪斯 Wilhelm Backhaus 1884—1969 德國鋼琴家,1897—1898年在萊比鍋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師從雷肯多夫(Reckendorf),成為最後一位萊比錫學派的代表人物。巴克豪斯16歲與尼基什指揮的萊比鋸格萬特豪斯樂團合作協奏曲而成名,其演奏生涯長達70年,1946年入瑞士籍,定居於與義大利相鄰的盧卡諾。在老一輩的鋼琴家中,巴克豪斯因演奏追求氣魄,觸鍵有力,有“鍵盤獅王”之稱,在闡述貝多芬、布拉姆斯作品中體現出極強的張力。巴克豪斯在64歲之前專致於現場演奏,未錄過唱片,所以實際我們在唱片上聽到的是這位鋼琴大師晚期追求的自然與清越,那種強勁的擊鍵已不多見,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的是自然與清越中那種有張力的冷峻。巴克豪斯對布拉姆斯作品的解讀勝於對貝多芬作品的解讀,他與伯姆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在1967年錄製的布拉姆斯的第二協奏曲是其最優秀的唱片(可惜此時已年高,力量已明顯不足),而他最感人的唱片則是Decca公司1969年6月28日的最後27分鐘錄音。 第四屆:安達 Geza Anda 1921———1976 瑞士籍匈牙利鋼琴家,就學於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多南伊的學生,1939年與布達佩斯愛樂樂團合作演奏布拉姆斯《第二鋼琴協奏曲》而成名, 1943年遷居瑞士,1955年入瑞士籍。安達的演奏充滿激情,追求對比的效果,安達的特長是闡述匈牙利及周邊東歐國家作曲家的作品,晚期專門演奏巴托克作品,是演繹巴托克作品的專家之一,但效果不如巴托克的學生桑多,也不如年輕一輩的匈牙利鋼琴家科奇什和蘭基。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第十屆:貝洛夫Michel Beroff 1950— 法國鋼琴家,幼年被梅西安發現才華而推薦進巴黎音樂學院,不滿20歲就因演奏梅西安和其他現代作曲家的作品而蜚聲全球。貝洛夫除莫扎特奏鳴曲外,從不公開演奏1900年以前的作品,主要以演奏巴托克、梅西安、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的現代作品為特色,對節奏感有極強的把握能力,能在鋼琴上表現出豐富的打擊樂色彩,是表現梅西安作品的權威。 09.畢肖普一科瓦塞維奇 Stephen Bishop—Kovacenich 1940— 美籍南斯拉夫鋼琴家,出生於洛杉磯,1951年在舊金山首次公開演奏,1959年移居倫敦,師從赫斯,1961年在倫敦舉行獨奏會而成名。畢肖普一科瓦塞維奇以敏銳的觸鍵和所表達的近乎透明而又富於詩意的音色而著稱,他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狄亞貝利變奏曲》都是極獲好評的作品,主要特色是充分展示了貝多芬細膩和充滿詩意的一面,力量與宏大性上略顯欠缺。他演奏的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鋼琴作品,獲愛迪生獎,其巴托克的表現明顯比科奇什的表現更多豐富的表情。其實就其氣質與演奏風格,他最出色的演奏還是貝多芬的兩張鋼琴小品,以及格里格、舒曼的鋼琴協奏曲。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第十一屆柯曾 Clifford Curzor 1907—1982 英國鋼琴家,1919年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師從雷迪,後在古德森班上學習,16歲在倫敦皇后大廳演奏巴赫三重協奏曲而成名。1928年到柏林拜施納貝爾為師,後又到巴黎受蘭多芙斯卡指導,可謂融合了多家長處。柯曾的演奏,善於把剛健的節奏與內心莊嚴寧靜的情感完美地結合起來,他的演奏對結構把握能力強,觸健中充溢著英國紳士那種優雅,擅長於莫扎特與舒伯特的作品。其與維也納八重奏團合作的舒伯特的《鱒魚》,是這個曲目的頂尖版本之一。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第十四屆布倫德爾 Alfred Brendel 1931— 奧地利鋼琴家,幼年在南斯拉夫師從德澤利克(Dezelic),1943年全家遷回奧地利,從卡恩 (Kaar)學琴。後在菲舍爾的鋼琴班深造,1948年獲布索尼比賽獎而揚名。布倫德爾編訂了貝多芬的全部鋼琴作品,他有極寬的演奏幅度,不僅深入研究作品內涵,而且極具挖掘作品的浪漫抒情的能力,他在處理裝飾音與華彩樂段方面總能尋找到最佳的效果,其演奏以注重音色的細微變化為最大特色。舒伯特和海頓的作品,是他演奏的作品中的上品,其中的優雅與抒情性都無人能夠企及。他演奏的貝多芬與吉利爾斯、施納貝爾形成極鮮明的對照,把貝多芬解讀得如行雲流水一般,極具特色。而他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雖不如海布勒那樣體現出極端的細膩,卻賦予了莫扎特一種清純雋永的色彩斑讕。他的布拉姆斯協奏曲,呈現出別人難以達到的那種豐富的層次。布倫德爾是德奧演奏家中少有把歌唱性和對結構的把握結合得天衣無縫者,他的特點可以“高雅的行雲流水”來形容,但其表現領域嚴格限在古典——浪漫時期的德奧作曲家。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第十八屆肯普夫 Wilhelm Kempff 1895—1991 德國鋼琴家,9歲進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從巴特學琴,除學音樂外,同時在柏林大學學哲學和音樂史,1916年起作為鋼琴家在德國和北歐巡迴演出,1917年獲孟德爾頌鋼琴與作曲獎。二次大戰中,肯普夫停止了一切公開演奏,50歲之後才重新出山,成為戰後德國鋼琴家的代表人物。肯普夫被認為是現代闡釋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的權威,他善於挖掘這些德奧作曲家作品的哲理內涵,對其結構性的把握長於其他鋼琴家,而演奏又含蓄細膩,織體清晰。他演繹的貝多芬、舒伯特,給我們一種端莊、神聖的塑像般的效果,而他整理演奏的舒曼,也不是那種情感熾熱和纖細的舒曼的效果,追求的完全是舒曼的內蘊。肯普夫的演繹是需要品味的演繹,它與霍洛維茨等演奏家的風格形成極鮮明的對比。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第二十屆、二十一屆.布赫賓德 Rudolf Buchbinder 1946— 捷克鋼琴家,幼年隨父母移居維也納,1961年參加慕尼黑國際比賽,獲鋼琴三重奏獎;1966年獲克萊本國際比賽特別獎,其與蘇克、斯塔克組成的三重奏團,在闡述東歐作曲家的室內樂作品方面具權威性。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第二十四屆皮雷斯 Maria—Joao Pires 1944— 葡萄牙女鋼琴家,4歲首次登台,6歲舉行獨奏會,被稱為神童,9歲參加里斯本國際鋼琴比賽獲第一名,16歲在里斯本音樂學院畢業後在柏林參加國際青年鋼琴比賽獲第二名,同年在李斯特鋼琴比賽獲第一名。隨後到慕尼黑留學,師從恩格爾繼續深造,1970年紀念貝多芬誕生200周年,在布魯塞爾舉辦的貝多芬鋼琴比賽獲第一名,從而受到矚目。皮雷斯的演奏,音色極美,又善於在節奏與分句處理上表現出細微的變化,其演奏的莫扎特、蕭邦,都極具魅力。她和杜梅、王建一起,已形成室內樂的最佳搭檔,其演繹的室內樂作品有一種清新的美感。

