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霍夫曼

斯坦利•霍夫曼(1928-- )
斯坦利•霍夫曼是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者,哈佛大學教授。
1928年11月27日生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1948年畢業於法國巴黎政治研究學院
1952年在哈佛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後又取得博士學位
1955年加入美國國籍。
從1956年起(除了1966和1967年在史丹福大學外)一直在哈佛大學任教,現任哈佛大學西歐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委員、美國政治科學學會理事、美國藝術科學學院院士。
霍夫曼治學嚴謹、功底深厚、博學多產,其主要著作有:
當代國際關係理論》(1960)
《戰爭狀態》(1965)
《格利弗麻煩——國際關係與國際體系》(1968)
《國際秩序的條件》(1968)
《衰落,還是復甦》(1974)
《支配地位,還是世界秩序——冷戰以來的美國對外政策》(1978)
《跨越國界的責任》(1981)
《生活在核時代》(與約瑟夫•李等人合著,1983)
《此路不通》(1984)
《兩面神和智慧神:國際政治理論與實踐文論選》(1987)
《羅索論國際關係》(合編,1991)
《冷戰之後:國際制度與歐洲的國家戰略》(合編,1993)
《人道干預的倫理學和政治學》(編著,1996)
《政治思想和政治思想家》(合編,1998)。
他還在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報刊上或選集裡發表了大量的國際政治論文和書評,影響較大的有:
《國際組織和國際體系》(1970)
《評均勢》(1973)
《美國的一門新興的社會科學:國際關係理論》(1977)
《不幸的選擇》(1980)
《八十年代的西歐與美國的關係》(1984)
《雷蒙•阿隆與國際關係理論》(1985)。
斯坦利•霍夫曼曾是美國現實主義代表人物沃爾弗斯和法國現實主義大師阿隆的學生,他對阿隆的理論特別推崇,受其很大影響。他曾自稱是阿隆的“忠實信徒”。“理論是通向客觀的必由之路。”霍夫曼經常援引的這句雷蒙•阿隆的警句格言,顯示了作者在理論研究道路上的探索精神和求實態度。
霍夫曼的成名之作是《當代國際關係理論》,這是一部較早系統介紹和評述西方國際關係學的文選,人選內容均為精品佳作,尤其是霍夫曼對西方國際關係學的研究對象、發展、理論和流派所作的精闢總結,使這本書成為傳統主義的代表作,至今仍然有較大的影響。當問及所有他的著作中哪本書寫得最好,他的回答是1978年的《支配地位,還是世界秩序》,因為該書較全面地從傳統的歷史觀分析了世界秩序問題。他還提到1987年的《兩面神和智慧神》,這本書收集了霍夫曼自1962年到1987年25年中撰寫的20篇代表性文章,出版前他對這些文章均作了修改。這本文選是霍夫曼25年學術探索的結晶。他運用歷史、政治、哲學的傳統研究方法對國際問題和國際關係理論的流派及其發展作了精闢的分析,並在世界秩序、相互依存、國際體系、道義哲學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見解,用學術大手筆概述了國際關係研究的三組內容:戰爭與和平、衝突與合作、權力與秩序。
-------------------以上資料參考《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倪世雄編著)一書,經 荊祖民 整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