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納維亞

斯堪的納維亞

斯堪的納維亞(丹麥語、瑞典語:Skandinavien,挪威語:Skandinavia,薩米語:Skadesi-suolu),又譯斯堪地那維亞,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與政治上則包含丹麥。這些國家互相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納維亞,雖然政治上彼此獨立,但共同的稱謂顯示了其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

基本信息

介紹

斯堪的納維亞斯堪的納維亞
斯堪的納維亞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包括挪威瑞典,文化與政治上也包括丹麥,這些國家彼此視對方屬於斯堪的納維亞。雖然他們政治互相獨立,共同的稱謂顯示了他們的文化和歷史有深厚的淵源。斯堪的納維亞一詞對於世界各地的人有不同的含義。
有些人認為芬蘭和冰島也屬於斯堪的納維亞。
德國人認為斯堪的納維亞包括挪威、瑞典和芬蘭,但不包括丹麥。
英國人認為斯堪的納維亞包括挪威、瑞典和丹麥,加上芬蘭和冰島。
這些定義對斯堪的納維亞人來說都是錯誤,有時這些誤解可能會引起不滿。北歐國家才是稱呼三個斯堪的納維亞王國(挪威、瑞典和丹麥)以及兩個共和國(芬蘭、冰島)的正式名稱。

語言

大部分丹麥、瑞典和挪威的方言是大致互通的。斯堪的納維亞人能夠理解彼此的標準語言。與斯堪的納維亞的語言(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不同,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屬芬-烏戈爾語族,比較接近匈牙利語
政治:斯堪的納維亞一詞現代的用法源自19世紀中葉提倡統一丹麥、瑞典和挪威的政治運動。當時,受到拿破崙戰爭所引發的動盪影響,挪威從丹麥分裂出來,瑞典的東部地區(即芬蘭)被俄羅斯帝國侵占。“斯堪的納維亞”一詞就用來代表俄國以外的北歐國家(丹麥、瑞典和挪威)。
瑞-挪王國拒絕軍事支援丹麥對抗普魯士,統一斯堪的納維亞的政治運動宣告結束。普法戰爭後,普魯士建立德意志帝國,改寫了波羅的海的勢力平衡。 雖然斯堪的納維亞的大一統始終不能實現,早於1873年斯堪的納維亞金融聯盟正式成立,克郎成為共同貨幣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後,芬蘭和冰島與斯堪的納維亞各國以“北歐國家”的名義加強合作,1952年更成立了北歐理事會,進一步加強合作關係。

政治

反映憧憬統一斯堪的納維亞的政治漫畫(19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一詞現代的用法源自19世紀中葉的「斯堪的納維亞政治運動」。斯堪的納維亞政治運\動的主要時期開始於第一次什勒斯維希戰爭 (1848年-1850年),當時瑞-挪王國投入了相當大的軍力,而結束於第二次什勒斯維希戰爭 (1864年),因為瑞典議會拒絕提供國王更多軍力。。
當時國王提倡把丹麥、瑞典和挪威統一成一個王國。這個提議的起因是19世紀初,受到拿破崙戰爭所引發的動盪影響所造成的分裂:瑞典的東部地區在1809年變成俄羅斯芬蘭大公國,而打從1387年與丹麥聯合的挪威則是在1814年獨立,雖然它很快又被迫與瑞典成為共主邦聯。
芬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就意味著它不可能與北歐諸國在政治上結盟。所以「斯堪的納維亞」一詞在地理上包括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的一部分,但政治上「斯堪的納維亞」還包括丹麥。政治上來說,瑞典與挪威以共主邦聯的形式被同一個王室統治。丹麥的附屬地包括冰島,和大西洋上的冰島,法羅群島和格陵蘭﹝雖然歷史上來說,格陵蘭屬於挪威,但是根據基爾條約,它一直由丹麥治理。
當瑞-挪王國拒絕軍事支援丹麥去併吞(丹麥裔的)什勒斯維希公國,統一斯堪的納維亞的政治運動便宣告結束。什勒斯維希公國與德裔的霍爾斯坦公國與丹麥屬於同一個共主邦聯。接著,1864年年,丹麥與受到奧地利支持的普魯士之間發生了第二次什勒斯維希戰爭。戰爭期間很短但是損失很大。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被普魯士征服。當普魯士打贏普法戰爭後,它建立了德意志帝國,改寫了波羅的海的勢力平衡。
雖然斯堪的納維亞的大一統始終不能實現,早於1873年斯堪的納維亞金融聯盟正式成立,克郎成為共同貨幣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後,斯堪的納維亞的合作關係包括了獨立的芬蘭,從1944年開始還包括了冰島。在政治上,斯堪的納維亞一詞則被「北歐國家」取代,1952年更成立了北歐理事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