歷史回顧

第29屆獲勝選手

The results of the 29th International Smetana Piano Competition

Plzen, Czech Republic, March 7 - 14, 2010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First Category (until 16 years of age)
1st prize: Michaela Augustinová ( Czech Republic)
1st prize: Noemi Koblischková (Czech Republic)
1st prize: Yuka Imose (Japan)
2nd prize: Barbora Brabcová (Czech Republic)
2nd prize: Maria Genina (Germany)
3nd prize: Markéta Sinkulová (Czech Republic)
3nd prize: Daniel ?imek (Czech Republic)
3nd prize: Uram Kim (Korea)
Certificate of Merit: Yujin Kim (Korea)
Second Category (until 20 years of age)
1st price: Stanislav Chigadaev (Russia)
2rd price: Marek Kozák (Czech Republic)
2rd price: Lenka Korbelová (Czech Republic)
Certificate of Merit: Adam Farana (Czech Republic)
Certificate of Merit: Tadeá? Forberger (Czech Republic)
Third Category (until 30 years of age)
1st price: Ah Ruem Ahn (Korea)
2st price: Petra Milarová (Czech Republic)
3rd price: Ji?í Pe?ek (Czech Republic)
Certificate of Merit: Miho Fukuda (Japan)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Ah Ruem Ahn (Korea)

Third Category Winner (2010)

Special prizes:

Karel Pexidr Foundation Prize (Priz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Bedrich Smetana's Compositions)

Ah Ruem Ahn (Korea)

Diploma for Participation in Finals:

Aneta Mertová (Czech Republic)

Daniel Jun (Czech Republic)

斯美塔那獲獎者:

第六屆冠軍

畢肖普一科瓦塞維奇 Stephen Bishop—Kovacenich 1940—

美籍南斯拉夫鋼琴家,出生於洛杉磯,1951年在舊金山首次公開演奏,1959年移居倫敦,師從赫斯,1961年在倫敦舉行獨奏會而成名。畢肖普一科瓦塞維奇以敏銳的觸鍵和所表達的近乎透明而又富於詩意的音色而著稱,他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狄亞貝利變奏曲》都是極獲好評的作品,主要特色是充分展示了貝多芬細膩和充滿詩意的一面,力量與宏大性上略顯欠缺。他演奏的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鋼琴作品,獲愛迪生獎,其巴托克的表現明顯比科奇什的表現更多豐富的表情。其實就其氣質與演奏風格,他最出色的演奏還是貝多芬的兩張鋼琴小品,以及格里格、舒曼的鋼琴協奏曲。

