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盧茨基方程

"斯盧茨基進一步認為

即:價格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前蘇聯數學家、統計學家兼經濟學家斯盧茨基在1915 年7 月的義大利《經濟學家雜誌》上發表《關於消費者預算的理論》一文,第一次提出了商品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可以分解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實際收入不變,商品相對價格變動引起消費者用價格較低的商品的消費替代價格較高的商品的消費,從而引起對價格較低的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這被稱作“剩餘可變性”,希克斯後來把它稱作“替代效應”;另一個是貨幣收入不變,商品價格下降引起消費者的實際收入增加,實際收入增加引起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這被稱為“收入效應”。斯盧茨基進一步認為,這兩個效應是獨立的和可疊加的,二者的代數和就是“價格效應”。即價格效應= 替代效應+ 收入效應,這就是斯盧茨基方程,後來又稱之為“價值理論的基本方程式”。斯盧茨基還進一步認為,收入效應可以是正數———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隨收入增加而增加, 也可以是負數———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隨收入增加而減少,而替代效應則始終是負數。斯盧茨基方程的意義是從理論和方法上完整地解釋了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為什麼一般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完整地證明了為什麼存在需求規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