第十屆亞軍

蘭基 Dezzo Ranki 1951—

匈牙利鋼琴家,8歲開始學琴,1964—1969年在巴托克音樂學院師從馬太,1969—1973年在布達佩斯音樂專科學校師從卡多薩與拉多什。 1969年在舒曼國際比賽中獲第一名,從此開始到各地巡迴演出。演奏風格富於抒情性,他也錄製了巴托克的全部鋼琴作品,比科奇什的表現更為細膩。他和科奇什合作的四手聯彈,往往能構成最出色的效果。

第十一屆冠軍

羅惹 Pascal Roge 1951—

法國鋼琴家,4歲時在其母教導下接受嚴格的音樂訓練,11歲進巴黎音樂學院,1966年獲音樂學院鋼琴比賽一等獎和室內樂一等獎,後又師從卡琴學習3年。1971年參加馬格麗特,隆國際鋼琴比賽獲一等獎。羅惹是一位唯美主義者,他的演奏觸鍵精緻細膩,聲音清澈透亮,在表現法國印象派作品時,其輕靈雅致、朦朧與虛幻的意境極為迷人,其詮釋的聖桑、弗雷、薩蒂等人的作品,都極有意境。

第十四屆冠軍

Marian Lapsansky

· 88年國際斯美塔那音樂比賽評審捷克

· 89年貝多芬鋼琴大賽評審評審捷克

· 90年國際斯美塔那鋼琴比賽評審捷克

· 90年國際J.N.Hummela(胡梅爾)鋼琴比賽評審斯洛伐克

· 91年國際Montreal(蒙特婁)鋼琴比賽評審加拿大

· 93年國際J.N.Hummela鋼琴比賽評審斯洛伐克

· 94年國際勃拉姆斯鋼琴比賽評審奧地利

· 96年國際李斯特鋼琴比賽評審匈牙利

· 97年國際Schewenigen鋼琴大賽評審荷蘭

· 97年國際Virtuosi per Musica di Piaofronte鋼琴大賽評審捷克

· 98年國際Virtuosi per Musica di Piaofronte鋼琴大賽評審捷克

· 99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評審捷克

· 99年國際J.N.Hummela鋼琴比賽評審斯洛伐克

· 99年天才之星評審捷克

· 99年日本鋼琴大賽評審日本

· 00年Concertino Praga評審捷克

· 01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評審捷克

· 01年國際李斯特鋼琴比賽評審匈牙利

· 01年C.Czernyho國際鋼琴大賽評審

· 01年Jugend musiziert國際鋼琴大賽評審

· 02年天才之星評審捷克

· 02年Concertino Praga評審捷克

· 02年Premio Internazionale Giuliano Pecar Gorizia評審義大利

· 03年Premio Int.G.Pecar Gorizia評審

· 03年國際蕭邦鋼琴大賽評審捷克

· 06年國際布拉格之春比賽評審捷克

· 07年國際B.Martinu比賽評審捷克

· 08國際蕭士塔高維奇大賽評審義大利

· 08年國際Piano Trio International Commerzbank Chamber Music Award評審德國

· 08年J.N.Hummela鋼琴比賽評審斯洛伐克

· 09年國際亞琛鋼琴比賽評審德國

· 09年貝多芬國際比賽評審德國

由於貝德葉赫·斯美塔那長期在佩爾森城市生活,學習和創作。他的第一個鋼琴曲作品就是在皮爾森創作的,其中有一曲甚至就命名為“追憶皮爾森”。因此自2000年起,斯梅塔那國際鋼琴大賽轉至皮爾森城市,由歐洲著名音樂學院——皮爾森音樂學院舉辦。皮爾森是一個捷克南部的美麗城市,有著世界著名的皮爾森啤酒,並且因其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雅,今年被歐盟選為2015年歐盟文化首都。大賽賽點與斯梅塔那故居只有三十米之遙。每屆斯梅塔那國際鋼琴大賽都會邀請世界級的鋼琴大師作為比賽評審,大賽也受到了很多世界鋼琴大師的大力支持。其中著名的音樂家有:

捷克鋼琴家Václav Holzknecht, Valentina Kameníková, Franti?ek Rauch, Jan Novotn?, Ivan Klánsk?, Franti?ek Maxián, Ji?í Skovajsa, Jan Jirask?, Miroslav Brejcha, Martin Hr?el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斯美塔那國際鋼琴比賽

波蘭鋼琴家Josef Stompel斯洛伐克女鋼琴家 Ida ?ernecká

德國鋼琴家Oleg Krimer, Dimitrij Vorobiev

韓國鋼琴家Joo Kwak,

奧地利鋼琴家Avo Kuyumjian

日本Sapporo ,Noriyuki Miyazawa

美國鋼琴家Paul van Ness

等等

第32屆斯美塔那國際鋼琴大賽首屆大中華區大賽於2011年-2012年在北京如期舉辦,主辦單位為捷中文化藝術協會,承辦單位為北京晴朗一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獲獎選手赴捷克獲得優異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